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葉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
——Authorware課程改革初探
李紅葉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目標的要求,著重考慮培養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以及協作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在教學中應該深度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代替傳統的以“學科體系”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軟件的教學中,以一個實例展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改革
Authorware作為多媒體系統的開發工具在現代全球化經濟的時代應用十分廣泛,同時更是高校平面設計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利用它可以整合多種媒體資源,將各種信息用圖像、視頻、聲音等媒介表現出來,從而吸引人們對產品的注意力,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對于這種應用性較強的平面設計軟件,在以往的Authorware教學中,都是以“學科體系”為線索組織教學,采取的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將全部學時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一部分用于學生的實際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導致的效果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完全不符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亟待改革。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教育要達到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能自主學習,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互相協作的能力,能工作在職業崗位一線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更新教學理念,應該注重學生的學,而不是注重教師的教,應該在教學中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而項目化教學改革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真正地實現了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互協作,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從而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教師模擬創建相對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來完成任務,從而掌握相應的崗位基本技能。
在對Authorware這門課程的改革過程中,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滿足崗位需求為目標,設計整個授課過程,每一個項目和實訓任務的完成,完全是模擬企業程序的開發過程進行的,學生在整個項目完成的過程中扮演程序開發人員,即按照實際企業工作過程,模擬工作崗位上的多媒體程序員,完成用戶需求分析、原型開發、程序代碼編寫、程序調試以及程序的打包發布等環節的工作任務;而教師則在課程實施,即程序開發的不同階段,扮演用戶以及技術支持人員的角色,對項目的開發提出要求,并作出技術指導和程序驗收。真正體現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堂教學設計。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可根據實際課時選取多個實用的項目,項目的選取依據的原則是:既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要滿足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滿足崗位的需求,項目的類型由簡到繁,完全符合認知規律,每一個任務的完成都為項目的實施做先期的準備。
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分別為:教師,用戶,技術支持人員,學生的角色分別為:學生,程序員。
比如在GOTO系統函數使用的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制作一個電子簡歷。首先,在上次課結束時,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在課下搜集學習資料,整理編寫程序用到的各種素材,并根據任務書的要求和運用現有的知識以及自主學習的內容,設計出電子簡歷程序的初步模型,由學生代表闡述每組程序模型的設計思路和實現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設計方案基本都是符合任務書的要求的,也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要求,能夠將簡歷中各種圖文信息展現給用戶。但是,在這個任務當中,教師要交給學生的是利用GOTO函數實現信息的歸類,變順序結構的程序為選擇結構,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確定最終項目的實施方案。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電子簡歷中包含學習簡歷、所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個人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內容,如果在向用人單位展示個人簡歷時,有考官提出要翻看某一方面的信息的話,如何能夠實現立刻定位到所需的頁面呢?
同學會在問題提出之后進行討論,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將不同的信息分別編寫成獨立的程序文件,分別演示,這樣就可以隨時找到某方面的信息來演示,但是,這不是在一個程序里完成的,需要編寫多個程序,所以還是無法實現。
這時候,教師就該講解新的知識點了——GOTO函數的應用。將GOTO函數按照固定的格式:goto(iconid@“圖標名稱”),輸入到計算圖標的窗口中,即可以實現程序的跳轉,使程序設計變得靈活。利用它可以實現“返回”,“跳到指定頁”等功能,并能實現程序的循環播放。這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一個事先設計好的程序,為學生演示GOTO函數的應用實例,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下一步程序的編寫。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學生最終會完成這個任務。最后,由各組的學生代表來講解和演示修改后的程序,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項目化教學改革“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中,教師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任務的選取要秉承適當實用的原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就是“任務”的設計和完成,任務的選取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要考慮到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即,是否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這個任務應該是學生通過自學、相互協作以及適當的努力能夠完成的。
2、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學會自學的原則。“任務驅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樹立學習的動機,培養自學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習新的知識,然后根據已有的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不斷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任務。
3、教師要扮演好角色,但是不能游離于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應該參與每組學生的討論。教師在其中的角色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教師要制定好策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求知欲。由于每個班的學生都有若干層次,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要做善于歸納問題的引導者。教師一是參與討論,二是能恰當的梳理學生的各方面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必要的引導,要做教學活動中的調節者和組織者。控制好個別研究和集體討論的步驟、節奏和深廣度,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4、適時歸納原則。“任務驅動”教學法優勢很多,但是由于教師主要是進行方法的引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是自主學習,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全班同學所掌握的知識會有所不同,容易造成成績兩極分化和教學知識點的遺漏,為了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階段性的小結和知識點的交流和回顧,使得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學能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回顧,跟上教學進度,全面掌握知識點,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同步發展。
5、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成績評價更要做到公平公正,這也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由于這種教學方法的特殊性,學生成績的評價被分散到各個任務的評價之中,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途徑相結合,從多角度評價學生成績的方式,做到公開公平。
6、學用互促原則。“任務驅動”教學法完成任務的途徑是通過“用”來促進“學”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學,學以致用,學用互動,相互促進。
7、合作交流的原則。在教學中要把個體學習、小組學習、課堂集中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人人參與,鼓勵提出不同見解,使教學方式變為生動、活潑的全員探究合作教學。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完全符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實施中,許多方面需要探索積累經驗,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崗位對接鋪墊堅實的道路。
[1]李賓團.Authorware多媒體制作.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張振宇.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9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