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成
責任編輯:吳小紅
我國漢族人群中Rh陰性血型人群只占 0.3% ~ 0.5%[1]。如何保證臨床突發事件中稀有血型血液的及時、足量、安全供應,值得采供血機構探討。湖北省襄樊市中心血站按照《血站管理辦法》和《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要求,探索建立了以懸浮紅細胞庫為應急、以冰凍紅細胞庫為主力、以流動獻血者庫為補充的稀有血型庫,運行效果良好。
血站對所采集的血液進行Rh(D)血型檢測,將初篩檢測結果為Rh(D)陰性的血液做 Rh(D)血型確認試驗及不規則抗體篩查[2]試驗,篩查掉 DDEL型[3]及不規則抗體陽性血液,為Rh陰性的獻血者建立稀有血型檔案。
按照前3年臨床Rh陰性 A、B、O、AB各血型血液使用量的平均數,設立最佳庫存量,并遵循先進先出原則發放血液。當某型庫存低于最低庫存量時,按照冷凍紅細胞血液成分的操作規程,對保存至規定天數內的稀有血型血液進行深低溫冷凍保存,必要時立即招募以補充庫存,保證冰凍紅細胞庫的有效運行。
當冰凍紅細胞庫某型的庫存量高于最高庫存量時,所采集稀有血型血液不再制備成冰凍紅細胞,做特殊標識后按Rh陰性懸浮紅細胞保存3周。3周內如不能作為稀有血型使用,則按Rh陽性血液發往臨床,以避免浪費。
對稀有血型獻血者檔案按A、B、O、AB血型進行整理。對新發現的稀有血型者,立即以電話或書信形式告知,并向其講解稀有血型的科普知識及建立稀有血型庫的意義。對常住本市的獻血者,征得其同意后將其加入流動獻血者庫。每年舉辦1次稀有血型者聯誼會,按A、B、O、AB血型分成 4個小組進行交流,并為每個小組開通1個QQ群,為獻血者搭建一個交流信息、學習知識、自助互助、交友社交的平臺。對聯系不上的或不適宜獻血的稀有血型者,不再作為流動獻血者庫成員,以保證流動獻血者庫的有效[4]。
2009年,共確認新的 Rh(D)陰性稀有血型者145人,全年共有225位 Rh(D)陰性稀有血型者獻全血380U、血小板8個治療量;向臨床供應Rh(D)陰性稀有血型紅細胞326.5U,占向臨床供應總紅細胞類血液的0.48%;開展稀有血型患者擇期術前自身輸血8例。2009年5月,成功搶救了1例 Rh(D)陰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
保障稀有血型患者用血需求,特別是急診需求,是采供血機構血液應急保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庫存血液是突發事件時第一時間用于臨床救治的資源,一定量的血液儲備是應急保障的基本措施。由于平時庫存的懸浮紅細胞數量有限,而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對大失血患者來說輸注效果不佳,因此建立有效的流動獻血者血庫至關重要。同時,大力開展自身輸血,對急性大失血患者血液進行回收,對擇期手術患者實行貯存式自身輸血,并開展急性等容血液稀釋自身輸血,通過多渠道、多途徑的血液供應辦法,有效保障了臨床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需求。
實踐證明,以懸浮紅細胞庫為應急、以冰凍紅細胞庫為主力、以流動獻血者庫為補充的稀有血型庫的有效運作,對保證稀有血型血液的及時、足量、安全供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1]蘭炯采,張德梅,張印則,等.再論Rh陰性患者的科學安全輸血[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5):341-342.
[2]陳靜嫻,陳強,宋寧,等.不規則抗體篩查與稀有血型庫的現狀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10):792-794.
[3]徐華,王寶燕,邢荷香,等.Rh血型抗原分析在建立實用型稀有血型庫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21(8):4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