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北京市 100834)
轉變方式提高質量努力開創“十二五”物流業發展新局面
——中國物流業“十一五”發展回顧與“十二五”展望
何黎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北京市 100834)
“十一五”時期,我國物流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物流業地位顯著提升,物流市場規??焖贁U張,物流企業加速成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物流信息化運用與技術創新取得實效,物流行業基礎工作體系基本形成,物流業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物流業政策環境有所改善。但物流業競爭力不強,供應鏈管理存在較大差距,物流業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性較強,相關政策還有待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所提出具體政策的落實還不夠?!笆濉睍r期,我國物流業發展仍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并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為更好地推動我國物流業發展,應堅持科學發展觀,重視謀劃中長期發展戰略,注重提升發展;推動產業物流社會化,促進融合發展;培育物流企業群體,加快集約發展;整合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實現協調發展;重視區域、城鄉與國際物流,推動集聚發展;推廣應用新技術,追求新發展;轉變物流運作模式,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行業自律和基礎性工作,保證健康發展;努力營造體制和政策環境,爭取優先發展。
物流業;轉變方式;提高質量;回顧;展望
“十一五”時期,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與發展方式轉變。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主要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過去的五年,是我國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五年,也是物流產業地位確立和提升的五年,物流業產業地位首次在國家規劃層面得以確立。2009年3月,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物流業專項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國務院發布?!兑巹潯愤M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了“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了十項主要任務、九項重點工程、十條政策措施?!兑巹潯返陌l布實施,提振了業內人士信心,提升了物流產業地位。
“十一五”時期,社會物流需求加快增長,隨著工業化推進和產業升級,工業物流運行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業企業加快資源整合、流程改造,通過分離分立、合資合作、全面外包等方式分離外包物流功能。在一系列擴大消費政策引導下,商貿物流加快發展,生產資料流通企業和傳統批發市場增加儲存、加工、配送、網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強化物流系統,網購物流“爆炸式”增長,農業與農村物流集中釋放。
各類企業深化兼并重組,使行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企業規模迅速壯大。物流企業核心群體初步形成,2009年中國50強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506億元,2010年底全國擁有A級物流企業1061家。專業服務能力增強,運輸、倉儲、貨代、快遞等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發展,圍繞企業需要的專業化物流融合發展,各類物流企業創新發展。供應鏈管理有了新發展,物流企業介入代理采購和分銷業務,流通企業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務。物流企業在重大社會事件中表現突出,應急物流、軍事物流研究與實踐取得新進展。
“十一五”時期,我國物流類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五年累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年均增長27.7%,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物流園區(基地、中心)等物流設施發展較快,一批重點園區顯示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鐵道部規劃建設的18個鐵路物流中心,已有9個建成并投入使用。倉儲、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化工危險品庫、液體庫、冷藏庫、期貨交割庫、電子商務交割庫及自動化立體倉庫快速發展。
物流信息化加快發展,已有70.5%的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倉儲、運輸、采購、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得到普遍應用,物流企業加快融入客戶供應鏈體系,應用網上交易、金融、檢測、配送等集成化電子商務服務的信息平臺已經出現,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軟件開始普及,物聯網技術在很多領域開始應用。先進適用的物流技術得到推廣,倉儲保管、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分揀包裝、自動揀選等專用物流裝備廣泛應用,條碼、智能標簽、配載配送、路徑優化等技術得到推廣,冷藏、配送等專用車輛需求旺盛,叉車、托盤、貨架、自動揀選、自動化裝備等專用設備加快更新換代。
一是統計工作不斷創新和完善;二是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訓工作成效顯著;四是物流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五是行業評選表彰制度相繼建立;六是行業協會工作得到加強。
外商外資全面進入,我國物流市場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格局已經形成,在某些領域有的外資企業已占據明顯優勢;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區域物流合作不斷加強,兩岸四地物流合作進入實施階段,區域之間物流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物流企業開始“走出去”,不斷拓展海外業務,加強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布點,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十一五”時期,特別是《規劃》發布以來,政府有關部門對物流業重視程度提高。從國家層面看,一是加強《規劃》組織實施,二是多渠道設立專項資金,三是制定落實專項規劃,四是各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地方層面看,全國有超過半數省份出臺了《規劃》的實施細則,大部分省市建立了現代物流工作協調機制,一些省市政府還成立了主管物流工作的常設機構。許多省市制定相應的專項規劃和法規,出臺具體的財稅扶持政策。
回顧“十一五”期間我國物流業發展歷程,主要體會有:推動物流業發展,必須推進物流需求社會化、市場化,這是物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必須培育專業物流企業,這是推進物流業發展的中心任務;必須整合社會物流資源,這是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基本方法;必須堅持管理、服務與技術創新,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必須強化行業基礎工作體系,這是行業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必須形成推進物流業發展的合力,營造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適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這是物流業發展的助推器。
