白 影
吉林省洮南市婦幼保健院,吉林 洮南 137100
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筆者采用針灸配合理療治療痛經9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90例女性,患者均為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部專家的患者,年齡最小16歲,最大38歲,平均29.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26年,平均16.7年。中醫辨證肝腎虧虛型16例,肝郁濕熱型18例,氣血瘀滯型22例,寒濕凝滯型18例,氣血虧虛型16例。
1.2 診斷標準
(1)婦女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后,小腹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者,稱為痛經。
(2)痛經癥狀評分標準:無痛為0分,經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為5分 (基礎分),腹痛明顯,伴腰酸疼痛,伴惡心嘔吐,伴肛門墜脹,疼痛僅為1天之內,疼痛每增加1天者,視上述癥狀數目加分,每一癥狀加0.5分:腹痛難忍,坐臥不寧,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蒼白,暈厥,虛脫者,視上述癥狀加分,每一癥狀加1分。
2.1 辨證論治
(1)氣血瘀滯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乳脅脹痛,經行量少不暢,色紫黯有塊,快下痛減。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澀。體穴取行間,中極,血海,次髎;耳穴取子宮,卵巢,肝,上屏尖。
(2)寒濕凝滯型:經前經行小腹痛,得熱痛減,月經延期,經量少,色紫黯有塊,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帶下量多,苔白脈細或沉緊。體穴取氣海,水分,關元,歸來,三陰交;耳穴取腎,子宮,三焦。
(3)肝郁濕熱型: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或痛連及腰骶,或感腹內灼熱,經行量多質稠,色鮮或紫,有小血塊,伴乳脅肋痛,大便干結。體穴取肝俞,太沖,陽陵泉,關元,內庭;耳穴取肝,膽,脾,三焦。
(4)氣血虧虛型:經前或經后小腹隱痛喜按,少腹及陰部空墜感,經行量少,質稀,色淡,面色不華,頭暈目花,心悸氣短。舌質淡,苔白,脈細無力。體穴去足三里,氣海,關元,脾俞,血海;耳穴取脾,卵巢,三焦,子宮。
(5)肝腎虧損型:經期或經后綿綿作痛,腰骶部酸痛,經行量少,氣黯淡,質稀薄無塊,健忘失眠,潮熱。舌淡紅,苔薄,脈細弦。體穴取中都,三陰交,太溪,關元;耳穴取卵巢,三焦,肝,腎。
2.2 治療方法
(1)耳穴埋藏圖釘形或磁珠綠豆萊梅茲等用膠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壓2~3次,每次1~3分鐘,3~5日更新1次;針灸體穴每日1次,每次留針或灸約30分鐘。兩者同時進行,以1個月為1療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加溫灸。
(2)TZ-FK660型婦科綜合治療儀:每日1次,每次30分鐘,7~10天為1個療程。
3.1 觀察方法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治療前后自身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和秩和檢驗。
3.2 療效制定標準 痛經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華共和國衛生部藥政局《中藥治療痛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3.3 結果 綜合判定針灸配合理療治療痛經的療效與療程關系。90例患者經3個療程的治療,痊愈38例;顯效30例;有效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3.33%。綜合判斷痛經患者療效隨療程增加而增高。針灸配合理療治療3個月后,不同證型患者均取得良好療效。
中醫認為,痛經形成有多種原因,均是氣血不暢,沖任失調,導致“不通則痛”。本法基于歷代醫家治療本病的證治經驗,遵照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結合病人實際的癥候,分析病變的部位,原因和性質,依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重點針對痛經進行辨證施治。本組患者系多種原因造成陰陽,氣血,臟腑失衡,沖任失調,經行不暢,不通則痛,故采用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氣血、臟腑,調理沖任、活血通經止痛為其治療大法。具體證治如下:氣血淤滯型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氣滯,氣滯則血瘀,肝為沖任之本,沖任失和,瘀阻胞脈則經行而痛,重在調理肝經經氣。取中極足厥陰肝經腧穴,二穴合用可通調肝脾之氣,能奏疏肝,健脾,行滯之功效。寒濕凝滯型多為素體陽虛,寒濕內侵所致宮寒血瘀,血脈寒凝,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擬以溫經散寒化濕施治。取氣海,水分以培補沖任,溫養氣血,配取關元,歸來以獲通調經脈,溫散寒邪之效;用三陰交可以達到理氣活血,止痛之功。肝郁濕熱型主因肝失疏泄,氣郁化火,濕熱蘊積胞中,經水受阻,誘發痛經。取肝俞,太沖,陽陵泉共奏疏肝利膽,清熱止痛之功;氣海,關元,膻中為任脈之穴,配取三陰交可以調理三陰經之氣和沖任之氣血;重瀉天樞,內庭以助清除濕熱,共獲疏肝理氣,清熱利濕之功。氣血虧虛型多因久病不愈,氣血兩傷所致,氣虛不能統攝,傷及沖任二脈,沖任失養而發痛經,治則為雙補氣血,重在益氣,氣旺則血生,佐以調補沖任之氣。配取足三里以培補中氣,以資生化之源;與脾俞合用,可獲健脾益氣,氣足血生,氣血具旺,其病自除。肝腎虧損型多因情志不舒,肝經火郁,必傷腎陰,沖任隸屬肝腎,則沖任失養,經行不暢,誘發痛經。中都乃肝經之郄穴,為經氣深聚之所,配足三陰經之會三陰交,以滋養肝腎,助調沖任,疏導陰經經氣及氣血;取腎經之原穴太溪,可以滋水涵木,以滋補腎陰和助養肝陰;關元乃任脈經穴,用以調理沖任,助調氣血;諸穴合用,共奏滋補肝腎之效。
臨床觀察結果顯示,針灸治療痛經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針灸同時具有鎮痛的作用,這種作用均與療程有關,隨著療程的增加療效越好。針灸治療痛經不同證型均獲較好的療效。各種證型之間療效未見顯著的差異,然而氣血瘀滯型和寒濕凝滯型療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