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笛 江蘇聯合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
以人文素質培養為基石提升衛生護理類院校的整體實力
陳笛 江蘇聯合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
本文在社會物質利益至上,金錢價值觀日益膨脹,速成主義泛濫這一時代背景下,從一個醫校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闡述自己對于人文素質培養這一平凡話題的思考,結合當前衛生護理類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和對策。同時以另一個層面拓展、引申出人文素質培養不能僅局限在衛生類院校這一教學范疇,而應以長遠發展的思維方式全局考慮,將人文素質培養這一思考性話題在教育界引起普遍重視。
人文素質;衛生護理;整體實力
人文顧名思義就是特定生物—人所具備的文化,也是我們人類的文化。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所創造的文化便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淀和結晶,人文不僅體現的是傳統文化領域中的繼承,更是對于優良傳統的創造、吸收、推廣和改進。當然每一個國度,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其特定的人文性、先天性,但歸于一點都是基于人文素質的后天培養和吸收。
人文素質是在得到傳統文化熏陶獲取知識體系和社會職業技能的框架范圍內,對于自身素質的一種綜合體現。同時也是人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人在人文領域所具備的綜合品質和達到的發展程度。[1]從某種意義來講,所具備的人文思想、人文知識并不代表你一定具備人文素質。在我國的傳統醫藥護理培養領域,人文素質的培養更能彰顯出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來。
1.1 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修正當前時代背景下對于從醫教學領域中某些道德缺失現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使得當前人文發展方面內容日益簡單化、功利化。各類行業中都出現了過分傾向于拜金主義和速效性的狀況,在醫學教育領域也不乏類似現象出現。同樣也是道德框架體系范圍內,對于道德感、責任感、價值觀認同的扭曲。素質的體現可以理解為從醫職業中所需具備的醫德。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以傳統的手法和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內涵和結晶,教化從醫教學者教學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彌補因社會背景沖擊下,缺失的“教書育人、醫病救人”等優秀的價值觀認同。
1.2 人文素質的培養是衛生護理類院校辦學宗旨的具體體現
醫者服務的宗旨和目標是治病救人、普濟蒼生,而一所衛生護理類高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更多的南丁格爾,是將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一個國家的衛生事業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當然目前很多高校只注重了生源的多少,而不注重成就了多少,可以說是違背了當初的辦學宗旨和理念。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使一所學校重新審視自己決策中對于宗旨和目標的考量。可以將自身發展的理念與傳統人文中的優秀傳統進行融合,正確認識自己所處行業中的作用和位置,使自己更“健康”的發展。
1.3 人文素質培養是從根源上給予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靈魂洗禮
任何一所高校都希望自己是培養名人的搖籃,是出大師的殿堂,而學生往往是大師的源頭。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表明無論是大師或是學生,他所具備人文素質其實都是不盡相同的,是類同而不是量同。所以從源頭開始注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從心靈的啟蒙狀態,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蕩滌心靈的污垢,是培養一個大師的首要選擇。
1.4 人文素質培養是提高學校所貫徹校風、學風的重要基石
每所高校都有其校訓、校風、學風,這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如南通體臣衛生職業學校(以下簡稱我校)的校訓、校風、學風分別是“厚德、礪志、博學”,“求先、求新、求實”,“敏學、慎思、篤行”。雖僅寥寥數語,但其實也包含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對從醫者、教育工作者所具備人文素質的要求和寫照。加強素質的培養不僅能使民族幾千年來的人文結晶延續和發展,而且是在這所高校校風嚴謹、校訓務實上的更好體現和風采展示。
1.5 人文素質培養是對當前大時代背景下各類職業操守的重要鋪墊
各種職業都有其職業操守。從醫教學者的職業操守是將歷史傳承的人文中對于從醫者的基本素質,以一個規范的教育者的職業操守,教育給我們學生。“醫乃仁術、為人師表”,所以從醫教育者是一種雙重職業操守。人文素質培養是可以將各類職業操守進行完美詮釋和總結。這也是人文素質所蘊涵內容廣泛性所決定。
誠然每所醫藥護理類院校的教學宗旨和辦學理念中都曾或多或少的關注過人文素質的培養,但往往其具體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就目前各類醫藥護理類高校的普遍情況來看:
2.1 人文素質培養方面開設的課程、專業比例相對不足
如今衛生護理類高校設置的課程中專業知識、技能操作等各類實用型課程比重偏高,過分注重于實際操作和業務專業知識的培訓導致了人文素質培養等類似課程數量的進一步壓縮。就我校為例人文課程學時數只占總學時數的1.8%~8.4%,平均為4.2%。
2.2 學生畢業后,在人文素質繼續教育方面的缺失
現今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僅僅注重了形式方面的完整,而卻忽視了內涵的建設,即人文素質的繼續教育方面缺失。學生畢業后流向社會,往往進行繼續再教育的比例不高,而再教育中的部分學生中往往只進修的課程以臨床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內容為主,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
2.3 師資隊伍中,在教師人文專業教學領域方面的熱情不斷衰減
