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紅
(東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系,上海市 200051)
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機理分析
王千紅
(東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系,上海市 200051)
金融產品是溝通銀行和小企業的關鍵橋梁。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無論對商業銀行、中小企業還是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為適應金融危機后經濟模式的轉變,推動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創新,提升市場拓展與經營能力,我國商業銀行圍繞突破傳統信貸配給技術、創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文章提出,銀行和企業或產業供應鏈集成化管理結合的產物——金融供應鏈,在交易成本節約、信息共享、監督機制及市場效率等方面,與傳統供應鏈融資相比有了重大改進,應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探索商業化模式創新的新領域。
供應鏈融資;信貸配給;金融供應鏈;商業銀行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群體的沖擊,我國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深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為重點,著力推進大中型銀行設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部門,引導發展中小企業貸款專業支行。這是危機壓力下的政策沖動,還是銀行商業化運營的戰略機遇?本文從考察中小企業融資條件改進著手,立足商業銀行對原有服務小企業功能性缺陷認識的轉變,分析從供應鏈融資到金融供應鏈所提示的商業銀行信貸市場拓展和深化的路徑。
供應鏈融資有別于傳統貸款,主要是面向供應鏈各環節,通過對物流中的貨權進行動態監管來實現資金提供方的風險控制,滿足急需資金而又難以貸到款的企業的資金需求。從國外實踐看,面向供應鏈的融資服務的提供有兩種方式,即以物流為主走向金融的模式,或以金融為主結合物流的模式,而國內的實踐與研究則主要是為物流服務向金融服務進行延伸與創新提供選擇模式。
供應鏈融資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源于我國物資經營實踐的需求以及生產資料市場的孕育和發展,沿著物資儲貸—物資銀行—物流銀行或物流金融的思路進行討論。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關于物資銀行、物流銀行或物流金融的內涵及業務性質。針對1985年四川省內江市物資儲貸所的建立和生產資料調劑業務的實踐,唐保忠等、[1]陳淮[2]提出了構建物資銀行的設想,即通過貨幣融通的方法調劑物資的流通。這是對我國物資流通最初的實踐和理論探索。
隨著經濟市場化的推進,物資銀行概念的內涵不斷深化,并逐漸提出了物流銀行乃至物流金融的概念。趙明慎[3]提出物資流通行業創辦物資銀行,以促進流通社會化。于洋等[4]認為,物資銀行業務的實質是存貨質押。
隨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與理論的深入,逐步強調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融合,供應鏈融資問題的探索拓展了物流銀行或物流金融的內涵和外延。如李毅學等[5]指出,物流金融的實質是物流企業接受銀行的委托現場管理質物,銀行向借方企業提供質押融資的一種業務。任文超[6]、[7]逐步深化了物資銀行的內涵,提出物資銀行的實質就是對企業所使用的資本支付工具進行設計和安排,從而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與結算效率。楊紹輝、[8]儲雪儉等、[9]唐少藝[10]認為,物流金融指物流供應商在物流業務過程中為客戶提供的結算和融資服務。魏文靜[11]認為,物流金融是在整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那些既涉及物流企業與貨幣,又涉及信用關系,企業、貨幣與信用結合為一體的形式生成、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
隨著資金流對供應鏈競爭約束力的增強,國內學者開始強調金融服務在促進供應鏈服務延伸與效率提高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概念。閆琨、[12]閆俊宏[13]等將供應鏈金融定義為,銀行將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多個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全面金融服務。張方立[14]認為,供應鏈金融是根據具體的交易條件,為供應鏈上交易層次和交易地位不同的交易主體量身定制的專業金融解決方案。
