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文華
加強價格監管惠民生
文/沈文華

民生價格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如何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監管,服務民生需要作有益的探索。去年以來,海寧市物價高企。面對嚴峻的價格形勢,海寧市發改局強化知民情、惠民利、解民憂的意識,不斷強化民生價格監管,取得了明顯成效。
加強監測預警,掌握價格動態。一是加強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監測。在全市設立13個市場價格監測點,監測范圍涵蓋食用油、糧食、肉禽蛋、水產品、蔬菜等7大類、49個品種。價格監測數據的采集、錄入、審核等各環節落實專人負責,每月采集2次價格監測數據,每周開展2次市場價格巡視。二是扎實開展民生價格信息監測報告和公布工作。在嘉興5縣2區率先開展了民生價格信息監測報告和公布工作,出臺《海寧市民生價格信息監測報告和公布工作實施意見》,選擇市區6家大型超市和6家規模藥店為價格監測報告點,對58種生活必需品和72種常用藥品實施價格監測,通過海寧市發改局門戶網站等渠道每月2期向市民發布價格信息。三是加大對市場價格形勢的分析預測力度。對監測得到的數據進行及時的匯總分析,切實提高價格監測分析的及時性、準確性和預見性。去年以來,共撰寫價格月度分析5篇,專題分析27篇。
嚴控調價項目,嚴把調價“三關”。一是嚴把調價“計劃關”。對政府相關部門、企業擬調價的上報資料進行嚴格審核,加強對政府調定價計劃的復審,根據輕重緩急的原則,編制出臺《海寧市2011年度政府調價項目計劃表》。二是嚴把調價“出臺關”。從嚴控制涉及民生的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價格調價項目出臺,年內一律不出臺涉及居民的調價項目。三是嚴把調價“監審關”。為科學合理核定價格,海寧市發改局強化了成本監審。去年以來,對全市自來水、污水、公交等24個單位的成本進行定期監審,共核減不合理成本費用5385.67萬元。
強化監督檢查,維護民生權益。一是暢通民意訴求渠道。“12358”電話24小時專人值守,充分發揮其價格投訴舉報和價格咨詢作用,服務百姓維權。共處理來電來訪舉報咨詢155人次,其中受理各類價格舉報案件65件。同時落實價格舉報工作責任制,加強重點案件跟蹤督辦,及時向群眾反饋舉報案件的辦理進展和辦理結果,提高價格舉報的辦理時效和辦理質量,價格舉報結案率為100%。二是加大市場巡查力度。重點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醫療醫藥價格和收費、農資價格和涉農涉企收費和商品住房銷售明碼標價檢查。去年以來,共開展檢查21項,其中專項檢查13項,依法查處價格欺詐案件10件,明碼標價不規范單位10個,查處違規收費案件11件。三是完善價格監督網絡。全市設立12個價格監督站,形成覆蓋全市所有鎮(街道)和部分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價格監督網絡。充分發揮了價格政策宣傳、價格信息反饋等作用,其中提供各類有效價格舉報線索7件。
創新監管方式,疏導價格矛盾。一是深化價格接訪和約訪活動。在媒體刊登接訪約訪活動信息,到鎮(街道)、社區等地邀請當地社區(村)委會負責人、普通群眾等消費者代表反映價格問題。今年以來,共開展接訪、約訪活動3次,現場接受人民群眾價格求助、咨詢等100多人次,參與問卷調查200多人。二是深化價格監管和服務工作。在價格執法過程中,以勸告、約談、告誡等方式,今年共對5家商業零售企業和3家醫院進行了9次約談,提醒各經營單位和相關企業嚴格價格自律。三是深化價格糾紛調處工作。借助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力量,形成價格專業調解、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新型價格矛盾糾紛解決體系。去年以來,共調處涉及數字電視、電費、水費、等民生商品和服務價格引發的矛盾糾紛共25件,調解成功率100%。
海寧市發展和改革(物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