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云才
在當前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擺在突出位置,循環經濟建設將更加走向深入。通過對 “城市礦產”的開發利用,能有效地緩解資源瓶頸對繁榮經濟發展的束縛,有效節能環保,對建設生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礦產”
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蘊藏于機電設備、 廢舊訊工 電線電纜、通具、汽車、家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以及廢料中 裝物的鋼 ,可循環利用鐵、有色金屬、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形象地稱為源,被“城市礦產”。
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逐步擴大,城鎮人口不斷增多,工業和生活廢棄物也越來越多,由此產生了可觀的“城市礦產”。“城市礦產”具有與消費同步增長、永不枯竭的特點。同時,其開發具有兩個鮮明的優勢。一是開發成本低,見效快。由于是回收可利用的資源,不僅能夠獲得與開采原生礦相同的資源,而且其資金投入、人力投入、能源消耗以及項目建設工期等,都大大低于原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僅再生有色金屬而言,其基建投資和生產成本,只相當同種原生有色金屬的50%左右。二是開發能耗低,污染少。在能耗方面,開發再生資源的節能優勢同樣明顯,以近幾年廢舊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為例,每生產一噸再生銅、鋁、鉛的能耗,分別只相當于開采原生資源生產同等數量、同種金屬能耗的27%、40%和22%。在對環境的影響上,開發“城市礦產”的污染是使用原生礦石生產的10%,如銅金礦含銅量只有40%,剩下60%是二氧化硫和垃圾,而廢電線電纜中98.5%是銅等有用金屬元素。
以筆者所在的湖南省為例,對全省每年200萬噸廢鋼、500萬噸廢紙的回收利用進行測算,可實現新增鋼產量126萬噸,節約焦炭45萬噸、鐵礦石255萬噸,新增紙及紙板400萬噸以上,節約木材1200萬立方米,節電12億度、節水7億噸以上。
由此可見,通過對這些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進行開發,能夠有效地緩解資源瓶頸對繁榮經濟發展的束縛,變無用為有用、變廢為寶,有效節能環保,對環境美化尤其是建設生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地處我國中部,人口眾多,經濟欠發達,人均資源相對較少,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重化工型產業在全省仍占有主導地位。近年來,湖南省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在這個進程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被擺在突出位置,循環經濟建設將更加走向深入,節能減排仍將是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資源綜合高效利用在建設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中的核心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再生資源行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開發“城市礦產”,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對湖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依照國際通行的發展中國家廢棄物可再利用價值占GDP比重5%的測算方法,湖南省在2010年實現了1.5萬多億元GDP,所產生的再生資源,其潛在可加工利用價值可達750億元以上,按照全省13%的年均GDP增速測算,“十二五”時期末,湖南省潛在可利用再生資源價值將達1300億元。根據相關數據分析,目前湖南省每年僅廢鋼的交易量就達150萬噸,交易額45億元;廢銅30萬噸,交易額180億元;廢紙500萬噸,交易額80億元;廢塑料450萬噸,交易額55億元;廢鋁20萬噸,交易額30億元;廢不銹鋼10萬噸,交易額20億元;且各類廢舊物資再利用的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這些數據只是可測交易量,實際上,其潛在可利用再生資源是這些交易數額的數倍,加之再生資源深加工利用階段成倍增長的附加值,這一產業的潛在可利用價值將遠遠大于我們所估計的數目,到“十二五”時期末實現千億元以上產值是切實可行的。
由此可見,“城市礦產”的開發利用是一項極具規模的大型產業,也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朝陽產業,有必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將其打造成繼機械、石化、食品、有色、輕工、冶金、建材之后,湖南省又一個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
鼓勵型的稅收政策。即對促進“城市礦產”開發的企業予以稅收方面的優惠。如在美國康涅狄克州,前來落戶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可獲得州級企業所得稅、設備銷售稅及財產稅的相應減免。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形成政策導向,促進企業重視對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也可以緩解企業在再循環過程中遇到的成本過高等問題。同時,對不利于開發“城市礦產”的企業征收額外的稅種,如征收新鮮材料稅,這樣也可以促使企業少用原生材料,多進行再利用、再循環。
強有力的投資導向。政府投資要很好地發揮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于促進“城市礦產”開發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較好地運用政府優先購買政策,制定優先購買節能產品、再生產品的綠色購買政策。如美國幾乎所有的州均有對使用再生材料的產品實行政府優先采購的相關政策或法規。通過政府的購買行為,促進有再生成分的產品在政府采購中占據優先地位,從而在全社會倡導使用。
結合湖南省實際,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和鼓勵再生資源產業加快發展,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大勢所趨。
合適的開發模式。發展再生資源產業主要在網絡,關鍵在企業,核心在項目,平臺在園區。西方國家對開發“城市礦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運行模式,取得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一類是通過園區運作開發。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是目前世界上開發“城市礦產”最為典型的代表,這個工業園區的主體企業是電廠、煉油廠、制藥廠和石膏板生產廠,它以這4個企業為核心,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生產中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產生量和處理的費用,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形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另一類是通過社會層面開發。日本強調開發“城市礦產”,建立循環型社會。靜脈產業的概念最早也是日本提出來的。日本有全面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其資源再生系統由3個子系統形成:廢物回收系統,廢物拆解、利用系統以及無害化處理系統。通過這三大子系統實現了三“R”原則,即資源再利用、舊產品和舊零件再循環以及減少廢棄物。
湖南省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要從“再生資源利用”階段向“資源高效利用”階段轉變,逐步提高能源循環利用、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裝備水平,逐步形成完善的技術體系,推動廢棄資源、能源再生利用循環體系的發展。要促使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建立有效運行機制,引進或培育一些具有先進的處置技術的企業,并積極鼓勵和支持再生資源行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盡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再生資源產業的技術支撐力和市場競爭力。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堅決關停并轉那些設備技術落后、資源不足、經濟效益較差的加工企業。同時,政府應進一步暢通信息技術的渠道,建立開發“城市礦產”的信息系統,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再生資源行業的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
千億級數字背后,不僅是產業規模的急劇擴張,更體現了技術提升、人才匯聚的高層次內涵。
發展再生資產產業,不僅需要資金、技術等方面對產業的支持,更需要一整套綜合配套措施。依托本地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找準再生資源產業培育方向,明確定位,科學布局;建立目標考核管理機制,將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列入相關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對重點再生資源基地重點項目、戰略創新和配套措施等進行產業與科技攻關;在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扶持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相關專項資金的同時,加大地方政府投資力度,設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和獎勵等方式,用于扶持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壯大;引導金融機構對再生資源產業提供貸款支持,形成國家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社會資金準入、基金資助、企業自主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對新建再生資源產業項目用地,優先使用用地指標;制定相應的稅收扶持政策支持產業發展,如江西省為扶持再生資源企業發展,將增值稅從省、市、縣留存的47.5%中獎勵32%給企業,省、市、縣留存15.5%,城建稅、教育附加稅全部獎勵給企業;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在規范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基礎上,通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合作建設的方式,形成以回收站點為基礎,集散市場為依托,分揀加工利用為方向,點面結合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盡快完善全省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并重點建設一批大型區域性再生資源集散加工基地,以推進全省再生資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構建優勢產業特色突出、技術研發水平一流、空間布局高度集約、載體服務功能完善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需要在科學規劃、分步推進的基礎上,采取綜合配套措施。
(作者系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理事會副主任、研究員、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