2.關于供應鏈管理中融資的具體提供模式選擇。羅齊等[15]將融通倉作為一種跨行業的第三方產業高級業態提出。陳祥鋒等[16]將融通倉定義拓展為一種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綜合管理創新系統,其內容包括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中介服務、風險管理服務以及這些服務間的組合與互動。于洋等[17]研究了基于權利質押和基于流動貨物質押的兩種物資融資運作模式。鄭紹慶[18]分析了質押擔保融資和信用擔保融資兩種可供選擇的運作模式。儲雪儉等[19]總結了代客結算、倉單質押、保兌倉三種模式。李娟等[20]研究了倉單質押和保兌倉(買方信貸)兩種操作方式。
綜上,國內學者對供應鏈融資進行了大量研究,從著眼于物資流動的研究轉向對物流與貨幣流配合中存在問題、方式和管理創新的研究,對于我們進一步提煉和把握供應鏈管理中金融增值服務,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和多樣化的操作模式。上述研究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直接圍繞具體行業中某一類物流的程序和特征展開資金流提供模式的研究較多,而結合供應鏈集成的特征,運用供應鏈整合協調的原理,將資金流與物流、信息流綜合協調,推進供應鏈融資一體化的研究較少。
第二,現有研究方案設計大多針對物流企業融資過程中如何通過抵押物的監控服務來獲取增值,使得供應鏈融資現有產品提供局限于傳統銀行自償性融資的信用業務,對供應鏈集成管理中物流、信息流整合下再造的融資方式與機會研究較少。
第三,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產品的理論與實踐主要著眼于國際貿易、大型物流公司等物流、商流資信較好,投資周期較短的價值流,進行普遍推廣的意義不大。特別是對于制造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過程中將資金流嵌入供應鏈集成化管理的融資機會和創新產品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入的空間。
傳統的信貸配給理論是銀行篩選信貸客戶的依據。銀行為實現其配給性均衡而擠出中小企業的信貸配給行為,是一個世界性現象。根據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在信貸市場中,利率會因競爭的存在而自動進行調整,從而使整個信貸市場出清。而配給性均衡的出現,表明市場是未出清的。市場之所以未出清,是由于在信貸市場中,中小企業處于“弱者”地位。這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中小企業信貸處于弱者地位的直接原因。在信貸市場中,由于信息不充分,使得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比比皆是,即使沒有政府干預,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行為,信貸配給也可以作為信貸市場的一種長期均衡現象存在。因此,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造成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是導致信貸市場均衡由初始均衡移動至配給性均衡的內在原因。這也是一直以來銀行業信貸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存在功能性缺陷的重要原因。
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不斷深化,理論界對信貸配給原因的分析為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結構提供了理論依據。霍德曼(Hodgman)[21]將違約風險作為信貸配給的原因。斯蒂格利茨和韋斯(Stiglitz& Weiss)[22]提出了信貸配給產生機制的S-W模型。威廉姆森(Williamson)[23]的研究得出,只要信息不對稱且貸款人監控借款人需要成本,信貸配給現象就會出現。這些理論強調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差異對不同國家銀行行為的制約,同時也暗含了對借款人風險確定相對靜態的假定。在金融競爭加劇、銀行不斷創新面向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服務時,該理論顯得不夠適用。百斯特(Bester)[24]、[25]和摩(Mohr)[26]的研究提出,銀行如果能把抵押品和利率作為分離貸款項目風險的篩選機制,就可以實現無配給的均衡。這一理論以抵押品要求為中心,關注信貸配給下借款人篩選方式的改良,提示了突破信貸配給約束條件的研究路徑。然而,該理論只關注銀行對借款人抵押品要求的差異,并沒有對借款人及其關系結構改變問題作進一步考察。豪斯曼(Hausman)[27]認為,供應鏈資金流管理中存在著許多成本節約和價值創造的機會。萊奧拉·克拉佩爾(Leora Klapper)[28]就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采用存貨融資模式的激勵及功能進行了分析。貢薩羅·吉倫(Gonzalo Guillen)[29]等人研究了集生產與企業融資計劃于一體的短期供應鏈管理。這些研究以供應鏈企業為中心,關注了嵌入供應鏈的融資和結算成本,強調借助供應鏈成本流程的優化,企業可以減少營運資本,保證銀行貸款的自償性。
