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存在著區域分布失衡、文獻資源分布失衡、區域發展失衡與經費支持發展失衡等問題。文章以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為個案進行研究,分析了重慶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失衡的原因,并從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定位研究、加快法律法規建設力度、加大經費投入、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與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和服務意識等五方面提出了解決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失衡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事業發展 發展失衡 重慶
中圖分類號: G258.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1)01-0041-04
Researches on Imbalanc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y Cause in Chongqing
Shen Chuanbin (Librar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Although 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got in public library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ocation, the resources,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funds are not well arranged. The author analyzed these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in Chongqing and proposes that improvements can be done in five aspects: the study of the position of public library, the leg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library, increasing funds, digital library, and service awareness.
Key words:public library; Chongqing; imbalance
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41-04
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的集散地,肩負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艱巨任務。圖書館不僅保存了人類文化遺產,使人類從知識傳播與交流中受益,而且現代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無論從它的起源還是發展來看,不僅是城市文明進程的標志,同時也是城市功能完備程度和城市綜合能力的體現。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作為大眾文化和閱讀中心的公共圖書館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和不小的成績,但也要看到,在全國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還有部分圖書館沒有一分錢購書經費,東西部差距明顯拉大,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存在著很多失衡現象。本文在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與存在失衡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重慶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失衡問題,并從多方面給出了解決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失衡的措施建議。
1 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失衡現狀
根據《中國圖書館年鑒(2003》和《中國統計年鑒(2008)》統計,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從1949年的52個發展到2007 年的2797個,館藏總量達到52053萬冊,館藏總量比2000年增加11460萬冊,增長22.16%;公用設施房屋建筑面積719萬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21萬平方米,增長20.2%;人均購書經費0.50元比2000年增加0.18 元,增長56.25%,平均約47萬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1 ]可以說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但相比于國外歐美等發達國家圖書館的發展,還遠遠談不上先進,如在數量上,美國與前蘇聯早在80年代中期,每2000余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波蘭每1600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在人均藏書上,2007 年芬蘭為8冊、丹麥為6冊、挪威為5冊,中國人均藏書量較少只有約0.4 冊,也低于國際圖聯規定的人均1.5~2 冊的標準。[2 ]
通過研究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發現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存在著一些失衡現象。
1.1 區域分布失衡
目前,我國館藏書量50萬冊以上的省級公共圖書館、40萬冊上的市級公共圖書館、18冊萬以上的縣級公共圖書館主要集中東部地區,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總體呈現東高西低的分布狀況。
1.2 文獻資源分布失衡
我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省(市)級共圖書館。2007 年僅占規模以上圖書館總數18%的省級公共書館的館藏文獻量占到總量的30%。在中西部地區,有相當數量的圖書館成了“空殼”,幾年甚至十幾年沒買書或者很少買書的公共圖書館不在少數。
1.3 區域發展失衡
東西部地區間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體現在東部沿海城市優于西北內地,華東華南優于西南、西北;大中城市與廣大農村地區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大中城市由于經濟發達,不僅館舍條件得到了改善,而且基本實現了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化;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其圖書館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同一地區局部之間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例如華東地區的山東、煙臺、青島這些大城市圖書館建設較好, 而廣東地區也只有長江三角洲地區圖書館發展較好。
1.4 經費支持發展失衡
步入2 l 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圖書館的投入有所增加。藏量購置費從2000年的40575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88685萬元,增長了約119%,但與此同時,物價指數和書價指數也都在上漲,甚至速度更快。由此算來,實際購書費是下降了。全國有700多個縣市圖書館沒有一分錢購書費,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區,有相當數量的縣級圖書館沒有計算機,沒有接入互聯網,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縣級圖書館經費嚴重短缺。[3 ]可以說, 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建設遠遠沒有跟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
2 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失衡現狀
在20世紀前半葉,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解放初期,重慶的公共圖書館只有西南人民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前身)、川東人民圖書館(北培圖書館前身)、重慶市青年會圖書館(渝中區圖書館前身)等少數幾個,據估計,當時全市圖書館從業人員100余人,館舍面積20000余平方米,館藏圖書不超過400萬冊。[4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重慶直轄以來,伴隨著重慶經濟的日新月異,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99年,重慶有公共圖書館42個,館舍面積11萬平方米,職工802人,館藏達到813.5萬冊。[5 ]2007年重慶有省級館2個,即重慶圖書館和重慶少兒圖書館,區縣級館41個,共有公共圖書館43個,從業人員760人,館藏圖書858.47萬冊,館舍面積13.93萬平方米。[6 ]盡管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不均衡,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公共圖書館區域分布失衡
重慶市委市政府根據現階段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提出“一圈兩翼”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即以主城為核心,以大約1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范圍的城市經濟區(“一圈”),建設以萬州為中心的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北翼)和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城鎮群(渝東南翼),構建“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新格局。
首先,“一圈”區域內有26個公共圖書館,館舍面積達13.2萬平方米,平均每館5085平方米,渝東北翼區域內有11個公共圖書館,館舍面積2.4萬平方米,平均每館2245平方米,渝東南翼區域內有6個公共圖書館,館舍面積0.58萬平方米,平均每館971平方米。
