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上海市嘉定區司法局局長 上海 201800) ■文
試論社區矯正人身拘束機制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Community Correctio n Physical Restraint Mechanism
吳建軍 (上海市嘉定區司法局局長 上海 201800) ■文
隨著社區矯正制度被正式載入我國刑法,區縣司法行政機關在未來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執法主體地位備受關注。作為刑罰的非監禁執行方式,社區矯正始終面臨著兩大任務:一是保障社區安全;二是降低重新違法犯罪率。二者的實現都有賴于強有力的矯正手段作為基礎,勢必應建立起一種針對社區服刑人員人身的約束保障機制,以確保在社區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矯正的實際效果。
上海市嘉定區是全國試點社區矯正工作較早的地區之一,筆者試以嘉定區社區矯正為視角,對社區矯正設置人身拘束措施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并對人身拘束的具體適用提出思考和建議。
(一)社會管理創新的需要。大力發展社區矯正事業,用非對抗性的軟約束機制限制非監禁罪犯的行為,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舉措。在當前社會矛盾凸顯的嚴峻形勢下,公安機關嚴打防控任務日益繁重,現有警力超負荷運轉,從而在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上難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警力①于文、吳寶銀:《關于社區矯正的若干思考》,《理論研究》,2007年第6期。。在公安機關將社區矯正的執法主體地位逐步讓位于司法行政機關之際,如果后者缺乏必要的制約手段,則極有可能造成對社區服刑人員監管失范,出現管控力量的缺位。從嘉定區社區矯正工作近一年來的情況分析,雖然尚未發生嚴重的社區服刑人員脫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但不服從社區矯正規定,拒絕履行集中教育、報到和公益勞動義務的現象依然存在,個別社區服刑人員利用兩次學習、報到之間的空隙擅自離開列管地外出,或是先外出后補假。對于這些違規現象,現有的社區矯正違規處置辦法不但約束乏力,且多是事后懲治,缺少事前約束。因此,有必要建立起針對社區服刑人員風險特點的人身拘束機制,確保社區安全和矯正效果,以適應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思路。
(二)應對流動性人口管理的需要。隨著人戶分離現象愈演愈嚴重,日益增加的流動性人口對社區管理的壓力持續增大。嘉定區地處城鄉接合部,社區居住人群混雜,近年來外來人口激增。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區常住人口147.1萬人,其中外來人口82.8萬人,遠遠超過戶籍人口數。外來人口在成為本地區社會建設重要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治安壓力。今年上半年嘉定區刑事案件抓獲對象中外來人員占88.4%,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員被判處非監禁刑,還有一部分外省市委托管理對象。這些外省籍服刑人員經常居無定所,逃避監管,群眾監督與社區防控基本難以實施。嘉定區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社區矯正工作壓力,在上海市絕非個例。面對外省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控問題,應當在區縣社區矯正中心設置安置監管場所,對逃避管控人員采取必要的人身拘束措施,消減其流動性過大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降低收監率,提高非監禁刑執行效果的需要。收監執行,是對緩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對象施加的最為嚴厲的司法懲罰。非監禁刑的執行目的是幫助罪犯在社會化環境下生活,順利回歸社會。從這層意義而言,對一名社區服刑人員收監執行,并非社區矯正的本意。收監率過高,將影響社區矯正的教育挽救效果,收監執行應當是社區矯正工作的最后救濟底線。但在實踐中,這條底線經常成為“前線”。2010年,嘉定區共有8名社區服刑人員被撤銷緩刑、假釋收監執行,相對于全年月平均190人左右的在冊數,這一比例并不太低。收監執行之所以成為區縣司法行政機關懲處違規對象的首選,原因即在于日常約束監控手段的缺乏。一旦社區服刑人員逃避監管,矯正機關只能以“守候出擊”的方式,等待其違規行為滿足收監執行的條件,再以收監的方式將之退回監獄。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對社區服刑人員群體能夠起到震懾作用,但就個體矯正效果而言無疑是失敗的,而且被動等待其滿足收監條件的過程中很可能發生重新違法犯罪。筆者認為,必須改變這種守株待兔的被動方式,賦予社區矯正中心主動拘束的功能,對有逃避監管行為但尚未達到收監條件的社區服刑人員拘束于矯正中心,以便于對其實施行為矯正,同時保證社區安全。
