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鋼軍 包中海 陳錫鋒 許益亮
2011年9月中下旬,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市場建設調研組成員圍繞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建設的主題,奔赴紹興、衢州、嵊州、景寧四市 (縣)蹲點調研,實地察看4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6個農貿市場,并分別召開座談會。通過調查,對浙江省社系統農批 (農貿)市場的現狀、經驗、困難等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對下一步的建設思路和舉措也有一些建議和展望。
發展形勢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數量持續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日益增強,已成為供銷合作社農產品流通最為成功的業態和為農服務的主要平臺。各地供銷合作社對市場建設積極性高,發展空間大。
截至2010年年底,浙江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批(農貿)市場達到67家,比2005年年底增加21家,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32家、農貿市場35家。總占地面積12085畝,總經營面積933673.8平方米,攤位19456個,經營戶17034戶。當年交易額313.9億元(10億元以上的13家、5-10億元的1家),占浙江省系統農副產品總經營規模的80%左右,比2005年增長141%,比2008年增長135%,地產農產品占全部交易額的53.4%,帶動農戶130萬戶,助農增收109億元。
一批農批市場通過異地遷擴建,加強電子結算、信息發布、冷鏈、檢測檢驗、安全監控等系統建設,面積、規模、功能全面提升,已進入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省四星級農批市場行列,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對農戶的帶動作用尤為突出。目前,嘉興市7萬畝葡萄的60%是通過市水果市場銷出去的,涉及農戶1萬多戶;金華市14萬畝西瓜、萵苣的60%以上是通過市農批市場銷出去的,涉及農戶近3萬戶。
“十二五”期間,各地供銷合作社計劃改、擴建農批(農貿)市場30個,預計總投資22億元,其中供銷合作社出資12.4億元,占56.1%,已投入1.3億元。計劃新增用地695.5畝,其中已列入當地用地指標的254.7畝,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交易額100億元,新增利稅9437.5萬元。“十二五”期間,各地供銷合作社計劃新建農批(農貿) 市場38個,預計總投資66億元,其中供銷合作社出資26億元,占39.3%,已投入3.2億元。計劃新增用地4000畝,其中已列入當地用地指標的1004畝,項目建成后,預計新增交易額213.6億元,新增利稅5.4億元。
經驗做法
堅持依托當地主導優勢特色產業,堅持緊緊抓住城市快速發展的機遇,堅持供銷合作社控股,堅持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嵊州市浙東農批市場是以當地面積7.5萬畝、產量35.5萬噸、產值4.4億元的蔬菜基地,面積11萬畝、產量7.5萬噸、產值2.1億元的水果種植和面積8.4萬畝、產量610噸、產值1億元的香榧種植為產業基礎建起來的;景寧的茭白和茶青市場是依托大漈鄉1.2萬畝茭白種植和澄照鄉周邊3.5萬畝茶葉基地建起來的。浙江省所有的農批(農貿)市場大都如此,當然有的還考慮到區域位置、農產品流向等因素。
嘉興、金華等地供銷合作社一批農批市場緊緊抓住城鄉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實現了快速擴張;杭州市果品市場通過異地搬遷,交易額從原來的不到5億元躍升到2010年的20多億元。
浙江省社系統農批(農貿)市場總注冊資本4億元,社有資本占66.8%;全部農批市場中,供銷合作社全資的10家,占31.2%;絕對控股的10家,占31.2%;相對控股的11家,占34.4%;參股的1家,占3.2%;全部農貿市場中,供銷合作社全資的12家,占34.3%;絕對控股的13家,占37.1%;相對控股的7家,占20%;參股的3家,占8.6%。這些市場在大規模帶動農戶的同時,2010年實現利稅1.4億元,沒有一個虧本。
普遍問題
在全省農批 (農貿)市場中所占比重不高,總體檔次較低,區域發展不平衡,政策落實有難度。
供銷合作社建辦的農批(農貿)市場在檔次上,低層次市場占多數,表現為規模較小、功能不強、實力較弱、設施陳舊、交易方式落后。分布上,經濟發達的杭州、嘉興、紹興等地的供銷合作社建辦較多,分別達到9家、11家和17家,欠發達地區供銷合作社缺乏建辦的實力基礎,發展相對滯后,全省系統未建市場的市(縣)供銷合作社多達53個。政策上,各地供銷合作社普遍反映落實農批市場建設用地指標非常困難,農批市場的房產稅、營業稅與其他商業執行同一標準即按租賃收入的17%收取,明顯抑制發展。
數字對比
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農批(農貿) 市場 2842家,其中農批市場 590家、農貿市場2252家;當年交易額3028億元,其中農批市場1216億元、農貿市場1812億元。這6個指標中,供銷合作社建辦的農批(農貿)市場的占比分別是:2.4%、5.4%、1.6%、10.4%、22.8%和2%。
措施建議
立足產業基礎、發揮自身優勢、培育龍頭企業、優化布局結構、創新經營業態、提升交易方式、增強服務功能,并與爭取和落實優惠政策結合起來,多管齊下推進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批(農貿)市場的新發展。
政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全面展開,農村新社區建設的蓬勃興起,現代農業“兩區”建設的強力推進,“三化同步”的深入發展,城鄉流通一體化的加速形成,必將迎來農批(農貿)市場建設新高潮,為供銷合作社農批(農貿)市場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創造新機遇,提出更高的要求。
