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濤 劉明國 劉 平 周永斌 陸秀君 董勝君
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沈陽110866
沈陽農業大學林學本科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王玉濤 劉明國 劉 平 周永斌 陸秀君 董勝君
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沈陽110866
本文主要闡述了沈陽農業大學林學本科專業“教學、科研和學生的職業發展一體”的實驗教學體系設計思想,并論述了學院林學實驗教學內容模塊化的組成,注重學生個人發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的改革,同時對在考核方式和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辦法。
林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教學理念;職業發展
自然科學源于實踐,是在對自然現象觀察的基礎上從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總結發展起來的[1]。對于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的質量是其人才培養的生命線[2],在農業類院校表現尤為突出。實踐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驗證所學的各種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全面提高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重要手段。近些年,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大的嚴峻考驗,這也給高校的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提出新的課題。要求實驗教學在形式、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以適應社會需要。另外,實踐教學還也應該抓住學生繼續深造或者就業這一不同特征,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綜合教學內容。江西農業大學對林學專業提出分年級制定實驗計劃的改革措施[3],浙江林學院圍繞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對林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4],都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可以借鑒。本文結合沈陽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案改革的設計思想和實施情況,進行對林學本科實驗教學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
現代大學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正向多元化、創新型的目標努力。然而林學專業又以實踐性強為鮮明特征,因此林學專業在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同時,應該著重做好實踐教學的規劃與布置。據此,我們提出開展大學生的實驗和實踐活動要“教學、科研和學生的職業發展一體”這一實驗教學體系的設計思想,從理念上賦予了實驗教學新的使命和方向。
1.1 服務教學
一方面要緊密結合學院的教學計劃開設實驗課程、添加實驗實踐環節,設置實驗項目,配置和構建完整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提倡互動式教學、注重啟發式教育、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不將教學拘泥于課堂,盡量為學生創造實踐的外部環境,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林業生產及相關單位,通過實踐去學習和運用所學林學理論知識,以此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把握。
1.2 面向科研
學院或學科應組織或協助學生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促進學生掌握研究的方法、技能和了解儀器操作,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我校林學專業本科生在第四學期末分專業,從大三就有機會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對高年級學生的研究方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為他們今后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奠定學生的職業發展基礎
一方面竭力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社會實踐、實習機會,使在校學生有機會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方式、管理機制和發展動態,提前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更為明晰的考慮和認識;另一方面,實驗中心建設與林業相關單位如林場合作,使實習基地面向教學,面向科研,面向學生就業培訓,將工作單位的操作規范和管理的理念貫穿到教學中。為社會儲備林學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高素質綜合人才。
2.1 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分類
林學專業實驗教學一般包括:課程實驗或實習、專業綜合實習、專項設計研究和課外科技活動等幾種模式,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實踐教學上的差別主要表現為上述幾種模式在比重與側重點上的不同。沈陽農業大學林學專業以往主要以課程實驗或實習、專業綜合實習為主要教學方式,在改革中更多強調專項設計研究和課外科技活動,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目前沈陽農業大學林學本科專業絕大多數的實驗課明確了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內容的比例,并且在教學計劃中增加了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和森林經理3個方向的綜合性實驗,分別為樹木栽培生理生態實驗、森林保護基礎實驗和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習分為:專業基礎實習(樹木學實習、土壤學實習和森林生態學實習等),專業實習(種苗學實習、造林實習和森林經營實習等)。專項設計研究主要包括課題設計和畢業論文。課外科技活動的主要是開展各類科技競賽,例如標本制作大賽等,盡量多地提供學生能力鍛煉的機會;另外課外科技活動還包括組織或自愿參加到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當中,參加實驗室的建設與完善等。