2016年7月4日傍晚,受強對流云團影響,出現一次明顯雷雨大風過程。各站點強對流影響時段各風速值(表6)表明,國家站與浮標站風速情況較為接近,整體4個站點一致性較差,這也從一定層面反映出,當出現局地性突發性大風過程的時候,浮標站的陣風情況存在一定偶然性,視大風具體發展情況而定。而發生過程性大風過程,例如臺風、冷空氣影響時,浮標站往往與新沙島站風速情況擬合程度較好,而國家站的風速則會大于其它3個站點。
(四)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需要。對社區服刑人員采取必要的人身拘束,是國際上社區矯正制度成熟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如美國著名的迪蘭西街社區矯正中心設置了矯正對象的宿舍,如果有哪一個矯正對象從這里逃走,那么,他就永遠不能再回到這里了,等待他的將是監獄的鐵窗②顏九紅:《美國社區矯正的成功典范——迪蘭西街矯正中心》,《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美國伊利諾伊州對實施了濫用毒品酒精等輕微犯罪的矯正對象,給予本人強制收入中途折返中心并限制一段時間的人身自由③林仲書:《美國伊利諾伊州的社區矯正工作及啟示》,《中國司法》,2011年第2期。。加拿大按照矯正對象的人身危險程度,將社區矯正執行方式分為一般監督、家中監禁、電子監控、中途住所等,中途住所起到對高危性矯正對象的拘束管理功能。社區矯正作為一種外來移植的法律制度,應正確吸收國外社區矯正成功經驗,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
高校作為社會的人才庫和智力源,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與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歷史使命。高校人才培養不僅包括知識教育,還包括人文、道德、價值觀、世界觀等的培養。但高校管理模式有別于中學管理模式,屬于半開放式,學生擁有更大的自主性,這就對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戰。
(一)人身拘束的性質探討。社區矯正中的人身拘束,是區縣司法行政機關通過社區矯正中心向社區服刑人員發出拘束令,命令其在某一時間段必須滯留于矯正中心,限制外出活動的一種約束性措施,屬于刑罰執行的輔助措施,與人民法院發出的社區矯正禁止令一樣,都是對社區服刑人員人身自由的一種實體性限制。人身拘束的目的不是對違反社區矯正規定的處罰,而是針對社區服刑人員采取的約束性保護措施,具有強制性、臨時性、非制裁性、從屬性等特征。
(二)社區矯正人身拘束適用的原則:充權與限權的平衡原則。從社會工作充權理論角度分析,犯罪人因其犯罪行為被剝奪了一定的權利,包括法律權利與社會權利,社區矯正是對處于失權狀態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充權的過程,包括罪犯主觀感受和應對環境的能力的改善④周湘斌:《社會工作充權視角下的釋犯社區矯正政策分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但社區矯正同樣具備明顯的限權制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監獄懲治的社會延伸。因此,對社區服刑人員采取人身拘束,應當遵循充權與限權相對平衡的原則,人身拘束應以維持社區矯正得以正常進行為目的,不輕易破壞社區服刑人員再社會化的過程。嘉定區近年來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由此產生的諸如動拆遷等糾紛層出不窮。在社區矯正實踐中,時常發生假釋對象從監獄回歸社會后,原居住房屋已被拆遷,其本人無房可住的窘困,進而產生思想情緒不穩定的狀況,甚至對社區矯正產生抵觸。對于這類失權對象,我們應當及時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矯正中心在承擔拘束職能的同時,也可以起到中途安置的功能,幫助這類對象解決生活困難。
本文研究了新時期三峽旅游較為完整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格局,彌補了近年三峽地區旅游研究的空白。由于景區節點及圈定三峽研究范圍的確定以采集到的信息的關鍵詞分析和實際考察認定的主要景區為主,所以可能會對三峽部分景區有遺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研究的結果。如何選擇研究節點及研究范圍的確定還值得進一步商榷。此外,對游客行為中的出行方式、旅游天數、屬性特征、景區評價等相關信息也值得深入研究。
(三)適用人身拘束的對象。目前,社區矯正工作的對象依然是緩刑、假釋、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暫予監外執行等五類對象。人身拘束應當只適用于其中的緩刑與假釋對象。
首先,管制對象不適用人身拘束。管制刑本身即是一種非監禁刑罰,并非如緩刑、假釋屬于對原判監禁刑罰的考驗期,不存在撤銷收監的可能,因此對管制對象的人身拘束力度不應當超過管制刑本身施加的人身拘束力度。當然,管制刑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我國的管制刑沒有規定行為人違反相關規定時的處理措施,致使罪犯不遵守相關規定也沒有任何處罰⑤韋奇兵:《我國管制刑的缺陷與完善》,《法制與社會》,2009年第32期。。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也很少適用管制刑,嘉定區現有232名矯正對象中,管制對象僅1人,占比0.4%。筆者認為,管制刑固有的缺陷還是應由刑事立法本身來完善,非社區矯正一家所能盡言。