其次,“一圈”區域內館藏量823.3萬冊,平均每館藏書31.7萬冊,渝東北翼館藏量71.7萬冊,平均每館藏書6.5萬冊,渝東南翼館藏量37.1萬冊,平均每館藏書6.2萬冊。“一圈”區域內公共圖書館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再次、2008年重慶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達7144.8萬元,平均每館166.16萬元,“一圈”區域內撥款達6423萬元,占89.9%,平均每館247萬元,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平均每館98.67萬元,渝東北翼財政撥款達514.9萬元,占7.2%,平均每館46.8萬元,渝東南翼撥款206.9萬元,占2.9%,平均每館34.48萬元。
2.2 區域內部公共圖書館發展失衡
“一圈”區域的區縣級圖書館平均面積3313平方米,館舍面積最大96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60平方米。渝東北翼中區級館1個,縣級館10個,平均館舍面積2108平方米,館舍面積最大為5367平方米,最少為180平方米。渝東南翼1個區級圖書館,5個縣級館,平均館舍面積971平方米,館舍面積最大為1200平方米,最小為432平方米。
2.3 城鄉圖書館(室)發展失衡
截至2007年初,重慶市已建成農家書屋2700余個,離“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建成農家書屋7050個,遍布全市所有行政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截止2009年8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區縣支中心在建26個,鄉鎮基層服務點在建321個,村級基層服務點在建3621個。 [7 ]重慶40個區縣有27個圖書館未達到國家最低的三級館標準,占區縣圖書館總數的65%。鄉鎮街道文化站(圖書室)需要新建或改建的還有732個,占鄉鎮街道文化站(圖書室)總數的71%。區縣兩級圖書購書經費缺口較大,“兩館一站”均無基本的設備投入,開展基本的文化活動經費得不到保障,農家書屋建設資金十分緊張,大多數農村圖書室的藏書數量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的借閱所需,己成為重慶市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瓶頸。[8 ]
總之,在宏觀方面,重慶的公共圖書館事業處于整體失衡的狀態中,具體表現在“一圈”區域不論從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發展情況都遠遠優于兩翼,在微觀方面,其失衡還表現為區域內部各縣、鄉鎮圖書館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失衡狀況是全面的多層次的和嚴重的。
3 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均衡發展的對策
發展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要從城鄉統籌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明確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分工中的定位,以服務讀者為圖書館的出發點和歸宿,讓公共圖書館與本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服務。[9 ]
3.1 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定位研究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為了保障公民平等獲取知識信息的自由權利而設置的公共文化設施,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務產品,建立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責任。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定位,將決定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基本走向,也決定政府支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方式方法及其力度。因此,政府的正確定位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從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出發,發展公共圖書館事業,是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基本方式,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3.2 加快法律法規建設力度
總體上看,圖書館事業的繁榮,立法是根本的保障。多年來,我國圖書館改革始終沒有取得質的突破,圖書館事業發展始終裹足不前,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始終沒有走上法治的軌道。雖然全國性公共圖書館法律目前還是空白,但公共圖書館地方立法活動方興未艾。
重慶必須以文化大發展建設為契機,根據我國憲法、立法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重慶實際,在認真調研基礎上,積極推進地方公共圖書館立法,并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同時,依法科學制定重慶的公共圖書館評估體系,以評促建。
3.3 加大經費投入
由于公共圖書館事業本身的性質和功能所決定,公共圖書館事業不能走向市場,也不應走所謂經營型發展軌道。所以,政府必須承擔保障公共圖書館事業運行的經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在確定了公共圖書館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的原則的同時,也確定了公共圖書館完全依靠公費維持運行的原則。政府投入是從根本上改善公共圖書館現狀的關鍵。
為推動重慶統籌城鄉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協調穩定發展,應建立一個制度化的、有法律保障的公共圖書館投入機制,實現經費投入預算化,經費項目法定化,使經費增加幅度與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相適應。
3.4 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環境的不斷改善,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大大增加,不再局限于傳統信息文獻載體,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己無法滿足讀者的需要。
建立統一管理的數字圖書館網絡是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在人口覆蓋率和地域上的均勻、平衡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依托重慶市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創建重慶數字化圖書館,為全市讀者提供多種信息服務,還要以“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為契機,實現全市文獻資源為基層讀者所共享,讀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在網上查閱到文獻資料。
3.5 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和服務意識
從根本上講,要扭轉全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失衡的局面 ,還需要圖書館界自身的奮發自強。畢竟,外部的因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市場經濟中,公共圖書館作為服務性行業的一員而存在。讀者是圖書館存在的必要條件,沒有讀者,圖書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公共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為目標,千方百計向文獻資源要效益,向技術設備要效益,向人才資源要效益,開展科技、社會、經濟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在增強自身辦館能力的過程中,圖書館不僅需要大力拓展新的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同時也需要強化現有的一切服務實踐,做到扎扎實實地為當地讀者、用戶服務,不斷創新自己的服務方式和途徑,力求適應當地讀者、用戶的需求,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們服務。
4 結語
重慶公共圖書館事業現處于全面多層次的失衡狀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圖書館在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之一的公共圖書館,應當積極參與重慶文化大市的建設,充分發揮其資源保障、精神文化建設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作用。重慶以文化大市的發展戰略為動力,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軍偉.我國公共圖書館規劃布局模式探討[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2).
[2]馮云,楊玉麟.近十年來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特征及存在問題[J].圖書與情報,2010,(2).
[3]中國新聞網.建筑寒酸人員雜中國1/4的縣級圖書館無錢購書[EB/OL]. [2010-07-21].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live/20050821/10181904293.shtml.
[4]熊忠華,楊桃.重慶市圖書館事業發展五十回顧[J].重慶圖情通訊,2001,(1).
[5]重慶統計局.重慶統計年鑒200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6]陳和平.重慶年鑒2008[M].重慶:重慶年鑒社,2008.
[7]高敏.3年內建立15分鐘城區文化圈[N].重慶時報,2009-08-17:(02).
[8]向澤映. 重慶城鄉文化產業統籌發展模式及分區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9]劉麗團. 廣東省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D].廣州: 暨南大學,2007.
作者簡介:申傳斌(1974-),男,重慶文理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