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林紅
惟有以思想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才能開拓浙江科學發展新局面
思想解放、開風氣之先,就能后來居上、引領時代;思想僵化、不能與時俱進,難免不進則退、被動落后。從人類歷史來看,無論是社會制度的更替進步、科學技術的重大進展,還是國家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都是思想解放的結果。
90載艱苦卓絕,90載滄桑巨變。
建黨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大風大浪的生死考驗,跨越重重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奮斗凱歌。當中始終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清晰紅線。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中汲取教訓,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嶄新而艱巨的任務,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依據中國特殊國情,突破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做法經驗,領導人民迅速把一個舊中國變成了一個新中國;再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推開了解放思想的大門,由此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再到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表談話,神州大地吹來新一輪思想解放的春風……
中國共產黨建黨90年的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一個不斷求是創新的過程,一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解放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和哲學基礎,在無數次鮮活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得到驗證,并升華結晶,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
一部波瀾壯闊的浙江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思想解放史。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出現在雷鳴之前。每一次改革發展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都堅持解放思想走在前頭,引領和推動浙江的發展。1979年1月,省委在六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果斷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靠思想解放突破計劃經濟一統天下,浙江從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農村改革起步,大力推進以鄉鎮企業崛起為重點的農村工業化,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地解放和發展。1984年是浙江改革開放的重大轉折年,省委明確提出“搞活經濟必先搞活思想”,系統批駁了若干錯誤認識,提出了一系列對于若干重大思想問題的正確見解。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全省上下又開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討論,靠思想解放沖破“姓資姓社”、“姓公姓私”的禁錮,解決了長期爭論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問題,浙江改革開放加速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上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深入實施“八八戰略”作為總抓手,把“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作為推動浙江發展的總戰略,靠思想解放實現從粗放型的傳統發展方式向現代型的科學發展方式的轉型,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勤勞智慧的浙江人民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依靠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的“浙江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憑借“高帆斜掛夕陽色,忽櫓不聞人語聲”的勤勉務實之舉,解放思想、開拓奮進,引領時代潮流,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中諸多全國“第一”從浙江誕生:第一位“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申領者、第一個私營經濟試驗區、第一個小商品市場、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浙江,實現了由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經濟總量較小的省份到今天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華麗巨變,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連續10年、農民人均收入連續26年居各省區第一。
回首浙江改革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想解放對浙江走在前列的巨大推動作用,更加切身地體會到解放思想結出的惠及全省人民的豐碩成果。浙江改革發展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固然有許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高舉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發揮了思想解放的強大威力。如果改革開放是推動浙江駛向偉大航程的巨帆,那么解放思想就是最強勁的東風,浙江改革發展舉世矚目的成就與輝煌,正是這一“風”與“帆”的交響。
解放思想的實踐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浙江科學發展帶來了重要啟示和經驗。
解放思想必須把握規律,頑強拼搏。解放思想從外在表現上看是順乎歷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其實質則是從不斷變化的實際出發,探求和揭示客觀事物的新屬性、新聯系、新規律,以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既要把大無畏的精神建立在把握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視野開闊、胸懷博大,也必須具備“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頑強拼搏的精神狀態,把大膽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度結合起來,把時代性、規律性、創造性統一起來,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實踐證明,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和魄力,沒有一種勇于批評自我的精神和品德,是很難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的。愈是在重大歷史關頭和改革開放的困難時刻就愈是要大膽解放思想,也才能愈顯示出解放思想的巨大威力。
解放思想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突破創新,才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浙江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解放思想是實現突破創新的前提,而突破創新才能推動發展。在新一輪改革發展進程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解放思想、突破創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樣發展就有新思路、改革就有新突破、開放就有新局面、各項工作就有新舉措。
解放思想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解放思想,歸根到底,是解決人的認識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問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新形勢下繼續解放思想的社會基礎和力量源泉。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在全國各地區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主要靠充分發揮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只有把人民群眾作為解放思想的主體,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真正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從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實踐、新創造中汲取解放思想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斷夯實解放思想的基礎,提升解放思想的境界。
解放思想必須解決問題、推動發展。鄧小平同志曾提醒全黨:“解放思想必須真正解決問題”。衡量思想解放的成效,關鍵看是不是解決了實際問題,關鍵看是不是推動了科學發展。解放思想的過程,從根本上說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解放思想必須有的放矢,注重實效。必須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了解我們存在的差距、問題和矛盾在哪里,禁錮我們思想的根源在哪里,有針對性地把解放思想置于持之以恒的實干中,在借鑒經驗中求發展,在搶抓機遇中謀思路,在對比差距中爭突破,真正使解放思想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無論歷史經驗、時代發展還是現實需要,都在深刻地啟示著人們:是解放思想賦予了我們披荊斬棘、奮力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實踐發展無止境,思想建設永無止境。
浙江過去的成就得益于解放思想,浙江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同樣有賴于解放思想。歷史地看,浙江改革發展很多重大進步都是在解放思想中探索突破的。現實地看,“十二五”時期浙江在發展進程中面臨著很多復雜的重大實踐問題急需理論解讀和思想引領。
“十二五”時期,浙江進入人均生產總值從7000美元向1萬美元跨越的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伴隨著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等一系列新的歷史過程,作為市場經濟先發地區和對外開放前沿地帶,浙江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相對早發、多發,特別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和體制性矛盾日趨突出,“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區域競爭新格局必須引起高度關注。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書上無現成答案,境外無可搬模式。惟有以思想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才能開拓浙江科學發展新局面。
當前,以思想的新解放引領改革的新突破、發展的新跨越已日益成為浙江上下的強烈共識,新一輪解放思想的熱潮正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放思想必將引領浙江新一輪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