教師在人文專業教學領域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而無自己課程內容的改進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的目標往往只滿足于學生拿學分,完成課程學時。這種現象也往往導致了學生被動接受培養和學習,產生抵觸和怨言。反過來這種教學氛圍又造成了教師敷衍了事、教完大吉的惡性循環。
2.4 配合人文素質教學課程的軟硬件嚴重不足
任何生動的教學課程都需要軟硬件的輔助,小到黑板、粉筆,大到教室、多媒體都需要為其一門專業課程完善其配套的軟硬件設施。類似人文素質教學方面的課程本身其擁有較為抽象的概念和定義,通過一些軟硬件配置來加以輔助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對及時理解人文素質的精髓也是有幫助的。
2.5 在社會大背景沖擊下,導致了目前人文素質培養方面學而無用的言論泛濫
人文素質的培養在當前社會背景的驅使下,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泛化而無精確的教學規劃。社會上目前的主流價值導向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根本目標是大相徑庭的,從而造成人文素質培養學而無用的尷尬局面。
3.1 以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基點,總結、完善、拓展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作為醫藥護理類高校人文教育一部彌足珍貴的生動教材,是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有效載體。從加強中國優秀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基點,以歷史傳承為命脈,在繼承一切優秀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弘揚時代精神,才能準確、正確、精確的把握人文素質的意義和目標。
3.2 以加大推進人文素質課程設置為手段,提高人文素質課程在整個衛生類高校課程總數中所占比重
在課程設置體系中,可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增設古代哲學、古典文學、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與此同時還可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開設古代名醫著作研讀等課。規范學生職業素質,從而達到課程設置與實際相結合,真正將人文素質培養在課程體系中得到重視和落實,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養成。
3.3 以不斷改進、創新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內容的生動性為興趣出發點,激發學生學習態度的激情和活力,同時增強教師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人文素質的培養離不開教與學,教師不應是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更應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在思想上注重人文素質培養并貫徹教學過程始終。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的同時,使學生樂于接受,產生學習興趣。而不是被動強加或是完成教學而教學,這樣會產生教學互動的良好局面。學生愿意學,教師認真教。
3.4 以不斷完善人文素質教學課程的軟硬件為條件,脫離教師教學“單口秀"的尷尬局面
目前各類衛生護理類高校都不乏大樓和高等級的實驗室,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出各校對于專業領域研究方面的投入和重視。但相反也表明對于人文教學方面的投入是忽視。當然人文素質教育所需軟硬件設施可以有壓縮的余地,或許可壓縮一個投影儀、一盒文學欣賞的磁帶,但僅憑教師“一張嘴”是不能夠將人文知識內容以生動、形象方式灌輸給學生。
3.5 以嘗試學習為就業等實用型觀點為根本,利用高校“產、學、研”功能,扭轉人文素質教育培養的被動局面和滯后性。
人文素質培養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應盡量與實際相結合,如今社會就業壓力增大,很多學生學習就是為了就業現象較多,如一味將人文素質培養的內容脫離社會背景,說大話、講空話,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個體上應在人文教育的同時,結合當前時代情況,引用古代觀點進行闡述、評判。同時可適當表明自己的態度,引導學生素養的正確養成;整體上應利用衛生護理類高校的“產、學、研”等功能,讓學生在實習中學會做人、做事。盡量將學到的人文素養體現在學習、工作和生活[2]。
3.6 以衛生護理類高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為平臺,突出本校的重點人文特色,結合人文素質教育的傳承性,大力弘揚本校的人文精神
一所高校的人文底蘊是以該校的辦學理念和創立宗旨為母體,衛生護理類高校的人文特色是醫病救人的人文精神。衛生護理類高校應充分利用這種精神來構建校園文化氛圍,突出體現這種校魂。通過弘揚歷代醫藥護理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使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優秀人文精神的熏陶,增強對所學專業、所從事實業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對就讀學校的榮譽感,更好地營造本校人文環境。
3.7 以爭創“國家級示范性職業學院”為目標,認真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各項活動,推動衛生護理類高校的整體實力
本著以爭創“國家級示范性職業學院”為目標,態度上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開展藝術選修課、文學講座、文藝晚會等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抓住創設“名醫大講堂”等各種學術交流的契機,真正以人文素質推廣為鋪墊,將衛生護理類高校的整體實力推向一個嶄新層面。
[1]張勇.論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J].貴州工業高校學報,2007[2):
[2]14~2[2]陳瑜.構建適應就業需求的護理人文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2):451~453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