這些研究提示了供應鏈關系結構中的中小企業融資改進的機會。盡管沒有凸顯銀行在供應鏈平臺中資金流管理的專業性,卻提示了我國商業銀行轉變觀念、拓展市場的機會。
機會一:近年來,隨著生產協調和成本相關的信息與運輸技術的進步,產業組織主流模式向供應鏈方式轉變,大量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供應鏈中流動性的充分性與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之間的相關關系日益增強,核心企業主導的供應鏈中系統性的金融服務需求日益強烈。
機會二:商業銀行依托自己的大客戶,通過把握與這些大客戶(核心企業)集成鏈狀關系的各類中小企業的特征,進一步創新融資工具,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更具競爭力的專業優勢。依托鏈狀關系結構的融資模式,通過信用捆綁,有助于改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發展不再可望而不可即。
機會三:政府致力于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的微觀基礎改善工作,倡導各級各類政府對于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生存方面問題的全面動員,提供了商業銀行深化和拓展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的戰略機遇。在國際市場,中小企業對銀行來講是一個“弱勢群體”,而在我國中小企業是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的主渠道。長期以來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配給的不足,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嚴重影響了國家產業經濟發展與戰略結構調整。為此,國家持續推進信用擔保體系和征信制度建設兩項基礎工作,專業化信用擔保機構出現,降低了信貸市場的交易成本,為商業銀行信貸市場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在我國,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供應鏈融資活動不乏實踐案例。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根據其“自償性貿易融資”理念提出了供應鏈金融,供應鏈融資模式被視為行業標桿。[30]浦發、民生、招商銀行等也爭相推出各自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2006年末,中國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就供應鏈融資展開合作。中信銀行嘗試在汽車、家電、鋼鐵等核心企業所形成的供應鏈中開展金融供應鏈服務創新。[31]特別是2008年以來,各類大銀行、基層銀行及成長發展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針對供應鏈企業和延伸性鏈狀結構企業的信貸產品,顯示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潛在能力。我們注意到,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商業銀行傳統的優質信貸市場日漸萎縮,商業銀行日益感受到高端客戶脫媒而去的危機。在供應鏈融資中,觀望與猶豫將錯失戰略機遇,因此商業銀行積極主動拓展市場,加入供應鏈融資活動,成為鏈狀融資活動主導的時代已經到來,金融供應鏈正是由此提出的。
如何推動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與信貸模式創新[32]成為我國銀行業今后拓展市場和提升經營能力的主題。銀行和企業或產業供應鏈集成化管理結合的產物——金融供應鏈,①、[33]應是我國商業銀行探索商業化模式創新的新領域。金融供應鏈商業銀行從整個企業或產業供應鏈的角度出發,位于物料流、供應鏈管理、各企業協作與金融的交叉口,將銀行資金流嵌入供應鏈管理,通過商業銀行的電子交易平臺把核心企業作為其授信主體,把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監管主體,通過對資金流的計劃、操縱、控制來共同創造價值,形成一個多方共贏的生態圈。[34]我們對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小企業金融業務部進行訪談式調研,了解到針對小企業擔保難問題,中國工商銀行依托自身大企業、大項目客戶多的優勢,抓住大客戶的“龍頭”,沿著供應鏈或產業鏈,大力向上下游小企業推介訂單融資、發票融資、商品融資、保理等貿易融資業務,并借助工商銀行全國性的網上銀行設施,拓展網上供應鏈,使小企業融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戰略發展新的增長點。截至2010年10月末,中國工商銀行小企業貸款余額已達4368億元,比2010年初增加1260億元,增幅比同期該行公司貸款平均增幅高24個百分點。[35]隨著小企業客戶數量和貸款余額的快速增長,該行于2009年開始組建小企業專營機構,引導分支機構針對不同專業市場、產業集群等集群式客戶,開發探索中小企業市場新的授信技術和贏利模式。
