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晶 東營職業學院藝體系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改革之我見
秦晶 東營職業學院藝體系
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我們必須看到高職院校目前的音樂教育還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代要求的問題,仍然是高職素質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因此,如何加強高職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建設,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改革
國內景觀新奇度美學研究相對較晚。劉頌等[4]在對上海市夢清園的研究中,證實了熟悉度對景觀審美認知存在影響,影響可能表現為積極或消極兩個極端。總的來說,一個非常熟悉的環境更容易引起用戶的共鳴[1]。在對朱雀公園審美價值評估的研究基礎上,王金照提出“景觀的新穎度越高,一致性和易讀性越低;復雜性和神秘性越高,對人的刺激越強,審美價值越高”[1]。總之,景觀熟悉度對美學偏好存在影響確鑿無疑,但具體表現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尚未明確。
20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和音樂教育進入了一個空前發展的新時代,重新審視音樂教育的價值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由于歷史的原因,音樂教育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得現有的音樂教育難以承擔起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時代重任。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在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講解音樂、分析音樂的傳承方式進行教學幾乎是普遍的做法。這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承式教學模式泯滅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
大多數高職院校中現行開設的有關音樂教育的課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是真正的音樂教學課程,而只是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學科在內的簡單意義的“藝術欣賞課”。筆者認為,這種課程的設置,既不能清晰地體現課程價值,也沒有達到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教育效果,其教學目的不明確。
(2)機組背壓隨空冷島散熱面積的增加而單調降低,機組出力增加和機組綜合供電煤耗降低隨空冷島散熱面積的增加而單調增大。隨散熱面積均勻增加,背壓降低、機組出力增加、綜合供電煤耗降低的邊際效應逐漸變弱。
定義 2[16] 對于1≤i, j≤N,若系統(1)中的狀態xi、vi的期望滿足:則稱系統(1)達到時間漸近群集運動。
其一,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有著“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其教育目標往往蘊含在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中應努力創造出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氣氛,保持學生的良好心境,使其真正領悟到“樂(音樂)即是樂(快樂)”,才能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陶情抒性,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高職院校現有的音樂教育形式大都停留在簡單的課堂傳授上,出于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以及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應用,使得音樂教育手段過于單一。
有時候我也想,這個謝瑞天是不是真的對我動了感情。沒錯,世界上有錢的男人大把,但世上漂亮迷人的女人更是不計其數。他為什么要在我身上作這么大手筆的投資呢?
音樂課程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音樂課程的目的是通過音樂的審美過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音樂課程之所以應體現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的重要性就在于: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育使命是培養社會所需的具有一定中高級操作技能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所實施的是一種按照社會特定職業的需要而進行的職前就業教育,因而其素質教育更具有全面性、社會性、實用性和實效性的職業教育特點。音樂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實施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改革,不僅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辦學思想、教育目標、課程模式、教學內容,而且也關系到高職院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筆者以為,高職院校目前的音樂教育迫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其二,音樂教育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十分有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高職院校要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與個性,采用自定節目、自行組織、自編自導或上臺表演、到社會慰問演出等形式,大膽進行二度、三度創作,以充分表現自我、接觸社會,體驗成功與失敗,從而達到增長知識才干、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提高創造意識及能力的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職業教育目標必須定位于全體教育對象。“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②因此,“面向全體學生”作為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的一種教育理念,就是要面向全體,淡化技能,鼓勵參與,培養興趣,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權利,立足于對全體教育對象的素質培養,切實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得到提高。
其四,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有助于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其三,音樂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尤其表現領域更體現了一種技能性特點,“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應主要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包括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等活動在內的各種音樂體驗,從而使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①
再后來,潘際鑾退休了,退休后重新開始招博士生,重新組建自己的團隊,把他昔日的老部下召集到一起,一群八九十歲的人帶著一群年輕人,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焊接館里發光發熱。
網絡音樂教育這一現代信息科技最新成果在音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克服以往傳承式教學所存在的弊端,而且也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創造了更加寬闊的客觀教學環境,其改革的重要現實意義十分顯著。
總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教育觀念、教學課程、教學方法上堅持改革與創新,才能真正培養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相結合、創新能力和完美人格相結合、理性思考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相結合的,富有個性化、創新化、情感化、審美化的適應新形勢需要的通用型、創新型、國際型的綜合型人才。
注釋
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李凌.世界音樂教育集萃[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3]劉沛.美國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4]劉沛.世紀之交的美國音樂教育戰略[J].中國音樂學.2001.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