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張清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南京 210048
當前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特征與指導
方敏 張清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南京 210048
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經濟困難大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焦慮心理和虛榮心理,使得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更難。因此在就業工作中應當特別關注,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努力做好他們的就業工作。
經濟困難大學生;心理問題; 就業;指導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教育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構建和完善高校經濟困難大學生資助體系,使得經濟困難大學生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問題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然而,經濟困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從業狀況,還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經濟困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弱勢地位,需要高校及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1)自卑心理
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很多,有主觀的、環境的、家庭的、社會的等原因,但主要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由于物質的匱乏,他們總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社會關系不及其他同學,在遭遇求職挫折后產生出強烈的自卑感,并缺乏自我推銷的勇氣,失去求勝的信心,在用人單位面前表現出怯場。例如:在擇業中總是自己拿不定主意,過分退縮,對自己能勝任的工作,也不敢說“行”,顯得很沒有自信。
(2)焦慮彷徨心理
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臨著種種劇烈的心理沖突該如何做出正確的抉擇,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們深感困惑,一方面需要通過就業來減輕家庭負擔,另一方面,又希望是自己向往的工作單位,因而出現焦慮不安的心理。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往往拿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來比較,經常處于彷徨之中,放棄后又后悔不已。還有些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經歷第一次小小的失敗以后,就陷入苦悶,失望和悔恨的體驗之中。此外,他們把取得大學文憑作為日后提高就業水平,從而讓家庭和自己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他們在求學過程中承受著比其他學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壓力。
(3)虛榮心理
盲目追求社會知名度高、經濟實惠的就業單位,做給別人看,而不是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虛榮心理。還有些在擇業時不考慮工作實際,盲目攀比工資的高低和工作的待遇,不是比將來誰為社會做的貢獻大,誰的發展前途更好,而是比眼前的利益和職業崗位的高低。
(1)就業目的性強,就業層次低于其他學生
現在畢業生就業實行市場運作,雙向選擇制度,雖然學校為學生就業想了不少辦法,但實際上主要還是靠學生自己尋找就業市場。大多數畢業生都希望從事辦公室工作,而不愿意從事基層,一線工作。但經濟困難大學生由于多方條件的制約,包括盡早擔負家庭重擔,活動經費匱乏,社交圈子狹窄,再加上用人單位招聘人員不規范等,使得其求職和選擇職業的機會大大低于其他同學。因此,他們往往會急于求成,技術工人、第三產業服務人員和各基層的勞動者成為他們不得不選的“首選”。由此可見,經濟困難學生的首選目標是在畢業之后能在勞動力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業目的強于其他學生。
(2)就業地域范圍廣
沿海、沿江地區的經濟發展,大城市的發達程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區,兩者間差距的逐漸拉大,不僅表現在地方富裕程度上,而且在文化發展、觀念新舊等方面也呈現出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在一些大學畢業生眼中被簡單地判定為先進與落后、時髦與陳舊之間的差別,正因為大城市的不斷發展,對各類高素質人才的渴求度正日益上升,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各行業的專家專才來這里發揮特長,為城市的進步不斷注入活力。這是城市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高校畢業生的進入提供了可行性。同時,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地區第一線工作;這使得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地域趨勢呈現多元化發展。“哪里有工作,就到哪里去”成為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風向標。
從上述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特點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經濟困難學生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就業;第二,經濟困難學生在與非經濟困難學生相比,他們的就業層次偏低。
(1)端正自我意識,擺正擇業心態
對經濟困難的畢業生而言,在多方的就業壓力下如何正確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是在就業競爭的求職之路上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少畢業生目標定位不實際,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還有一些畢業生缺乏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客觀評價,或者因估計過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計過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畢業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擇業就業問題上顯得遲疑、彷徨和煩惱。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應通過主題班會、談心交流等多種形式,并以歷屆畢業生中在平凡崗位上做出成就的生動例子,幫助經濟困難畢業生走出擇業觀念的誤區,使他們學會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正視在學歷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色和優勢,敢于競爭,不怕挫折,確立就業擇業的自信心。同時也樹立業無貴賤、行行可成才和為大眾服務的意識,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如果盲目與人攀比,那只能是給自己本已艱難的就業之路又增設人為的障礙。
(2)加強心理輔導,提高就業心理競爭力
由貧困所導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和群體活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這使得經濟困難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處于劣勢位置。因此應加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和公共活動、鍛煉和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就業的心理競爭力。
(2) 加強就業指導,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
經濟困難大學生大都是來自貧困地區,由于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因而基礎知識不太牢固,實踐動手能力差,這些是在進入大學校門以前就存在差距。如果在大學階段得不到及早的彌補,勢必對大學的學習造成影響,并使差距越拉越大,因此高校在教學和日常管理中應重視這一現象,創造條件為經濟困難大學生補上這一課。學校可以通過免費開放實驗室等方法,增強貧困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校為貧困生設立的助工助學崗位不能只是單純地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應與提高綜合技能相結合。只有當這些他們的實用技能提高了,再加上扎實的理論知識,在找工作時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同時,積極聯系和建設大學生見習基地,。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的見習機會, 使貧困大學生得到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 提高他們就業的實踐競爭力。
(3) 加強就業扶助
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經濟的,精神的)的制約,經濟困難大學生在就業中處于弱勢地位。有統計表明,畢業生越貧困,就業越困難,起薪越低。給他們提供就業的機會,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職責。首先我們在感情上要特別關愛經濟困難大學生,為他們的就業服務,在開展就業指導方面,根據每個貧困生的具體情況量體裁衣,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面試成功率;專為貧困的畢業生建立檔案,向用人單位優先推薦;為貧困生組織專場招聘會,幫助經濟困難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的溫暖,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其次在經濟上要實行必要的救助,從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困難補助等方面給予一定的經濟幫扶,讓努力學習、力求上進的貧困生獲獎受補,鼓勵他們艱苦求學、勤奮上進、順利完成學業,盡快回報社會。
(4) 營造和諧公平的就業環境
實現就業公平尤其對經濟困難大學生來說,能否順利就業,既影響大學生本人的情緒,又涉及家庭脫貧致富與社會和睦。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就是縮小貧富不均、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因此,有必要關注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有義務為他們就業解難。要保障貧困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平等競爭權,用人單位一旦確定了擇人原則與標準,就應該始終恪守,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暗廂操作。
總之,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他們的就業工作事關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對于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關鍵是要切實把握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就業心理,在加強經濟方面資助的同時,還要加強力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他們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1]彭曉蓉.高職學生求職心理分析.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年第2期
[2]潘莉莉.經濟困難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中國教育先鋒網.2008.7
[3]王春娥.關于當前大學生就業若干問題的探討[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
[4]肖永蓉.談談如何做好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指導工作.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45
方敏(1981- ),女(漢),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講師。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工作與研究;張清(1983-),女(漢),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講師。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工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