金融產品是溝通銀行和小企業的關鍵橋梁。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無論對于商業銀行、中小企業,還是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供應鏈融資相比,金融供應鏈的市場改進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易成本節約改進。供應鏈融資往往以核心企業為主導,核心企業往往關注自身財務和資金策略,忽視上下游的財務利益,最終導致整個供應鏈融資成本高企,進而對核心企業持續運營和供應鏈高效、健康發展帶來一定隱患。事實上,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供應鏈融資往往存在對上下游企業的歧視,表現為核心企業對下游銷售商要求提前付款,盡快轉移庫存,對上游供應商卻存在延遲付款的情況。而金融供應鏈以銀行為主導,替代了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方式,這樣銀行以核心企業信用及供應鏈管理為基礎,將資金流整合至整個供應鏈管理體系,為供應鏈各環節企業提供優惠的商業貿易資金服務,可借助商業銀行的專業化經營降低整個商業生態鏈的融資成本。
第二,信息共享與監督機制的改進。在供應鏈融資合作機制中,供應鏈各節點的信息流貫穿整個商業環流過程,建成供應鏈管理平臺的核心企業,往往在運用信息流整合物料流方面有較大進展。這樣,整合在供應鏈節點上的企業通過供應鏈交易管理平臺改善了單個企業信息分散化、模糊化的情況,通過供應鏈管理的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了企業或產業供應鏈集成鏈條上的信用回流,但就其監督機制實質而言,不過是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由外部向鏈內的位移而已。而在供應鏈融資轉化為金融供應鏈的合作機制下,商業銀行的加入將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雙方委托代理關系轉化為多方關系,并通過評價整條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創新信貸產品與多元化融資服務,完成了商業信用向銀行信用的轉換,改善了鏈狀環節中融資風險的監督機制。
第三,市場效率的改進。供應鏈融資向金融供應鏈的轉化,是商業銀行順應產業結構大規模轉換的現實,在市場需求約束下研究和挖掘自身供給力的結果,是商業銀行融資服務重心向中小企業群體位移的結果。但同時我們注意到,融資并不是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全部內容。例如,中國工商銀行除了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以外,還為小企業提供結算、電子銀行、現金管理、投資銀行、銀行卡等服務。金融供應鏈業務拓展的深度與廣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商業銀行綜合化運營的能力。
同時,金融供應鏈通過產融結合改善了金融生態環境。對核心企業而言,通過銀行提供的增值服務,利用專業融資管理平臺,增進了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的吸引力,穩定了供應鏈條上的客戶關系,降低了經營成本,提升了協同效率。這樣,商業銀行授信業務設計可以供應鏈管理平臺為單位,設計統一授信門檻和價格標準,一方面有助于減少零調式的市場搜尋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穩定銀行與客戶的關系。
此外,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創新金融服務的市場改進,其深遠意義還在于,隨著中小企業融入供應鏈管理平臺,基于物料流、信息流、資金流管理一體化服務的基礎要求,將提升中小企業的規范化運作水平與社會協同運作能力。這將通過解決其生存資金瓶頸,讓中小企業脫胎換骨,進一步為其步入發展轉型軌道、提升社會融資能力提供“孵化器”的功能。
注釋:
①豪斯曼(Hausman)在《VISA商業白皮書研究報告》中,從需求鏈和價值鏈的角度,將金融供應鏈管理定義為:通過創新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集成供應鏈中的資源,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價值鏈管理。
[1]唐保忠,李明柱.開辦物資銀行開展儲貸業務——關于四川省內江市金屬材料儲貸工作的調查[J].物資經濟研究,1986(7):13-14.
[2]陳淮.關于物資銀行的設想[J].中國工業經濟,1987(3):75-76.
[3]趙明慎.由融資經營到物資銀行[J].中國物資流通,1993(3):31-33.
[4]、[17]于洋,馮耕中.物資銀行業務運作模式及風險控制究[J].管理評論,2003(9):45-50.
[5]李毅學,徐渝,馮耕中.國內外存貨質押融資業務演化過程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3):22-26.
[6]任文超.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談物資“銀行”的運作[J].中國儲運,2005(4):26-28.