2.2 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模塊化教學
在保持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的基礎上,構建了體現基本實驗技能系統訓練與科研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基礎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相銜接的多層面實驗教學新體系。初步設計以下幾大模塊:①專業基礎模塊,該模塊按實驗方式和原理分為識別類和分析類,識別類主要包括植物學和樹木學。涉及不同科屬植物特別是樹木的觀察和分類、標本制作等;分析類包括土壤學實驗、植物生理實驗、基礎生物化學實驗等,側重分析樣品的采集與制備、分析樣品的前處理等;②森林培育模塊,該模塊含造林學、種苗學、森林經營學、林木遺傳育種學、樹木栽培生理生態實驗、生物技術在林業上應用等課程。涉及的主要實驗內容為造林材料的品質檢驗、苗木培育實驗、撫育管理實驗和林業生物技術實驗等,并在以上實驗中融入林業試驗設計的方法。③森林保護模塊,該模塊實驗包括的課程是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生物防治,森林保護基礎實驗等。涉及林木病蟲害分類、癥狀、病原細菌分離培養防治及標本制作、化學藥劑配置及使用等。④森林調查模塊,該模塊實驗包括的課程主要是測樹學、林業遙感、3S在林業中的應用和森林生態學等課程。主要實驗內容是:測樹學實驗、單株樹木的材積及生長量測定、林分蓄積量及生長量測定、標準地調查等。
2.3 將實驗課堂深入到社會實踐中
針對林學專業實踐性強,用人單位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一特性,在安排各種實驗時,讓學生盡量多走進林業相關部門單位,實際感受林業操作技術和發展動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2.3.1 課程實習 課程實習是對所學課程的進一步鞏固和加深,把課程實習落實到生產或科研單位效果顯著,如種苗學課程實習與植物園及單位或個人苗圃合作,在春季育苗期開展實習,學生參與其中,從整地,做床、播種到出苗前的管理等逐一進行,在過程中老師講解重點和各步驟注意事項,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將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而且得到專業理論應用、試驗設計方法、施工布局、結果分析及書寫報告等方面的全面鍛煉。
2.3.2 專業綜合實習與生產單位結合 林學專業實習在清源灣甸子林場進行,以往實習是獨立,與林場的工作交叉較少。在制定新的教學實習規劃中,與林場進行溝通,進一步加強與林場的合作。如森林經營實習和測樹學實習與林場的撫育采伐作業結合,讓學生實地了解撫育采伐的標準,操作方式,盡量多的了解木材解析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完成向工作角色的過渡。
2.3.2 課題設計與畢業論文 課題設計主要是給學生指定研究題目,讓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的文獻收集,實驗計劃的制訂,并完成報告,是在做畢業論文之前進行的集中科研訓練。畢業論文是超出課程內容的系統而完整的專項論文,是實踐教學的關鍵一環,是學生走上工作和研究崗位前的最后一次現場模擬訓練。通過完成畢業論文工作使大學生鞏固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及增加運用知識能力、文獻檢索能力、測試分析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翻譯能力,同時,畢業論文工作是大學教育的綜合訓練,也是對教育質量的檢驗。目前我校林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主要以協助完成教師課題為主。畢業生可以較充分的掌握林學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如苗木扦插、混交林效益等方面。對于部分已經簽約的學生,鼓勵他們到簽約單位進行畢業實習,結合實際項目完成畢業論文。
通過對實驗課堂實踐化的推進,我們力爭使教師不再只是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層面,而是要向啟發性教學發展。實驗內容以小組形式完成,培養團隊意識。從社會實踐中鍛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沈陽農業大學應該看到目前實踐教學的安排與條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還需要經過較長段時間的不斷改進才能適應林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例如很多高校存在的實驗教學考核方式單一[5],我校林學專業雖然逐步在增加操作步驟所產生的平時成績,但由于操作過程需要量化比較困難,仍以實驗報告好壞為主要標準,這就限制學生鉆研和學習的興趣,需要根據實驗的性質逐步增加評判標準和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能力。另外教學質量評價主要是督導檢查和學生評價為主,管理與監控的方法策略單一,應該逐步引入基于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設定可行的評價指標,這是一段很長的探索之路,需要學校、學院、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總而言之,在強調實踐教學、能力教育和素質教育重要性的同時,不應忽視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齊頭并進,才能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賈曉東.高校實驗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余強,徐心和.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方案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supp):8-10
[3]劉苑,郭圣茂,杜天真,等. 林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0,28(2):4-8
[4]施擁軍,黃堅欽,徐華潮,等. 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8,26(4):63-66
[5]張亞冰,喬琦,侯小改.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高教論談. 2009,2: 90-91沈陽農業大學教學研究立項(2009-20).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6.071
王玉濤,女,1978年8月生,博士,沈陽農業大學林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