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關注合作社的成長基因
文/本刊編輯部
一年一度的中國合作經濟發展論壇,總讓我們有機會在偌大的中國版圖上,將目光落到一片正在為合作經濟發展不懈努力的熱土上。云南開遠,一個以化工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城市,卻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將農村合作經濟事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社會潮流,令很多參會代表感慨。
我們在考察、評價一個地方合作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時,關注的并不僅僅是其規模、體量、知名度等表面和外在的東西,更關注其內在的成長基因、核心能力和健康狀況;關注的也不僅僅是合作社本身,更關注其賴以生存的法制環境、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社會心理、輿論氛圍等重要的外部因素。開遠市恰恰是在這些方面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
開遠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不僅起步晚而且基礎也并不好,但卻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進展,主要得益于開遠在城鄉統籌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適合合作經濟成長的各種條件,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又充分認識到農民合作的需求,引勢利導地扶持一切利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事業,從而使這里的合作經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呈現出一股強大的“勢頭”。
論壇上,幾乎所有專家都對開遠市委市政府利用普惠性政策支持合作社發展的做法給予了肯定。有專家指出,政府對發展合作經濟最大的扶持,是通過政府的法令法規和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確立一個法律和制度的框架,成立地方的綜合領導小組,推行普惠性的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開遠市委市政府在這方面的做法的確值得普遍推廣。
開遠在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絕不僅僅體現在辦了多少合作社,而是政府、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合作社都開展規模化的服務,無論是基礎設施的改造、產業環境的培植、社會化服務平臺的打造還是農民合作起來開展的各種集約化經營,都體現著一種合作性、一種組織性,從而使合作經濟在開遠的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內生出來的一種力量,呈現出一種有機性。
“開遠模式”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希望,那就是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中,合作經濟組織或將迎來一個真正的春天。因為,任何一個決心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地方,都必須將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納入整體的政策框架之中,而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也必將成為題中之義。
新的一年,中國合作經濟雜志將繼續關注每一個利于合作經濟組織成長壯大的“基因”,用我們的報道解剖它們、分析它們,用我們的活動組合它們、推廣它們,愿所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都能夠在一組組成長基因的積累中獲得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