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俊 (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江蘇南京 210093) ■文
律師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定位
The Functions of Lawyers in Their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孫文俊 (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 江蘇南京 210093) ■文
2011年 5月 31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①見胡錦濤總書記 2011年 5月 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積極推進社會管理理念、體制、機制、制度、方法創新,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律師作為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必須堅決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司法部、全國律協的部署,在大局中定位、在機制上創新、在行動上作為、在體系中配合、在素質上提升,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結合社會大勢和行業特點,積極探尋創新社會管理的路徑和方法。
律師事務所的全面脫構改制,推動了律師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促生了律師的自我意識、經濟意識和獨立意識。面對現階段我國社會轉型的深化、社會矛盾的凸顯、社會形勢的嚴峻,律師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定位,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好方向,融入大局。
(一)走出個體,做社會人。多年來,一些律師曲解自由執業的行業特性,奉行單打獨斗、自我實現、自由表達,使自己脫離社會整體,遠離國家政治,這不僅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也直接影響行業自身的發展。在當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背景下,律師應深刻理解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總和”的論斷,主動融入立體的、多元的、變化的社會關系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做社會管理、建設、發展的一分子,與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緊密聯系、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履行作為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在國家政治社會經濟發展中發展自己,在應對各種矛盾危機事件中錘煉自己,在社會轉型變革挑戰中展示自己。
(二)走出客戶,做公正人。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固然是律師的職責所在,但超出法律規定、打破公平、違反正義則有違律師的本質屬性。《律師法》規定律師的職責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條。”但近年來,律師維權有簡單化、具體化、功利化的趨勢,個別律師為了迎合客戶需要,不惜玩弄法律、違背道德、違反良知,甚至慫恿當事人上訪鬧事,妨礙社會管理,破壞社會穩定,這有違于律師執業準則。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要求律師走出狹隘的利益圈,正確扮演法律人的角色,辯證處理“三維護”之間的關系,不僅要做好當事人權益的維護者,還要切實做好法律正確實施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三)走出業務,做管理人。社會管理離不開社會組織的配合和社會公眾的參與。律師行業組織、執業機構以及律師個人不能把社會管理置之度外,要在做好自身業務的同時,胸懷全局,擔當職責,注意在業務工作中洞察社會問題,了解公眾訴求,捕捉動態信息,發現制度漏洞,主動介入管理;要在做好自身業務的同時,轉變觀念,調整定位,注意把握與普通民眾的區別,既遵紀守法,做高素質的公民,又參與管理,做黨和政府的助手;要在做好自己業務的同時,提高素質,樹立形象,注意以自己思想、言論、行動引導普通民眾,弘揚社會正義,構建社會和諧。
(四)走出利益,做政治人。毋庸置疑,把法律服務歸入服務貿易,把律師事務所推向市場,把律師定性為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極大地促進了律師業的快速發展。但與此隨之而來的律師執業的商業化,使得許多律師把追逐經濟利益作為執業的目的和歸宿,忘記或淡化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律師執業應溯本求源,回歸理性,強化政治屬性,擔當起社會建設、國家管理的重任,在執業中擁護黨的領導,維護法律權威,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律師應積極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首先,律師應積極參與立法,通過進入各級立法機關,成為立法機關的一員,參與法案的起草或對法案提供法律意見。其次,律師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各級政府的行政工作,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通過參與政治生活,律師一方面客觀上可以在全社會提高自身的整體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政府工作的法律化。律師對政治的參與除了完成其特有的職業屬性,實現社會正義,維護法律秩序之外,在立法、行政、司法領域之外,也將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中發揮自己的特殊作用。
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不應是自發的、松散的、無序的,要形成黨委政府領導、主管機關管理、行業組織負責、執業機構落實、律師個人參與、有關部門配合的工作體系,保證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組織性、計劃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一)黨委、政府領導。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律師工作,把律師工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律師隊伍作為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要力量。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各級黨委政府也把律師隊伍作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網絡的一部分,著力發揮律師群體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廣大律師要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中,主動按照黨委政府的部署,在主動服務社會上有作為,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有作為,在促進司法公正上有作為,在保障和改變民生上有作為。
