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北京95997部隊 100076
淺議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
郭巍 北京95997部隊 100076
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教學設計普遍存在科學合理性相對缺乏的問題,新興媒體和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本文從多媒體技術特征出發,結合教學設計的過程,就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如何能更加科學合理進行了幾點思考,希望對教學者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多媒體技術;交互性
要優化教學設計,首先要知道教學設計到底包含哪些具體內容。一般來講,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美國學者肯普曾經給教學設計下過定義,內容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的問題和需求。在連續模式中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步驟,然后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計劃過程?!?/p>
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包括:把課題教學內容細化為知識要點、把知識要點的知識內容科學歸類,為各知識要點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選擇確定教學模式,設計組織知識結構,選擇、確定、優化組合媒體信息;劃分教學環節,結構教學程序;分析、確定診斷評價的內容,選擇診斷評價的方法,具體做好診斷,評價中提問、回答、反饋等部分的設計。
而基于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要在以上過程中充分利用和掌握多媒體信息的特征和特性,分別將這些特點應用到各個教學設計環節中去,才能使得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更強的針對性,才能設計出更科學合理,應用性強的多媒體課件和模型,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在教學設計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并最終應用到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可以讓原有的教學設計方案更加有效地在教學中實施。這是由多媒體技術本身的優勢所決定的。
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圖形、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產物。一般來講,它有以下幾個特征:
1、信息載體多樣性。指文字、文本、圖形、圖像、視頻、語音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
2、交互性。所謂交互就是通過各種媒體信息, 使參與的各方(不論是發送方還是接收方)都可以進行編輯、 控制和傳遞。
3、協同性。每一種媒體都有其自身規律, 各種媒體之間必須有機地配合才能協調一致。 多種媒體之間的協調以及時間、空間的協調是多媒體的關鍵技術之一。
4、實時性。所謂實時就是在人的感官系統允許的情況下, 進行多媒體交互, 就好像面對面(Face To Face)一樣, 圖像和聲音都是連續的。實時多媒體分布系統是把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電視的真實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5、集成性。多媒體技術是多種媒體的有機集成。它集文字、文本、 圖形、圖像、視頻、語音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
既然多媒體有以上一些特點,那如何根據這些特點來優化教學設計呢?在把握好以上五個特點的同時應該知道,基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教學設計,應做好媒體的選擇、媒體配套、媒體的功能設計和媒體的應用設計,才能使多媒體教學能正確處理教學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達到精制多媒體課件和優化多媒體教學過程的目的。
1、媒體信息的選擇
在多媒體教學中,媒體可提供感性材料,加大感知深度,提供具體經驗,促進記憶理解,克服時空障礙,豐富課堂教學,因此媒體信息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而做好媒體信息的選擇要注意下面兩點:一是熟悉媒體的使用目標,包括呈現事實,創設情境,提供示范,解釋原理,探究發現等。二要了解各種媒體的特點,比如文本具有抽象層次較高,閱讀靈活、方便的特點;圖形具有抽象承載信息量少,但數據量不易失真等特點;圖像具有逼真、生動、有趣、有利于描述事物運動、變化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習積極性等特點;音頻具有保真度好,在處理傳輸過程中,原聲信號基本不丟失,可生動地再現、表現事物,但占據存儲量大等特點。因而文本、圖形、圖像適合傳遞靜態信息;動畫、音頻、視頻適合傳遞過程性信息。
2、知識結構的設計
多媒體技術下,教材的設計要注意知識結構以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知識結構要依據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和學習者的認知特點來設計,知識結構的設計類型包括直線結構(結構內知識點是直線有序展開的);并列結構(結構內知識點之間是并列的、同級的關系);層次結構(知識點之間可以是遞進、因果、條件等不同級的關系,但后一層知識的學習必須在前一層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復合結構(直線,并列的層次結構的結合體,知識之間形成一種網絡的復合結構)。設計知識結構還必須遵循體現知識內容的關系,體現學科教學規律,體現知識結構的功能三方面的原則。
3、教學診斷和反饋的設計
多媒體應用于教學設計中,不光要選擇好媒體信息,設計好內容和知識結構以及過程,對于教學的診斷和反饋設計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是通過一定方式,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并對其進行判斷診治的一種教學程序。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糾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增強學習者繼續學習的信念,并且這也可以成為相關多媒體課件或軟件中建立學習模型的基礎。
這種設計可以依靠游戲形式或問答形式,一般包括提問,應答和反饋三個部分。提問部分必須意義完整,問題明確能促進思考,所提問題要與知識點緊密聯系,問題設置能反映相應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問可用是非題、多項選擇題、匹配題或簡單填充題。回答部分必須將學習者回答的多種可能性全部羅列出來(或設計成由學習者自己輸入),根據這些可能性、計算機再作出不同的反應,一題一答易于實現,必要時給予提示了對回答的判斷應與評分相結合。反饋部分必須對正確答案給予鼓勵性反饋,對有缺點,錯誤的答案給予指正或補救性建議,并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形式反饋,如指出其錯誤,要求其重答,給出答案或給予輔導提示等。
綜上所述,雖然多媒體教學已經日益普及,但目前許多課堂上的多媒體手段并沒有很好地應用于教學設計中,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多媒體課件和手段的使用也十分泛濫和盲目,因此,把握好多媒體的特性,利用其特點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應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多媒體手段這個教學“利器”使用好了,將對整個教學過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應用價值。
[1] 魯曉陽.多媒體技術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年5月
[2] 張軍征.多媒體教學設計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07年8月
[3] 馮乃光. 交互技術的研究及實現——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設計技巧[J].現代電子技術.2007年第19期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