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互動
日前,34家民間環保組織一起發布的《2010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報告顯示,珠三角地區長久以來受重金屬污染的狀況沒有得到緩解,IT行業的重金屬污染出乎意料地給這一地區帶來了嚴重后果。在我們普遍的印象中,似乎環境污染總是和傳統落后產業有關。然而,高新技術產業同樣也存在污染問題,甚至一些高科技企業使用和排放大量有毒物質,嚴重污染地下水并影響居民生命健康,其危害與傳統工業污染并無兩樣。我們應該立即警惕高科技帶來新污染源問題。
(李龍)
全國總工會5月29日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對青年職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疏導的問題(見新華社2010年5月29日電)引發網上熱議。問題在于,如何加強對青年職工隊伍的輔導?在人們心目中,“心理輔導”就是做思想工作。針對人們思想上的問題,有的放矢進行心理治療也的確有效。其實,解決員工心理脆弱問題,工會系統也罷,其他團體也好,還是地方官也好,更重要的是“將心比心”,看到社會經濟體制的矛盾,看到員工切身利益被損害的現實,并加強企業管理,加強政府對企業監督,才能使員工們看到希望,避免負面現象的發生。從時下狀況看,工會組織作為勞資矛盾穩定器的作用遠不能適應市場關系的發展,工會組織的職能需要強化。
(一吟)
近日,國務院文件中首次提出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居住證制度”,引發各界關注--戶籍改革,這一次“動真格”了嗎?事實上,多年來的戶籍改革之所以會進展遲緩,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被福利捆綁的戶籍差異,有著太過堅硬、厚重的外殼。要從現狀中突圍,無疑需要系列規則與秩序的打破與重塑。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要積極汲取此前上海、深圳等地在戶籍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在建立身份電子管理系統、做好養老和社保全國轉續等基礎性工作的同時,還應該盡早打破當前城鄉二元戶籍格局下的福利分配現狀,倒逼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與戶籍相關制度的配套改革。
(李記)
日前,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全球五百強企業排名。這張500強名單中共有21家在中國內地上市的企業,全部為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行業涵蓋金融、化工、建筑、運輸等。此消息一出,網友們各抒己見。筆者要說的是,從世界500強的榜單上暴露出中國經濟、中國企業結構存在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很令人憂慮。國有企業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社會資源、資金高度集中,壟斷程度高。一個國家經濟的根本活力在于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好壞、速度快慢,在于民間資本投資是否有活力和內生動力。世界500強里沒有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暴露出中國經濟的軟肋。
(余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