(二)司法行政機關管理。司法行政機關作為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相關工作的組織、管理、引導、監督、協調,要有計劃地安排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各項重點工作,要注重發揮律師協會和律師事務所的基礎管理和組織落實職能,要重點把握好法律服務、法律介入的方向、方法和尺度,要引導律師正確處理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者之間的關系,要把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納入行業考核、監管和服務的范疇,在對法律服務行業的管理上更突出政治性,實現法律服務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確保法律服務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三)律師協會組織。律師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要認真組織廣大律師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黨和國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取得的重大成績和寶貴經驗,深刻理解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理解中央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思想和總要求,深刻理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和重點工作。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狠抓落實。在協會工作中增加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容,在所屬機構中,明確創新社會管理的職責,在各項活動中,突出創新社會管理的主題,同時,要重視組織各律師事務所和廣大律師,結合業務實踐,立足職能,發揮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社會管理創新活動中。
(四)律師事務所落實。律師事務所作為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平臺應重點抓落實。一是要把業務工作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機結合,在業務工作中植入社會管理的意識,把握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分解社會管理創新的任務。二是要把隊伍建設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機結合,在隊伍建設上重黨性教育,重大局意識的培養,重服務服從觀念的強化,重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工作方法的改進。三是要把內部管理與社會管理創新有機結合,在內部管理中,加強收案審查,防止對社會敏感案件和群體性案件的不正確參與;加強對服務過程的監督,引導律師改進辦案方法,積極化解糾紛,妥善解決矛盾,做到案結事了;加強業務統計分析,從具體法律事務中找到社會矛盾的熱點、社會管理的難點、社會穩定的要點和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切入點。
(五)律師個人參與。法律服務工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廣大律師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定位,堅持職業操守,遵守職業道德,端正職業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為黨委、政府和群眾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努力使各種矛盾糾紛在法治軌道上得到妥善解決。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關鍵是找準定位、找好路徑、找對方法、找到重點,要理性看待自由執業,做社會穩定的促進者;要科學對待個體維權,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要坦然面對經濟利益,做法治進步的推動者;要清楚判斷大勢時局,做管理創新的參與者。
胡錦濤總書記在 2011年 2月 1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研討班開班儀式上講話指出:“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③見胡錦濤總書記 2011年 2月 19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的講話。”按照這一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應不斷改進機制、提供機會、打開通道、做好保障,為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造良好環境。
(一)明確律師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地位。律師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律師制度不斷完善,律師隊伍不斷壯大,律師在經濟生活中發揮的職能作用日益凸顯。從傳統的代理訴訟到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從參與人民調解、信訪工作,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到為黨委、人大、政府提供法律服務,都充分體現了律師的作用。社會管理創新不能偏離法律軌道,社會管理創新離不開法律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工作都與律師工作有關,對律師這一新社會組織的管理也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課題,因此,律師是保證社會管理創新依法進行,有效推進的重要手段,是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主要參與者和重要依靠力量。
(二)構筑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平臺。要建立起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平臺,一是要提高律師對政府決策、政府管理的參與度,讓律師以法律顧問形式全面參與到政府決策和管理中,保證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增強政府行為的公信力和公正性;二是要疏通律師對社會問題的反映渠道,讓律師利用職業優勢掌握的公眾訴求、群眾意愿和社會信息及時順暢地傳遞給黨委和政府;三是要打開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通道,讓律師參與接訪信訪,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讓律師參與調解,減輕司法機關的壓力,讓律師參與突發事件的處理,避免危機的連鎖效應,讓律師參與流動人員和特殊人群的服務、幫教,分擔相關部門的工作;四是要協調好與有關部門單位的關系,幫助建立律師與法院、信訪等部門、單位多層次、經常性的溝通合作機制。