[7]任文超.從物資銀行到物流銀行[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9):18.
[8]楊紹輝.從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看供應鏈融資服務[J].物流技術,2005(10):179-182.
[9]、[19]儲雪儉,詹定國.物流金融——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J].物流技術,2005(3):96-98.
[10]唐少藝.物流金融實務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2):18-21.
[11]魏文靜.信用關系下的物流金融結合模式[J].集團經濟研究,2007(10):240-242.
[12]閆琨.供應鏈金融:銀行中小企業金融產品的經營模式[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7(5):52-54.
[13]閆俊宏.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4-16.
[14]張方立.供應鏈金融——值得關注的金融創新[J].金融縱橫,2007(20):30-32.
[15]羅齊,朱道立,陳伯銘.第三方物流服務創新:融通倉及其運作模式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2(2):11-14.
[16]陳祥鋒,石代倫,朱道立.融通倉與物流金融服務創新[J].科技導報,2005(9):30-33.
[18]鄭紹慶.融通倉——第三方物流架設銀企橋梁[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1):43-45.
[20]李娟,徐渝,馮耕中,李毅學.基于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的階段貸款最優決策研究[J].運籌與管理,2007(1):9-13.
[21]Donald R.Hodgman.Credit Risk and Credit Rationing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ay,1960,T4(2):258-278.
[22]Joseph E.Stiglitz,Andrew 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1981,71(3):393-410.
[23]Stephen D.Williamson.Costly Monitoring,Financial Intermediation,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September,1986,18(2):159-179.
[24]HelmutBester.Screeningvs.Rationingin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tember,1985,75(4):850-855.
[25]Helmut Bester.The Role of Collateral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une,1987,31(4):887-899.
[26]Udo Schmidt-Mohr.Rationing Versus Collateralization in Competitive and Monopolistic Credit Market 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uly,1997,41(7):1321-1342.
[27]Warren H.Hausman.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s[A]//Corey Billington,Terry Harrison,Hau Lee and John Neale.The Practic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hshers,2003(8):781-799.
[28]Leora Klapper.The Role of Factoring for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November,2006,30(11):3111-3130.
[29]Gonzalo Guillen.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Operations and Financial Decisions to Enhance the Integrated Planning/Scheduling of Chemical Supply Chains[J].Compu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January,2006,30(3):421-436.
[30]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5-6.
[31]伊志宏,宋華,于亢亢.商業銀行金融供應鏈創新與風險控制研究——以中信銀行的金融創新服務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7):54-60.
[32]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銀發〔2010〕193號)[EB/OL].www.pbc.gov.cn,2010-06-21.
[33]Warren H.Hausman.Financial Flows and Supply Chain Efficiency[EB/OL].www.visa-asia.com,2010-12-20.
[34]樊新民,王千紅.金融供應鏈中融資企業違約風險的成因[J].財會月刊,2010(27):38-40.
[35]戴磊.工行:挖掘小企業金融需求特點拓展廣闊空間[EB/OL].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h/txt/2010-11-17/content_324498.htm,2010-11-17.
Principle Analysis on Banks Exploring Financial Market for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WANGQian-ho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
Financial product is the important brid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nks and small enterprises.Meeting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SMEs and making innovation in product and serv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mmercial banks,SM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Eco-environment.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pattern in the post-financialcrisis era,promote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product and pattern of credit suit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Es and improve the commercial banks'capacity for market exploring and operation,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made so many valuable exploration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of credit ratio and making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 for SM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financial supply chain,the produ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banks and enterprises or industrial supply chain,is much more advanced than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financing in terms of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information sharing,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market efficiency;and it should become a new field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explore making innovation in commercial patterns.
supply-chain financing;credit ratio;financial supply chain;commercial banks
F830.33
A
1007-8266(2011)06-0110-0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資助項目“銀行和中小企業共生的風險分擔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0YJA79018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千紅(1967-),女,山西省祁縣人,經濟學博士,東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銀行管理、金融宏觀調控。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