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嫻,車卉淳
(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北京市 101149)
為探討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提升行業整體研究水平,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學校證券期貨專業建設,由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主辦,一德期貨有限公司、華證期貨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五屆期貨論壇暨證券期貨專業建設研討會于2011年10月22日在北京物資學院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理事長武小強,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期貨監管一部信息統計處李樹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廖英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萬軍,銀河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廣,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華中科技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張宗成以及來自中國建設銀行國際部、中建投資公司和上海化工品交易市場等的專家學者和企業高管應邀出席論壇,就當前期貨熱點、宏觀經濟形勢、金融前沿問題及證券期貨專業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來自理論界和產業界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高管、高校教師、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校友及媒體記者300余人出席了本屆論壇。
論壇探討了證券期貨領域六大方面的熱點問題:(1)期貨市場業務創新與國際化問題研究;(2)境內外期貨市場運行機制比較研究;(3)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模式研究;(4)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現狀、問題及規范化研究;(5)套期保值相關問題研究;(6)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研究。另外,與會專家學者還就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期貨專業建設、期貨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關于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會專家指出,中國經濟正處于雙重轉型的過程中,正處于宏觀經濟政策從危機應對向常規增長及經濟發展方式雙重轉型的過程中。在此期間,決定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相互消長,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經濟形勢空前復雜,面臨的問題主要有:貨幣總量規模過大,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突出;房地產泡沫化的風險十分嚴重;需求增長的不穩定性增大;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大。中國經濟2011年緊縮的貨幣政策取得了效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下簡稱CPI)增長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增速平穩回調。預計2012年宏觀調控效果會繼續顯現,CPI漲幅在3%左右,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美元快速擴張的勢頭趨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預計也將趨于穩定,出口和投資增速降低,消費增長率較2011年將有所提高。2012年是構筑新一輪經濟增長基礎的關鍵之年。為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轉型,一要完善制度,二要加快城市化進程,三要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四要加強長遠科學規劃,五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六要推進最為關鍵的政府改革。
關于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與會專家認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目前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從期貨大國向期貨強國發展的階段。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的品種創新取得了很大進展,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品種;期貨交易規模呈指數增長,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已經連續兩年居于世界第一位;金融期貨市場功能進一步完善,期貨價格成為宏觀層面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期貨價格成為企業現貨定價的依據。目前,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市場有待深化,市場體系有待創新,資本市場需要開放,實體經濟需要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等。我國要想成為期貨強國,必須在市場深度、廣度和創新方面求得發展,繼續推進大宗商品上市,完善交易方式,實現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等,以達到為中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目標。面對日益拓展的市場空間,與會專家也指出,期貨公司的發展模式也應進行及時調整,期貨公司要及早完成自我定位,可以通過成為大型銀行的附屬公司或者通過自己做大做強和上市來實現國際化發展,其主流是成為大型投資銀行的附屬公司,這也將成為未來國內期貨公司的成長模式。
與會專家指出,當前期貨從業人員數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持有期貨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比例顯著上升,但期貨市場人才總量不足,有經驗的專業人才較為稀缺,行業人才競爭不斷加劇,難以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在當前我國期貨公司步入專業化發展的時期,人才成為期貨公司的創新主體,人才建設在期貨業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貨人才的培養需要高校證券期貨專業更多的合作,加快培養了解國際期貨市場、熟悉國際期貨市場規則的國際型期貨人才是我國向期貨強國轉變的必要條件。對于期貨業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專家認為,期貨行業人才需要具備肯吃苦、耐寂寞的心理素質;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寬闊的視野,能夠對各方面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同時,期貨職業經理人走的也是一條艱苦的道路,萬里挑一,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來參與。