(三)保障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權益。權利和義務是相適應的,在要求律師應當承擔相應的政治、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應給予律師相應的保障。要以發揮律師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作用為契機,完善律師的生存保障、利益保護、權益維護機制,重視培養、選拔、任用律師隊伍中的優秀人才,為律師參政議政、政治上進步創造條件。要不斷提高律師的社會地位,規范律師與法官、檢察官、警察以及其他國家公務員之間的行為,努力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監督、平等交流的良好關系,保護律師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社會對律師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認同感。要明確律師參加社會管理創新的權利、責任和利益,理順法律關系,落實政策保障,通過政府聘請法律顧問,購買專項服務和量化、統計、考核律師參與事項,保障律師參加社會管理創新的相關權益。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政治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著世界格局加快轉換產生的外部影響、社會經濟急劇轉型引發的心理失衡、科技技術飛速發展帶來的信息多元、社會結構調整引發的社會不適、收入差距變化導致的社會分化以及快速城市化、高速流動性滋生的社會風險等很多挑戰。律師作為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的重要力量,要與黨和政府同呼吸、共命運,堅決捍衛國家發展大局,共同迎接各種復雜挑戰,勇于擔當社會管理創新的重任。
(一)反映公眾訴求及時。作為奮戰在民主法治第一線的法律工作者,律師能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了解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入的理解力,專業而理性的分析能力,探究到不同階層和人群的利益訴求,并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這些利益訴求進行界定,對不同的利益訴求進行區分,找到最適合的表達渠道。在現階段,政府和群眾矛盾呈現增長態勢,暢通的利益訴求表達途徑十分重要。律師作為社會訴求表達的口舌,要敢于在個案中表達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得當事人的合法要求能夠得到充分表達;要敢于在執業活動中,總結社會公眾的訴求、剖析社會公眾的心理、把握社會公眾的態勢,及時向社會管理部門反映;要堅持在社會生活中,保持敏銳性,關注社會熱點,了解社會動態,警惕突發事件,在第一時間向政府有關部門傳遞。
(二)處理社會矛盾穩妥。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要疏導社會矛盾,努力達到社會各種利益的平衡。作為社會管理的第三方,律師要充分促進矛盾糾紛在法治框架內妥善解決。當前社會矛盾日趨于復雜化和多樣化,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的要求日趨強烈。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手段逐步被人們所重視,對抗式的解決方式如訴訟已不再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唯一途徑。在法庭調解和社區調解工作中,律師要充分發揮調節器和減壓閥的作用,將法治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順應和諧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和解決方式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法律咨詢、法制宣傳、法律顧問等非訴訟活動的作用,預防減少矛盾,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仲裁、和解等非訴訟手段解決糾紛。
(三)預防化解各類糾紛有效。預防各類糾紛發生,將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促進社會和諧是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目的。律師要將預防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貫穿于執業始終,積極參與維穩和涉法信訪工作的各個環節,積極參與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拓展律師工作向社會管理創新延伸的領域和方式;要將調解優先貫穿于律師執業全過程,主動參與 “大調解”體系建設,探索有效途徑,充分引導當事人更多地通過調解和其他非訴訟手段消除紛爭。
(四)參與社會管理積極。“好的律師,如良醫救死扶傷,如俠客鋤強扶弱,如良師啟蒙開愚,他的職業比其它任何知識性職業更便于獲得社會聲譽,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④范忠信:《法性∶律師從政的職業基礎》。”律師團體作為社會精英群體,應當將其才能和智慧投入到社會管理、社會改革建設中來。在律師保持其自身職業獨立性的同時,有節制、有限度、有理性地參與政治。在做好社會法律服務的同時,積極參政議政,堅持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理念,通過各種方式參加社會管理,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立法進程,參與司法實踐,完善行政管理、監督公共權力,采用各種方式推動社會建設,促進社會有序管理。
(五)維護社會穩定堅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政治穩定,積極發展,黨的惠民政策順民心,合民意,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民心思穩,民心思安,民心思發展,這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維護穩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心聲。應當說,律師職業的發展和律師個人的成長進步,也直接得益于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社會穩定,人人有責。律師作為社會法律工作者,應走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前線,堅決要同黨和政府各部門一道遏制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堅決不參與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堅決不被惡意破壞社會穩定的勢力利用,堅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努力做社會和諧穩定的促進者。
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建設服務型社會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目標。律師的主要職能是法律服務,在建設服務型社會、參與管理創新中,律師應立足本職,發揮優勢,在為人民服務中體現行業價值,在為人民服務中分擔政府職能,在為人民服務中推動社會轉型。