其次,剝奪政治權利對象不適用人身拘束。剝奪政治權利作為一種資格刑,以剝奪罪犯的一定資格為內容,其本身不指向人身自由,因此對剝奪政治權利對象的約束主要還是局限在資格刑范圍內,不宜擴大到人身拘束。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開穴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經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一)區縣司法行政機關是人身拘束的決定機關。區縣司法局社區矯正職能部門向符合人身拘束條件的社區服刑人員發出人身拘束令,強制其在規定的時段內接受教育和反省自身的不當行為。
(四)適用人身拘束的情形。適用人身拘束的情形應有二種:
1、社區服刑表現差,分級為一級矯正的。對于一級矯正對象,應通過日常考核再具體細分為不同的處遇級別,以決定相對應的人身拘束方式和期限。
(二)人身拘束的具體執行者應是社區矯正人民警察。我國《人民警察法》規定,對公民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職權應由人民警察行使,包括采取保護性約束措施,送往指定的單位、場所加以監護。社區矯正中心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社區矯正人民警察。筆者發現,實踐中部分省市已有將人民警察轉制為社區矯正中心工作人員的先例。如2008年8月掛牌成立的天津市社區矯正中心,工作人員由原司法警官學校教職員工整建制轉崗組成。監獄、勞教人民警察具備監管違法犯罪人員的豐富經驗,可以考慮將富余警力轉制為社區矯正人民警察。社區矯正立法應明確賦予社區矯正人民警察的職權范圍,同時修改《人民警察法》第二條的規定,將社區矯正人民警察列為獨立的新警種。
再次,暫予監外執行對象也不宜適用人身拘束。暫予監外執行實質是人民法院或監獄機關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暫不關押而委托社區矯正機關監管。這類對象通常身患疾病、生活無法自理,或處于孕期、哺乳期,社區矯正中心缺乏必要的醫療條件對其安全監管。一旦上述生理情形消失,暫予監外執行人員將被依法收監執行,其危險性已被刑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從國外的社區矯正實踐來看,具體發出人身拘束令的是社區矯正官,包括緩刑官與假釋官。如美國第一個頒布《社區矯正法》的明尼蘇達州,在法律中賦予了矯正官員如下權力:社區矯正代理機構的首席執行官或被指派者有權發布書面命令指導任何州矯正調查員或治安官、緩刑官員或來自另一縣的縣緩刑官拘禁受審人員或緩刑人員⑦楊彤丹:《美國明尼蘇達州社區矯正法評析》,《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年第1期。。我國也應當盡快制定《社區矯正法》和社區矯正官制度,由具備法律執業資格的矯正官發布人身拘束令,以加強社區矯正執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社區矯正官工作地點設在社區矯正中心,可配備一定數量的矯正輔助員作為其助手。
在傳統的“公安執法主體、司法工作主體”的社區矯正模式下,主要依靠公安機關的行政拘留對社區服刑人員施加處罰。社區矯正人身拘束無論從措施性質和決定主體而言,還是從未來區縣司法行政機關將要處于的社區矯正執法主體地位而言,都不可能繼續依賴公安機關的強制力量。社區矯正中心作為區縣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平臺,是人身拘束最佳的執行場所。社區矯正中心由區縣司法行政機關直接管理,各街鎮司法所積極參與,整合矯正工作資源,集中力量對人身風險度較高的社區服刑人員嚴格管理約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矯正工作效率,提升教育轉化效果。
2、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尚不嚴重的。刑事禁止令,是《刑法修正案 (八)》所設置的一種刑罰輔助措施,主要針對緩刑罪犯作出。對于緩刑執行中違反刑事禁止令,且情節嚴重的行為,應直接撤銷緩刑,對此《刑法》已有明確規定。但對于尚未達到情節嚴重程度的如何處理,修改后的《刑法》沒有明文規定⑥皇甫長城:《刑事禁止令的法律性質及執行機關》,《檢察日報》,2011年5月23日第3版。。而社區矯正采取的人身拘束,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對違反禁止令但情節尚不嚴重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約束。
(三)社會工作者應在人身拘束措施中發揮主動作用。上海社區矯正以香港社區矯正模式為藍本,結合本地區實際,由新航社工站錄用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通過長期的矯正工作實踐,上海市已經打造出一支業務熟練,責任心強,掌握社會學、心理學專業知識的矯正社工隊伍。目前,嘉定區十二個鎮、街道均配備了一至二名矯正社工。社區矯正中心成立之后,我們將考慮整合社會工作資源,打破地域局限,將社工力量集中配置在矯正中心。矯正社工應從社會工作充權角度出發,對受到人身拘束的社區服刑人員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疏導,轉變其不良心理與行為,幫助拘束對象及時融入社會。