與會專家從實證的角度對期貨市場的功能進行了深入分析。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不穩定性因素的增多,避險需求日益增加,用期貨管理價格的風險已經為大部分企業所運用,套期保值規模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企業的管理及組織結構不同,在風險管理工具使用效率及結果上也不相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對商品價格風險管理的效率以及管理的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具有柔性的職能型結構能夠在風險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對股票市場中的過度自信模型加以改進來研究期貨市場,與會專家認為期貨市場存在過度自信問題,并提出了對投資者進行教育和心理輔導、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對風險事件進行實時監控、敦促投資者形成理性交易理念等建議。
對于如何發展我國期貨市場,與會專家利用翔實可靠的數據從期貨市場品種、交易規模、運作效率等角度展示了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情況,認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與會專家建議,要將放松管制與加強監管并行,改善期貨生態環境。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我國期貨市場繁榮表象下問題重重:一是政府對宏觀調控和期貨市場的關系認識不清,高估了期貨市場的風險;二是盡管從數量和規模上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期貨大國,但仍然是相對封閉的國內市場,缺乏國際重要商品的話語權,國家經濟安全和企業發展受到國際大宗資源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三是期貨品種結構存在很多問題;四是單一業務模式限制了期貨公司競爭力提升的空間;五是利益分配機制不均衡,大交易所小公司的格局亟待改變;六是期貨法規體系尚不健全,市場監管效率有待提升;七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八是期貨公司功能缺位,服務實體經濟難以落地;九是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緩慢。當前阻礙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原因有:政府對期貨市場基本運行規律的了解和掌握不夠,管制過嚴,交易所體制不符合市場要求,期貨市場沒有與中遠期市場、現貨市場保持良好的聯系等。
關于當前的國際金融環境,針對從金融危機發展到全球性通貨膨脹的現象,與會專家強調,當前的全球性通貨膨脹是由于各國在救助金融危機的過程中過度貨幣投放和貨幣蓄水池溢出雙重原因造成的。美國政府救助金融危機的量化寬松政策,點燃了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引信。本次通貨膨脹始于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物價水平屢創新高,發達經濟體仍然處在危機和衰退中,物價仍然較低。目前,各國的救助政策還沒有轉向,本輪通貨膨脹未來的走勢很難判斷。我國的應對之策如下:一是宏觀調控要逆周期而動;二是轉變經濟發展一味追求速度的模式;三是保持合理規模的外匯儲備,外匯占款是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的原因之一;四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五是嚴防通貨膨脹預期噩夢成真。
關于大宗商品問題,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迅猛,但市場管理制度不完善,國家相關管理規范十分缺乏。大宗商品市場介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從目前的期貨市場來看,由于期貨品種不能涵蓋所有重要的商品品種,期貨市場功能不能滿足現貨市場的需求,這使得中遠期市場得以迅猛發展。期貨市場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成熟的現貨市場與之配套,因而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也必然會經歷一個數量精簡與質量提升的過程。“十二五”期間應逐步形成大宗商品價格形成機制。大宗商品期貨是連接金融市場與商品市場的紐帶,在國際市場方面,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為了救助遭受危機影響的金融機構,大量發行美國國債,大量印刷美元,而大部分大宗商品、農產品和原油都以美元計價,點燃了這些產品價格上漲的引信,伴隨著美元的不斷貶值,這些產品的價格又持續上揚,在需求上揚、供給缺口、投機增多等因素的交織作用下,形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螺旋,使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比實物市場更為劇烈。因此,大宗商品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針對“現貨連續交易的衍生品性質”,與會專家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即將國內大宗商品市場近兩年推出的全球首創交易模式——“現貨連續交易”的交易標的物定性為“在現貨合同中嵌入了履約選擇權的衍生工具”。與會專家指出,連續現貨交易的衍生品性質,是在現貨交易達成后,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進行實物交割,實質上是在現貨合同中嵌入了履約的選擇權。連續現貨交易比較復雜,交易風險較大,應該加強市場監管。與會專家還分析了日本核危機對未來世界能源結構產生的影響,指出世界各國都已開始重新審視核能政策,德國制定了核電關閉計劃,英國擱淺了核電建設計劃,我國也在對核電站熱進行重新審查,全球核能政策趨于保守。未來中長期化石能源將會被深入利用,天然氣因其清潔、價廉、可開采量大,進入了黃金時代,但難以取代石油的主導地位,新能源的應用比重回升。在能源期貨市場上,盡管我國需求量很大,但沒有多少話語權。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我國在能源期貨領域的發展前景將更為樂觀。
第五屆期貨論壇的成功舉辦,為理論界的專家學者、企業界精英、研究機構以及高校同行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證券期貨實際工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期貨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本屆期貨論壇的成果將對我國期貨理論研究和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