“十一五”時期,我國物流業雖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競爭力不夠強,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不平衡性較為普遍,物流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沒有根本性好轉,相關政策有待落實。我國物流業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不能完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仍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面臨新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推動下,我國物流業仍將處于總量擴張期,增速將以平穩為總基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對物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業不僅要支撐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更要通過提高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減少資源消耗,來促進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以減輕社會經濟過度依賴規模增長的壓力。因此,“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發展,要處理好發展與轉變的關系,以發展促轉變,以轉變謀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時期。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社會化、市場化物流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精益化、定制化、供應鏈一體化需求將有新的增長。產業結構逐步升級,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物流需求將成為新的亮點。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政策的落實,與商貿服務業相關的居民消費服務需求將占有越來越重的分量,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快遞配送等新型業態將加快發展。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物流需求,對物流成本、速度與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物流業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國內物流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求配套的物流服務網絡。內外資物流企業同樣面臨全球化競爭,市場競爭將從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更高層面展開。物流市場兼并重組將持續發生,中小物流企業謀求新的市場定位,超大規模物流企業或物流企業聯盟將形成。同時,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重要變化,資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入,土地價格上漲與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傳統物流的低成本優勢逐步削弱,物流企業將面臨新的挑戰。
產業集聚和轉移帶來大宗商品、原材料流量與流向變化。鋼鐵、汽車、化工、裝備制造等產業向沿海地區集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內地集聚,與之相匹配的物流平臺將發生轉移,形成新的“物流帶”。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數量和規模擴張,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加快發展,促進物流業集聚區形成。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相鄰城市出現同城化趨勢,將產生新的“物流圈”。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產品進城和農資、日用工業品下鄉形成的“雙向物流”網絡將成為重點建設內容。
由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網和水運網組成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將極大地改善物流運作條件。特別是高速鐵路網形成、客貨分線后,鐵路運能將集中釋放,多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成為可能。以物聯網為代表的物流信息化加快推進,物流信息可視化、透明度提高,一批企業可能向數據中心轉型。以托盤為核心的單元裝載方式更加普及,托盤共用系統上線運行。裝卸搬運、分揀包裝等專用物流技術裝備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將穩步提升。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規模持續增大,能源資源消費繼續增加,環境污染形勢嚴峻,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巨大。物流業能源消耗比重高,節能減排任務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低效益、低科技含量”的傳統物流運作模式將難以為繼,物流業發展方式必須尋求新的突破。
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提出如下基本思路:
在抓緊落實《規劃》基礎上,爭取物流業發展的戰略思路在“十二五”規劃中突出體現,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籌劃2011~2020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我們建議,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業由注重基礎建設向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轉變。根據經濟發展與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大力推進物流需求社會化。積極培育適應客戶需求的物流企業群體,并以A級物流企業國家標準促使企業提升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整合優化物流設施設備,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管理、服務與技術創新有新突破。物流市場環境不斷優化,行業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管理機制與政策體系的逐步形成。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繼續下降。物流業在支撐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調整經濟結構與轉變發展方式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物流基礎。
努力整合工業、商貿業、農業等產業物流需求,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工業企業分離分立物流職能,整合外包物流業務,推進工業物流社會化、市場化運作。重視商貿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支持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增加物流功能,加快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提升商貿物流服務水平。支持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開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發展農產品進城,農資、農機、日用工業品配送下鄉等服務方式,改善農業和農村物流條件。鼓勵物流企業與工業企業、商貿流通企業、金融企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提高物流服務質量與水平。
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分離組建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支持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功能整合與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資產重組,壯大規模與實力。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物流領域。支持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在專業服務領域做強做大。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扶持引導中小型物流企業健康發展。加快物流企業評估工作進度,不斷擴大A級物流企業覆蓋面,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集約發展。
整合現有運輸、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加強各類物流基礎設施的銜接與配套。擴大鐵路和水路干線運輸比重,發揮公路集疏運與城市配送功能,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根據貨運中轉、商品配送與生產的需要,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完善中轉聯運設施,改造和建設一批現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強鐵路、機場、港口、碼頭、貨運場站等物流節點設施建設,通過整合優化,協調發展,發揮整體效能。國家要像對待供水、供電、城市公交系統那樣,支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要求,促進區域物流發展。積極推進不同地區物流領域交流與合作,引導物流資源跨區域整合。進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體系,注重農村物流系統建設,加快發展農產品物流和農資物流。圍繞產業園區、商貿園區、物流園區,布局物流功能,推動物流集聚區發展。擴大物流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運作模式和技術裝備。構建與周邊國家和其他國家有效銜接的物流網絡,增加貨物貿易中物流服務的比重。為我國工業、商貿和工程企業“走出去”提供物流服務,逐步建立適應全球化環境的國際物流體系。
