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娟 王 玲 林建華
1.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呼吸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2.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 /新疆·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中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簡稱COPD)定義為:C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點;氣流受限呈進行性加重,且多與肺部對有害的顆粒和氣體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全球COPD患者超過6億人,每年死亡300萬人。由于其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COPD居當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故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研究表明:COPD亦可產生一些顯著的肺外效應,可加重患者疾病嚴重程度[1]。由定義可知,COPD除了以肺為主要的影響器官外,同時也可引起多種肺外的癥狀,如營養異常和體重減輕、骨骼肌功能障礙、全身炎癥化、骨質疏松和情緒抑郁等[2-3],這些肺外癥狀不僅與COPD患者的呼吸困難、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耐力有關,而且與患者的預后和死亡率等也有一定的相關。
中醫“既病防變”思想是中醫治未病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當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戰略要求。“既病防變”系指在既病之后,力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疾病的傳變惡化,又叫“早治防變”,是治未病觀念的具體應用。“治未病”思想首見于《難經·七十七難》所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己病者,……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金匾要略》臟腑病脈證篇中首先闡明了這一規律和既病防變的方法,云“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憐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等。既病防變反映了《內經》“善治者治皮毛”的早期治療觀,當人體四肢才覺重滯不適時,即用導引等法,使機體氣血暢行,提高正氣的抗病能力,即可驅邪外出,使疾病痊愈,否則早期失治,病邪便會深入于里產生“九竅閉塞”甚至“流傳臟腑”,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或惡化,故早期治療,防止疾病由淺入深,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COPD患者營養異常和體重減輕、骨骼肌功能障礙、全身炎癥化、骨質疏松和情緒抑郁等這些肺外癥狀不僅與COPD患者的呼吸困難、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耐力有關,而且與患者的預后和死亡率等也有一定的相關。但是至今本病的發病機制仍不是十分清楚,而且也無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藥物,尚無根治療法。肺康復治療是一項被廣泛認可的非藥物治療措施。肺康復治療針對緩解期患者,明確其目標是提高運動耐力,改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使患者減少呼吸困難癥狀、減輕呼吸殘疾、使患者恢復參加體力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從而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藥治療有其獨特的優勢,尤其對緩解癥狀、減少復發及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肯定的療效。現階段,對COPD穩定期的中醫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于健康養生、中藥內外治療及針灸康復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譬如內服康復法對于COPD穩定期的治療,基本認同以補肺、健脾、益腎為主,兼以祛邪。中醫外治康復法包括熏蒸、浸洗、敷貼等多種方法,均可明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并且減少冬季發作次數。針刺康復針刺療法在COPD穩定期的治療中早有應用。實施康復治療時,根據“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對COPD穩定期的患者一般選擇治療肺虛證的肺俞、膏肓、太淵、足三里等穴位為主穴,而治療肺實證的列缺、膻中、定喘等穴位為輔穴。針刺、康復治療均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但針刺聯合康復訓練表現出明顯的協同作用[4]。
因此,借鑒中醫“既病防變”思想,將中醫學“治未病”思想貫穿到治療本病的實踐中,能及時截斷、逆轉疾病的發展,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在強調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當重視可能在未來發生的肺外效應,積極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醫結合肺康復治療,將兩種有效的治療手段有機結合,以求最大限度的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對提高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GOLD,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Available at:www.goldcopd.com.Accessed July 6,2007.
[2] GrossNJ.Extrapulmonary eff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 disease.Curr Opin Pulm Med,2001,7:84-92.
[3] AgustíAG,NogueraA,Sauleda J,eta.l Systemic effects ofchron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EurRespir J,2003,21:347 -360.DennisE Doherty,中華醫學雜志2006年11月7日第86卷第41期 NatlMed J China,November7,2006,Vol86,No·41.
[4]劉薇.中藥咳喘貼對COPD生活質量的影響及“治未病”作用機制探討[J].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rug-use in hospitals of China,2008,8(12):9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