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清 (河南省安陽市司法局副局長 河南安陽 455000)
李周軍 (河南省安陽市司法局 河南安陽 455000) ■文
我國刑事司法鑒定制度改革建議
——兼對刑訴法修正案的意見
Reform Suggestions on Criminal Judicial Fore nsics ofChina
李安清 (河南省安陽市司法局副局長 河南安陽 455000)
李周軍 (河南省安陽市司法局 河南安陽 455000) ■文
司法鑒定制度是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鑒定意見對訴訟結果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尤其是在刑事訴訟中,各個階段都可能有司法鑒定的要求,鑒定意見作為重要證據種類,是判斷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罪輕與罪重的重要依據,盡而對當事人的權利產生重大影響。刑事訴訟中,如何確保鑒定意見的準確可靠,并科學運用到案件處理當中,答案就是進行好制度設計。有好的司法鑒定制度,則能充分保障整個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而目前,我國的刑事司法鑒定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司法訴訟發展需求 (盡管這幾年司法鑒定改革力度不小,制度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效果也有目共睹),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作為一名基層政法干警,公職律師和司法鑒定管理工作者,僅憑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知識和工作中積累的有限經驗,結合刑訴法的修改,對刑事司法鑒定制的改革提出管窺之見。借此與廣大有識之士共同探討,為司法鑒定立法貢獻微薄之智。
目前,我國刑事司法鑒定仍呈現多頭管理的情形。以法醫類鑒定為例,在公安偵查階段,初次鑒定由公安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具體業務由公安內部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俗稱法醫門診開展。這些機構大都掛靠在當地醫院,其設立原來都是依據公安部有關規定,鑒定人在公安部門登記。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出臺后,公安部門把他們作為是“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具備了法律層面的合法地位,但《決定》明確規定這類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公安初次鑒定后,根據《刑訴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對人身傷害的醫學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或者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這類鑒定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管理,鑒定人在衛生部門登記,具體業務由指定的醫院開展,但一般只出具所謂的“醫學鑒定”。進入審判階段后,司法鑒定的管理和具體業務的開展原來都由法院內部成立的鑒定機構進行。《決定》出臺后,明確規定法院不得設立鑒定機構,審判實踐中,法醫類鑒定需要進行鑒定 (初次或重新)的,一般委托社會法醫類鑒定機構進行。社會法醫類鑒定機構由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管理,這些機構大都依托醫院成立,鑒定人在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從以上敘述可見,我國現在的刑事司法鑒定管理有公安、衛生、司法行政等部門,各管一道,各自為戰,法律層面的規定又十分籠統,不系統、不全面、可操作性差,致使刑事訴訟中,各方協調配合不力,效率不高,造成多頭鑒定、重復鑒定、久拖不決現象。因此,必須盡快建立統一的刑事司法鑒定管理制度。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刑事司法鑒定制度各異,但統一性無異是共同的特征之一。長期以來,我們之所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固然與我國的司法體制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一部較完整的《證據法》或《司法鑒定法》來統一規范。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雖然基本上解決了審判機關內部鑒定、自審自鑒問題,但偵查階段的鑒定問題以及訴訟活動中鑒定終結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但《決定》畢竟建立了司法鑒定統一管理的框架,下一步有關方面特別是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和法律院校需要根據我國司法訴訟改革實際,借鑒國外立法經驗,不斷研究改進,爭取早日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科學、規范、完善的刑事司法鑒定制度。
