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惠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人民醫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200
我國有毒野生菌約有190種,其中30多種毒性極強,可在短時間內致人死亡[1]。云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環境而盛產各種野生菌類。野生菌常見的品種有松茸、牛肝菌、雞油菌、見手青、青頭菌等,由于加工方法的不當常導致中毒。野生菌中毒多見于夏、秋季節,常一家或數家采食者同時發病。中毒癥狀常因患者的進食量及野生菌的品種不同而表現各異,毒菌中毒臨床上主要分為四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本院從2002至2010年共收治185例野生菌中毒患者,現將急救及護理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185例,男98例,其余均為女性,年齡最小5歲,最大62歲,平均36歲。本組患者收住入院后立即給予催吐、洗胃、導瀉、大量靜脈補液、應用解毒劑、對癥、支持治療及精心護理,10例治療1天后轉往州醫院治療,其余患者均于3~7天后治愈出院。
野生菌中毒一般分為速發型野生菌中毒、遲發型野生菌中毒[2]。
這是食后發病快,一般在0.5~6h之內,就會明顯產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但是癥狀消失后,很快就會好轉、痊愈,很少有死亡發生。
發病比較慢,一般在誤食毒菌10h以上才會發病,患者全部會出現急性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之后,這些癥狀看上去似乎痊愈,但是經過1~3天假愈期后,會突然出現神經精神癥狀,溶血癥狀以及嚴重的心、肝、腎、腦等臟器損害的癥狀,如大汗淋漓、煩躁、呼吸困難、黃疸、出血、尿少、無尿、血清轉氨酶升高、休克,甚至死亡等。
(1)進行催吐洗胃,使胃內含毒食物盡快排除,以免毒物繼續吸收入血,加重臨床癥狀,食入毒菌后入院的病人,不論時間長短,盡早地促使毒物排出,仍應進行洗胃,目的是盡量清除胃內殘留有毒物食物,可用清水進行反復多次清洗,直到胃液干凈清稀為止。(2)導瀉 (嚴重腹瀉及重度虛脫的患者不宜),藥物選擇20%甘露醇250ml+藥用炭10片胃管內注入,以清除腸道內尚未被吸收的有毒食物,減少毒物繼續吸收。
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路,及早補液,以稀釋和促進毒物排泄。輸液速度視病情而定,一般在250~300ml/h,脫水者可加快滴速。適當使用糖皮質激素、阿托品等各種解毒劑對癥治療;可以堿化尿液來促進毒素排泄,并且加強保護心、肝、腎、腦等臟器功能;必要時可給予輔酶Q10、維生素等治療。重癥者治療時要進行心電、血壓等的監護。
有毒蕈樣中毒癥狀者使用阿托品治療應嚴格遵照醫囑執行,并仔細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防止阿托品過量,
同時做好記錄,進行床頭交接班,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食用毒菌中毒的患者心肌酶系升高,產生合并中毒性心肌炎、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除了遵守醫生囑咐,靜脈滴注極化液、生脈注射液等藥物外,常規進行24小時心電圖監護,密切觀察心率、心律以及心電圖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患者心率過慢或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者可給予阿托品治療;對心率失常者,采取電擊除顫、靜脈推注利多卡因針。囑咐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做好所有生活護理,并保持情緒穩定,輸液時須嚴格控制速度,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導致肺水腫、心衰。
食用毒菌而導致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會出現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可用生理鹽水40ml加多巴胺100mg,以2ml/h微泵持續注入,每30min測量血壓一次,擴張腎動脈,改善微循環以及保護腎功能。有的患者如出現血紅蛋白尿時,應及時靜脈滴注5%碳酸氫納堿化尿液,以防止腎小管阻塞。如有患者有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必須嚴格控制液體輸入量,并且準確紀錄24h的出入量,要限制高蛋白飲食及含鉀的食物。對少尿或無尿大于48 h,并且伴有以下一項者為血液透析指征[3]:(1)有明顯的尿毒癥癥狀、體征;(2)有心衰、腦水腫、肺水腫的先兆;(3)血尿素氮大于20mmol/L或血肌酐大于450mmol/L;(4)高血鉀、酸中毒。
毒菌中毒導致肺功能受損的患者會出現胸悶、氣緊、呼吸困難等癥狀,常規給予治療為吸氧,氧流量一般為3~4L/min,吸氧過程中需要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等變化情況,特別要注意觀察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和血氣分析。如果患者的呼吸頻率大于30次/min或者小于8次/min,而pH<7.25時,應該選擇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在機械通氣期間,無菌操作,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加強氣道的濕化,按照病情及血氣分析的結果,調整呼吸機的工作參數。
毒菌中的肝毒素,毒素性極強,對肝臟損害最大,會引起患者的血清轉氨酶升高。必須囑咐患者要臥床休息,不斷觀察其腹脹、黃疸變化情況以及是否有出血傾向,讓患者飲用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要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觀察患者有無煩躁或行為異常的現象,讓其口服護肝藥物,盡量避免使用鎮靜劑及對肝臟有損的藥物,每日要抽血復查肝功能情況。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突然發生中毒事件,患者和家屬心里都難以承受,會極度悲傷、恐懼和焦慮,因此護理特別重要。患者由于中毒后癥狀明顯,病情危急,大多產生恐懼、悲觀、厭世心理,加上部分患者家庭貧困出現悲觀情緒,不配合治療。醫護人員要鎮靜、敏捷、熟練進行搶救與護理,而且應耐心對患者及家屬解釋,告知其治療的進展和效果,同時給予物質及生活上的幫助,使患者感受到大家的關愛,讓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并且要設專人護理,盡量不用約束性的治療,以免使癥狀進一步的加重[3]。
囑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飲食,日常生活中慎食各種野生菌類,做到以下幾點:(1)不認識的可疑菌類勿食用:回顧上述病例,其中6例系一家6口,16例和13例均系外地民工,所食野生菌均為自己采摘所得,菌名不詳,癥狀表現明顯,病情重,預后差;而其余患者所食菌均為集市購買,癥狀表現明顯,病情相對較輕,預后好;(2)食用野生菌時應注意種類不要雜,最好每次只食用一個品種,以免數種菌混在一起增加中毒幾率;(3)加工烹調應注意炒熟炒透;(4)食用野生菌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幻視、幻聽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陳灝珠.毒蕈中毒.實用內科學,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849-850.
[2]常玉軍.試論小五臺山地區有毒野生菌鑒別及中毒預防措施[J].河北林業科技,2009(5).
[3]周明花.35例急性毒蕈中毒的護理體會[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