(一)服務民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是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最終目的,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律師必須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意識,堅持服務為民宗旨,一定要堅持自己工作的出發點、立足點、著眼點,要讓老百姓放心、信任。要意識到律師不是法律商人,而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社會法律工作者。人民群眾的需求要裝在心中,只要他們需要幫助,就應當伸出援助之手,熱情為他們服務。律師要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使自己成為人民群眾喜愛、信任和擁戴的法律職業工作者。律師要時刻不忘服務意識,將民眾的愿望、社會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舍小我,為大我,在個人利益和民眾利益相沖突時,人民利益優先,時刻反應民眾的訴求,時刻代表人民的利益。律師要努力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供法律幫助,切實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二)服務基層。基層、鄉村、邊遠地區是律師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陣地。要推動律師面向基層,做好群眾工作,推動法律服務向基層、向鄉村、向邊遠地區延伸。律師可以通過開展專項法律服務活動,為群眾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在我國,基層社區和廣大農村,人民法制觀念淡薄,法律知識相對匱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基層群眾對法律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律師應當深入社區,發揮專業優勢和身份優勢,為群眾排憂解難。律師應當面向農業、農村、農民,送法下鄉、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引導廣大農民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徑表達利益訴求,從而預防和減少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現象的發生,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三)服務弱者。服務弱者,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利益,是平穩社會利益、緩解社會對抗、避免社會分化、最終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任何社會都存在著各種弱勢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維護,是衡量社會公正的關鍵性指標。律師職業在社會參與中的優勢,注定其應該對社會弱勢群體有更多的人文關懷。為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為公益事業提供法律支持,在當前社會轉型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律師可以通過更為專業、更為深入的幫助,使弱勢群體更容易實現法律意義上的公正。因此,律師要加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專項法律幫助活動和法律援助工作,努力開拓面向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員、困難群眾等社會弱勢群體和特定群體的律師惠民法律服務,通過減免服務收費,切實讓困難群眾通過律師的貼心服務,感受到政府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
社會管理創新,固然需要社會組織的配合和社會個體的參與,但首要的是服從和自律。律師作為社會機制中的一員,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首要應做到自律、自強、自愛,要堅定信念,服從管理,協調行動,爭先創優,讓黨和政府信賴。
(一)堅定信念。律師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依法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本質屬性,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捍衛者;律師要始終忠誠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切實做到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律師要始終牢記自己 “是法律人,不是企業家,更不是法律商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立足點就是要運用法律知識,去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二)服從管理。參與社會管理中,必須增強組織觀念,與黨和政府及其他社會組織,分工負責,有機配合,協調一致。要從修為上,努力加強文化知識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努力樹立起行業的良好形象。要在觀念上,樹立大局意識,重大局,重團體,將國家利益、行業利益放在首位,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自尊、自愛、自警,自覺規范執業行為。要在行動上,做到自覺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管理,服從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督和指導,自覺遵紀守法,做維護社會秩序的典范。
(三)創先爭優。律師行業和律師事務所要加強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保障和核心作用。要增強黨員的管理觀念,增強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自身的模范作用感召群眾。
要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努力完善律師黨建工作的領導和責任機制,為推進律師參加社會管理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要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常態化,切實抓好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教育,推行宗旨教育,增強誠信執業、廉潔執業、執業為民的服務意識。要抓好黨性教育,增強拼搏進取、創優爭先的競爭意識,發揮黨支部委員、主任、副主任、合伙人的模范帶頭作用,激發創優爭先的政治熱情和進取精神,要切實抓好警示教育,增強杜絕違紀、違規、違法的風險意識。要注重開展“學、比、趕、超”活動,營造學習型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堅持把創優爭先活動與律師業務和自律性規范化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緊密圍繞服務“三項重點工作”,量化、硬化、細化創優爭先的內容,創新工作機制,拓展全方位、高層次的律師業務領域。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