緊緊把握新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大力提高物流科技與信息化水平。密切關注新興技術、節能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加快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消化、吸收與集成應用步伐。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與信息化對物流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進物聯網應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支持物流業一體化運作。逐步增加科研人員和研發經費,制定符合物流企業實際的高科技企業認定標準,形成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
加快轉變物流運作模式,全面推進綠色物流發展。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物流企業加快選用節能環保車輛、新能源汽車和物流設施;加強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優化運輸組織,減少資源閑置和浪費;扶持發展集裝單元技術,積極推廣甩掛運輸和多式聯運;允許中置軸掛車列車在高速公路行駛,提高貨車運行效率;加強綠色物流檢查與評價,運用政策杠桿調動企業節能環保積極性。大力發展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發性事件所需的應急物流,盡快形成應急物流體系。通過開展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優化廢棄物、返退貨等的收集、運輸、循環利用、最終處置方法,加快構建低環境負擔的循環物流系統。
著力做好行業基礎性工作。繼續完善行業統計制度,加強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工作;有序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按規劃做好物流標準制定和已有標準的宣貫工作;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促進信用資源整合與共享;完善物流人才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結合;堅持物流業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著力構建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物流市場體系;加強物流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搞好行業自律;從保護產業公平競爭和國家經濟安全出發,研究制定物流產業安全的相關規則。
近年來,特別是《規劃》實施近兩年來,許多地方和部門的局部性政策都在推進,但整體情況不夠理想。許多長期困擾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問題亟待解決。如物流運作環節稅率不統一、稅負偏高問題,倉儲類物流企業土地使用稅不堪重負問題,城市交通管理與物流業發展矛盾問題,執法標準不一、物流企業罰款負擔重問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與融資問題,物流企業異地設點受阻、各類資質無法統一使用、稅收不能統一核算問題,在網絡化經營和“走出去”中遇到的問題等。主要原因是,現行政策思路不適應物流業一體化運作與網絡化經營的發展趨勢,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難以在具體的經濟管理工作中落實。為此,業內企業迫切要求強化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合力,為物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物流業立法問題,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政府有關部門領導下,全行業共同努力,我國物流業一定能轉變方式,提高質量,開創“十二五”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物流基礎。
責任編輯:陳靜
Abstract: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we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the position of this industry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market scale has been expanded;the enterprise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the construction in the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accelerated;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logistic IT;the solid foundation has been laid for this industry;new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opening up of this industry;an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for the logistics.Bu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is industry is not strong enough;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agged behind;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very extensive;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is very imbalance;and some of the related policies have not yet been implemented.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still be in a period of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ies.First,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triving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strategies of developmen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second,we should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ized logistics,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third,we should cultivate more logistic enterprises groups and accelera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fourth,we should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of logistic infrastructure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fifth,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urban and rural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sixth,we shoul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pursue the new development;seventh,we should transform the operation pattern of logistics and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eighth,we should strengthen industrial self-discipline and the fundamental work and guarantee the health development;and ninth,we should create a better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strive for more priorities.
Key words:logistics industry;transforming the pattern;improving the quality;review;prospect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reate a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Review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Prospect of That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HE Li-ming
(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Beijing100834,China)
F259.2
A
1007-8266(2011)03-0004-05
*本文系作者在“’2011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上的演講,文章發表時有所刪節。
何黎明(1954-),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