適應這種現實和趨勢,著眼于做大做優、做強這一業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應當把這項工作列為加強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直接助農富農的重點來抓,按照服務與效益統一、綜合與專業結合、新建改建同步、產地與銷地協調、大中小型配套、省市縣三級聯動、供銷合作社控股的要求,多管齊下推進全省系統農批(農貿)市場的新發展,經過若干年努力,構建起以區域性農批市場為龍頭,縣市農批市場為骨干,農貿市場、產地市場為基礎的農批(農貿)市場新體系。
大力培育發展區域性龍頭市場。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和東、南、西、北、中都建有區域性龍頭市場的思路,加快推進杭州、嘉興、金華等市供銷合作社現有農批市場改、擴建,促進規模、功能、輻射力和帶動力的新提升。同時,結合浙江省“兩區”建設、區域產業經濟布局和地理位置,爭取當地規劃等部門支持,在寧波、溫州、紹興、衢州、麗水等地再建設一批新的農批市場,逐步培育成為新的區域性龍頭。
以上下級社共同投資為主要手段,加大推進縣級特別是空白地區供銷合作社的市場建設力度。目前浙江省尚有53個縣級社未建農批(農貿)市場,主要原因是供銷合作社自費改制基本花光社有資產而無力作為,但創辦市場的資源和條件尚有一些。縣級社要依托當地產業優勢,分析市場前景,盤活資產,積極推進建設具有一定集散功能、能較好滿足當地城鄉居民生活需求的農批(農貿)市場;縣社、基層社和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積極發展社區集貿市場和產地市場。建設路徑,可以直接投資新建,也可以參股社會上現有的前景看好的市場。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增強合作聯合發展的意識,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以資源資金為合作基礎,加大與空白地區供銷合作社共建市場的力度,形成市場建設的新亮點。對一些規模較大、市場前景廣闊的農批市場建設,浙江省社要加強投資并要積極爭取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批市場控股有限公司的參與。
抓住政策機遇加快發展農貿市場。2011年浙江省政府確定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任務,將其定位為“民生性、公益性、市場性”的公共事業,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隨著重新定性,已出現農貿市場回歸國有趨勢,這是繼2005年管辦分離后又一次難得的機遇。供銷合作社要認真引導各地抓住機遇,發揮自身體系完整、網絡健全的優勢,一方面要借鑒紹興經驗,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將農貿市場的經營統一列入供銷合作社管理范疇;另一方面要以參股已辦市場的改造提升或者直接參股領辦新建市場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到農貿市場建設中。
著力促進農批(農貿)市場功能的升級改造和業態創新。引導各地供銷合作社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充分爭取國家、全國總社和浙江省的農業綜合開發、“新網工程”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項目資金,推進市場冷鏈、質量安全可追溯、安全監控、廢棄物處理等公益性設施和交易廳棚、倉儲物流、加工配送、分撿包裝、安全、衛生等經營性設施的建設改造。與此同時,要完善運行模式,大力扶持批發市場組建農產品物流和營銷公司,發展連鎖配送、展示展銷、直銷直供、電子商務等多種營銷方式,促進市場由物業型主體轉變為營銷型主體;并要積極引導推進市場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和種養大戶等建立產銷對接關系,增強輻射力和帶動力。
以規劃引領農批(農貿)市場的新發展。制訂浙江省系統農批(農貿)市場發展規劃(2012-2015年),提出新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和措施。總體目標是:爭取到“十二五”時期末,浙江省2/3以上的縣級社都建有一個農批(農貿)市場,使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農批市場的交易額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系統新領辦農貿市場50家。
著力提升供銷合作社對農批 (農貿)市場的控制力。對區域性的骨干農批(農貿)市場,應當保持和增強控制力。對老的市場,供銷合作社在保持原有股份基礎上,要利用改擴建時機,區別類型和其對供銷合作社開展為農服務的影響程度有保有升。對新建的農批市場,供銷合作社應當控股,原則上不低于34%。
建立省市農產品(農貿)市場協會。農批(農貿)市場的發展需要彼此間的信息溝通和經驗借鑒,集中智慧共同研究共性問題和探討對策思路,這需要有一個平臺。為此,可以考慮建立省農產品批發(農貿)市場協會,把農批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營銷公司、農產品展銷展示中心、農產品專賣店等農產品營銷組織以協會會員單位的形式聯結起來。有條件的市級供銷合作社也要建立這樣的協會。
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建設用地上,浙土資發 [2010]25號文件明確規定農批市場用地按現行工業用地政策執行;對各地反映用地指標落實困難問題,省社要加強與省國土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各地也要加強向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爭取,上下共同努力促進解決。稅收上,建議省社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優惠政策,比如:農批(農貿)市場的房產稅、營業稅和土地使用稅實行一定年份免征,之后減半征收;用水用電享受農業用水用電政策等。同時,建議省社設立專項資金,加強對農批(農貿)市場建設的扶持。
(作者均系浙江省供銷合作社業務處人員,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市場建設調研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