(四)人身拘束的執行方式。人身拘束的執行應以分級處遇為依據,對分級為一級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采取嚴格管理措施。社區矯正中心應制定社區服刑人員計分考核辦法,根據計分考核的結果將一級矯正對象按管理嚴格程度由重至輕細分為嚴管一級、嚴管二級、嚴管三級。嘉定區自去年開始已在轄區真新街道試點積分考核機制,成效顯著。社區服刑人員降為嚴管一級應報請省、直轄市級社區矯正機關批準。對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尚未達到撤銷緩刑收監執行條件的緩刑對象,應酌情降為嚴管一級至嚴管三級。
人身拘束的執行方式可以采取夜間強制留宿和雙休日集中學習的方式。對于嚴管一級處遇的社區服刑人員,每晚強制留宿于社區矯正中心,雙休日白天到矯正中心學習、反省;對于嚴管二級處遇的社區服刑人員,每晚強制留宿于社區矯正中心,節假日可以回家;對于嚴管三級處遇的社區服刑人員,每周指定除雙休日外的一到三天晚間強制留宿于社區矯正中心。
社區矯正中心應建立警察值班制度,對夜間留宿和雙休日參加學習的社區服刑人員加以管束。社區服刑人員受到人身拘束期間,不得加以任何形式的體罰、虐待,也不得組織強迫性的生產勞動。對人身拘束期間擅自逃離社區矯正中心的社區服刑人員,應報請人民法院予以撤銷緩刑、假釋,收監執行。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inquiry of 30 20 feet container of military barbed wire.
社區矯正人身拘束的執行場所應為區縣司法行政機關直接管理下的社區矯正中心。近年來,全國多個省市在建設社區矯正中心方面做了積極嘗試,總結出大量的寶貴經驗。嘉定區作為上海市首批試點籌建社區矯正中心的區縣單位之一,在參考借鑒兄弟省市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對社區矯正中心的功能定位進行了新的探索。
(3)樣品C的制備(工藝C):豆蔻、白術加入6倍量水,浸泡1 h,蒸餾法提取揮發油5 h,提取揮發油后的藥液另存;藥渣與黃芪等其余味藥材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濾過,加入提取揮發油后的藥液,減壓濃縮成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加入上述揮發油,制成1 g細粉相當于1.60 g生藥。
社區矯正中心為適應人身拘束機制的建立,在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社區矯正中心應配備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從矯正官、矯正警察、矯正輔助員到矯正社工,中心工作人員應當能夠較好地完成社區服刑人員在人身拘束期間的管束、教育任務。
2、社區矯正中心應裝備現代化的監控措施。矯正中心沒有大墻鐵窗和防逃警戒,更像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對社區服刑人員的人身拘束實際是一種軟約束,監控措施的設置主要是防止社區服刑人員在拘束期間可能發生的暴力和自殘行為。
一連幾天,屋子里始終是五六個人。今天這個等不到活干,走了,明天李大頭再領進來一個。他供我們吃供我們住。人擠在地上睡,吃的全是白菜燉蘿卜,有時換成白菜燉土豆。屋子里彌漫著傳銷的味道,但似乎又不是傳銷,李大頭并未讓我們交錢入會,也沒讓我們發展新成員,屋子里人人都是他親自上街面找的,就像那天他攔下我和王幸福。
3、社區矯正中心應設置供社區服刑人員學習和住宿的場所,對受到人身拘束的社區服刑人員強制留宿,對暫無住所生活困難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中途安置,以體現懲治與教育相結合,拘束與安置相結合的社區矯正工作宗旨。
4、社區矯正中心應具備良好的心理減壓、疏導系統,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受拘束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并定期出具專業性的心理測量報告。
分子生物學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基于基因狀況,對食品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進行準確的判斷。該技術的應用難度相對較大,但其針對難以進行培養的微生物的檢測具有較強的適用性。PCR技術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當前最為主要的一種生物學檢測技術之一,是通過對微生物的DNA片段進行放大和擴增,對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進行檢測。這種檢測方法的靈敏性較強,且檢測過程中能夠針對目標微生物進行準確的檢測。
5、社區矯正中心應制定完善的社區服刑人員考核制度和被拘束期間的行為守則,由矯正中心工作人員對他們在拘束期間的現實表現進行考核,作為變更處遇和報請司法獎懲的依據。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