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祝選 唐再志 李 彬
責任編輯:吳小紅
自1998年無償獻血制度實施以來,經多方努力,南寧市在2004年實現了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但從整體來看,各縣區無償獻血工作進展不平衡,特別是農村無償獻血工作十分薄弱,嚴重影響了南寧市無償獻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下稱《獻血法》)[1]、《廣西獻血條例》(下稱《條例》)[2]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負有統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獻血規劃和年度獻血計劃,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獻血工作,采取措施廣泛宣傳獻血,普及獻血科學知識,開展獻血工作宣傳教育的職能”。但當前各縣區均存在無專門組織機構、無專職人員來組織、協調、推廣無償獻血工作的情況,無償獻血宣傳和推廣工作主要由南寧中心血站負責,導致成效不夠理想。主要體現在3方面:一是縣區各級政府沒有全面貫徹落實《獻血法》、《條例》,沒有將無償獻血宣傳和推廣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沒有建立責任考核機制,沒有履行好《獻血法》、《條例》賦予的職責;二是南寧中心血站宣傳人員少,推廣速度慢,點少面窄,影響力小,群眾信任度和參與度不高;三是縣區各級政府沒有宣傳和推廣的激勵機制,政府支持不夠、組織發動不力,部分領導存在畏難情緒,政府機關單位公務人員帶頭參加獻血的比例較少,沒能充分調動公民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導致縣區農村無償獻血人數和獻血量占全市獻血人數和獻血總量的比例長年處于較低水平,僅占10%左右,遠低于區內的玉 林 市 (47.36%)[3]和 河 南洛陽市(71.39%)[4],遠遠不能保障醫療臨床用血的需要。
經統計,2005~2009年全市獻血量759 135U。其中市區居民獻血量為 688 781U,占 90.73%;縣區居民獻血量為70 354U,僅占9.27%。但縣區居民的用血需求量為222 250U,需求量為供給量的3倍,形成城市居民獻血、農村居民用血的形勢,無償獻血持續發展面臨困難[4]。
由于縣區各級政府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受傳統觀念和經濟、文化等的制約,無償獻血在農村尚未形成良好氛圍。2009年,我們在武鳴縣的府城鎮、江南區的吳圩鎮和蘇圩鎮、賓陽縣的黎塘鎮和鄒圩鎮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無償獻血知識的無記名問卷調查。調查以直接發放當場收回問卷的方式進行。累計發放300份,實際回收246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發現,群眾對獻血與身體健康關系的4個問題,回答有傷害、不知道和未作答的分別占22.81%、57.89% 、19.3% ,不想參加無償獻血的主要原因是影響身體健康、傳染疾病、怕影響干農活等,分別占16.41% 、16.76% 、20.83% ,不了解占27.79%,未作回答18.21%,不想參加無償獻血和未作答占25.74%。對無償獻血免費用血政策不知道的占63.08%,知道的僅占 36.92% 。何偉勝等[5]的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對血液的知曉率僅為30%。各縣區宣傳無償獻血力度不夠,群眾對獻血認識不足,對免費用血惠民政策了解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要從根本上突破縣區無償獻血宣傳與推廣的瓶頸,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建立各級政府宣傳與推廣無償獻血責任和激勵機制,全面貫徹落實好《獻血法》、《條例》的相關規定。
縣區級人民政府應成立專職或兼職無償獻血領導協調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構,配備無償獻血專員,按照要求制定無償獻血年度宣傳和推廣計劃。同時,經費及相應設施、宣傳資料等應充分配備,以保證無償獻血宣傳工作能夠點-線-面拓展。此外,領導應起到支持及帶頭作用,為初次獻血人員作出榜樣[6]。
各級政府應按照本縣區人口數量制定相應的年度獻血人數和獻血量,每年組織轄區公民開展1次以上大型無償獻血宣傳活動,鼓勵并組織公民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營造“無償獻血,免費用血”、“一人獻血、全家受益”、“無償獻血,利人利已”等氛圍[8],糾正“獻血有害健康”的錯誤觀念。對于初次獻血人員,應進行回訪,鼓勵和支持他們成為無償獻血宣傳員。
宣傳部門應把無償獻血知識、政策的宣傳列入工作重點,認真組織實施并加強督查。如督促本縣區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定期定時免費播放,刊登獻血公益廣告,設立無償獻血宣傳欄目;把宣傳工作深入田間院壩,把流動采血車開進鎮、村,方便農民朋友獻血;教育部門把無償獻血工作納入學生健康教育內容,每學年主動開展1~2次血液生理知識和獻血相關常識課程,鼓勵適齡學生自愿參與獻血;交通、旅游部門把無償獻血知識、政策納入對旅客的宣傳內容,并在各車站、碼頭、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設置1~2塊無償獻血宣傳欄;文化、科技、農業等部門結合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契機在農村普及無償獻血知識等。
2.4.1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 政府提供資金,建設捐血屋或購買大型專用采血車。如2009年南寧市政府投資,在賓陽縣建立了賓陽捐血屋;2010年購入2輛大型采血車,使農村居民獻血有了固定場所。
2.4.2 提高人員素質 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獻血者的感受。其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術以及熱情服務能使獻血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從而使農民兄弟逐步加入自覺自愿獻血隊伍中來,這是穩定獻血隊伍的重要舉措。
2.4.3 引入互助獻血制度 血源不足是無償獻血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在南寧,以臨床用血促進無償獻血的互助獻血工作,通過建立互助獻血流程、宣傳動員制度、預約登記制度、優先保證用血制度、溝通協調制度等,保證了其順利開展。互助獻血者通過參與獻血,可切實感受到血液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喚起其“血液挽救生命”的意識,從而使其成為固定志愿獻血者。
2.4.4 加強獻血后服務工作 以電話回訪、短信信息、賀年卡、年畫、掛歷、紀念品、表彰會、組織參觀等形式,與農村獻血者保持聯系,對個別生活困難但堅持獻血者適時給予救濟、補助,盡可能為農村無償獻血者解決實際困難,以贏得社會支持,不斷壯大農村無償獻血隊伍[7]。
2.4.5 建立健全無償獻血還血報銷制度 可特別在農村定期設立獻血者用血費用報銷點,樹立誠信形象,使農村獻血者能切實感受無償獻血的益處,繼續參與獻血。
無償獻血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行政部門應將縣區農村無償獻血宣傳普及推廣工作列為中心工作,使農村無償獻血以點-線-面的方式縱深拓展,實現“四個轉移,一個延伸”,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農村無償獻血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S].1998.
[2]廣西獻血條例[S].2001.
[3]陳驥,阮桂湘.玉林市無償獻血狀況初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5):404-405.
[4]方春霞,王歡歡.發展農村血源隊伍 保障血液充足供應[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5):425-426.
[5]何偉勝,黃雪花.農村開展無償獻血的工作體會[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9(4):371-372.
[6]李明明.無償獻血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方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8):164-165.
[7]陳旭東.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2):91-93.
[8]呼東方,鐘建玲.建立農村固定無償獻血隊伍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