在專門的《司法鑒定法》出臺前,《刑訴法》應該借修改之機,承擔起從單個法律層面解決刑事訴訟鑒定中存在問題的責任,并在相關條文中體現出來。遺憾的是,從《刑訴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中沒有看到這一點。
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確立了司法鑒定制度,近幾年來,依法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不斷增加。因此,從法律性、權威性來講,《刑訴法》修正案應該將《決定》的有關內容吸收進來。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關于公安初次鑒定。 《刑訴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應修改為“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進行司法鑒定,可以委托依法登錄的偵查機關內部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委托依法登錄的社會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關于公安重新鑒定。還以法醫鑒定為例。《刑訴法》一百二十條規定人民政府指定醫院鑒定,是由于當時還沒有社會法醫鑒定機構,現在,《決定》已規定了社會法醫類司法鑒定機構,并且沒有關于省人民政府指定醫院的規定。何況在司法實踐中,爭議的對象直接是司法鑒定意見,要求重新鑒定即是要求重新提出鑒定意見,而不是僅針對醫學診斷。如果再造一個“醫學鑒定”名詞出來,很容易與“司法鑒定”概念相混淆,實際工作中已經形成各種爭論,比如有的人認為醫學鑒定不是司法鑒定,只是一種特殊的醫學診斷,有的人認為醫學鑒定就是司法鑒定,因此有的醫學鑒定只出具醫生診斷性意見,有的則出具傷情鑒定結論,造成不必要的重復鑒定、爭議鑒定。筆者認為,應取消人民政府指定醫院的提法。可修正案不但沒有取消,并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款“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從事第二款規定的鑒定工作的,應當依照國家關于司法鑒定管理的規定進行”,更是讓人不知所云。因為“省人民政府指定醫院”并不是在司法行政部門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其出具意見也大多是依醫院和醫生的名義,因此不可能納入司法鑒定管理范疇。筆者建議,將一百二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對人身傷害的司法鑒定有爭議需要重新鑒定的,另外委托依法登記的法醫類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對精神病的鑒定委托依法登記的法醫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
關于審判階段中的司法鑒定。審判階段實際定罪量刑,是訴訟的關鍵環節,必須完善各項規定,不僅要體現對偵查階段司法鑒定的質證程序 (修正案對此有所補充),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救濟責任。筆者認為,對在質證過程中發現鑒定意見有虛假、錯誤、瑕疵等問題的,應視情況不予采納、部分采納,并且根據案情和當事人的意見,可以委托重新鑒定,重新鑒定以不超過兩次為宜。《刑訴法》對審判階段的重新鑒定問題提及很少,只是在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第一百六十五條提到“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可以延期審理。”但具體什么情況下可以重新鑒定、重新鑒定如何進行等,都沒有規定。筆者建議,修正案應對這些內容給予添加、完善,確保當事人救濟權利的充分保障和實現。
關于刑事訴訟中司法鑒定費用。屬于依國家職責提起和進行的鑒定,費用應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屬于當事人提起的,除非新的鑒定推翻原鑒定意見,并被辦案機關采納的,費用應當由當事人承擔。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依筆者之見,刑事訴訟中的司法鑒定僅適用于與偵查和公訴案件定罪量刑有關的鑒定事項,對一般治安案件、自訴案件等當事人明確,可以調解的案件應和刑事司法鑒定相區別,最好由當事人根據個人意愿委托社會司法鑒定機構進行。比如這類案件中的人身傷害案件由公安部門委托公安法醫門診鑒定并收取費用是不妥的,是與《決定》精神相違背的。修正案對這類案件的司法鑒定也應作出必要的規定。
本文主要針對刑事司法鑒定問題。事實上,整個司法鑒定領域都需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制定統一的《司法鑒定法》刻不容緩。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司法鑒定教學和研究一直處于薄弱狀態,加上司法實踐上的多頭管理狀況,造成司法鑒定單獨立法困難重重。筆者認為,未來的《司法鑒定法》應和《律師法》、《公證法》一樣,成為規范司法鑒定法律服務的專門法律。其中,應規定司法鑒定機構單獨設立,司法鑒定人專職執業。否則,鑒定機構都掛靠在其他單位,鑒定人員也是兼職,不僅管理難度很大,鑒定質量也難以保證。就目前來講,首先要以《決定》為依據,在有關訴訟立法中體現《決定》精神,并且要根據《決定》實施以來在司法實踐中產生的問題,修改和補充有關規定,確保司法鑒定統一管理、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