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珍
(連云港市高級技工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探析及維護措施
孫秀珍
(連云港市高級技工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6)
只有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中職教師職業角色和所面對的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就目前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維護措施。
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維護措施;影響因素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的 《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可以說,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職業教育正逐步走向普及化和市場化。但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給中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對中職教師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少中職教師對這一轉變難以適應,從而出現很多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對中職教師知識、技能的正常發揮產生很大影響,進而直接影響到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對中職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維護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對自身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水平。《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心理健康解釋為“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得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絕對狀態”。可見,心理健康是一個內外統一的持續的過程。它協調內外,使個體能適應環境并得到發展。
教師作為特殊的職業群體,其心理健康標準既要遵循一般人所必備的心理健康品質,又要體現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而中職教師又是教師這個群體的特殊群眾,他們面對的學生也是個特殊的群體,因此,中職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相關調查研究發現,中職教師的心理健康必須具備如下標準:有效的智力活動、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和諧、自我意識正確、適應能力良好等。
來自社會的壓力 教師被社會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標準來要求和約束,中職教師面對的基本全是未成年的學生,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更高。由于職業的特殊性,中職教師對學生要始終保持微笑和心平氣和的態度。即使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也不能發泄內心的不滿,長時間的壓抑必然會給教師帶來心理上的困惑。作家畢淑敏說過:一個人偽裝得有多像,付出的代價就會有多大。教師這個職業面對學生,很多時候需要“偽裝”,“取悅”學生而苦了自己的心理。
來自工作的壓力 學生的教育難度增加是導致中職教師工作壓力大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高熱”已經影響到中職生源的質量。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畢業而沒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存在文化基礎比較差、厭學、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差、易沖動、不良行為習慣多等特點。中職教師不僅要進行專業技術的教學,還要全方位地對這些學生進行品行教育和日常管理。有些時候教師的付出得不到學生的理解,使很多教師的成就感受到挫傷,出現工作倦怠等反應。另外,中職學校專業與課程門類繁多,而且隨著人才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造成教師工作量大幅增加,教學任務過重。
來自自身發展的壓力 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和快速發展,社會及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雙師型”教師、名牌教師、專業負責人、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在工作之余進行學歷提高和職稱晉升等。目前,職業技能大賽已被提到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位置,教師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如不能正確處理好教育教學與競賽的關系,不能正確認識技能大賽的目的,必將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困惑。
來自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壓力 近幾年高校擴招和普高熱的升溫,對中職學校的生源造成了很大影響,中職生源的質量和數量急劇下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負擔著學校的招生宣傳任務,須完成學校的招生計劃。一些實力差、缺少競爭力的中職學校開始出現生存困難,規模縮小,甚至合并和資源重組,出現教師過剩現象。競聘上崗、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給教師帶來了很大壓力。
來自就業市場的壓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就業單位對人才需求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技術工人不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文化基礎,還須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有團隊協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中職教師的責任越來越大,不僅要教學生做人,還要教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項目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等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學生,繁重的任務勢必造成中職教師心理壓力大增。
把握自我意識,完善內心和諧 作為中職教師,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職業的要求。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以及共情能力。只有正確把握自我意識,才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形成完整的個性,具備健全的心理。自我意識不僅是人自身的意識與行為,也受人與人之間關系影響。中職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等應有適當客觀的評價;善于彌補自身的缺陷,發展自身潛能;尊重他人,承認他人與自己不同。中職教師的價值在教書育人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須深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熱愛教師職業,關愛學生。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中職教師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面對如此繁重的付出,很多教師會有不平衡感,受到經濟利益的沖擊,感覺教師這個職業的經濟回報不足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會產生職業倦怠。此時此刻,教師要找到自身的支撐點和平衡點,找到從事教師職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產生高度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
調整期望值,提高自信心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博學的、高尚的、無私的、智慧的,這些“高帽”給中職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中職教師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完美,希望在學生面前的形象完好,隨時隨地接受著監督。其實,教師也是平凡人。隨著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對中職教育的成果期望很高,但由于受到經濟的限制和生源質量的影響,往往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對自己所培養的對象設定的目標如達到了,自信心會增強,一旦達不到,就會受挫,容易失去工作熱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學會適時調整期望值或延遲期望的實現,對沒有實現的目標、沒有教育好的學生要分析原因,不要急于求成。通過進一步的嘗試,或許就會收獲成功的自信。
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廣泛的興趣 對中職教師而言,教書育人是工作的核心,工作是人生的主要內容,但是要記住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在工作過程中,要注意自己個性的培養,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自我評價,不能人云亦云。個性上的弱點往往是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中職教師要學會揚長避短,保持良好、穩定的心理狀態。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要在工作之余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能夠把一切煩惱拋在腦后,這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熱情和人際交往能力。
學會建設性地宣泄和排解不良情緒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中職教師來自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壓力很大,必然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不良情緒長時間積累將會影響中職教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職教師要學會適當宣泄和排解不良情緒。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在身體方面,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的空氣,靠自然的力量來放松自己的身體和心情,開闊心境。二是從心理上放松,找朋友聊聊天,傾訴衷腸,必要的時候甚至可大哭出來,或用日記宣泄一些不良情緒,或聽聽音樂等,讓自己從工作的壓力中走出來。換一個視角看世界,會發現別樣的風景。
獲得組織和社會的支持 中職教師面對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和認同感還不夠成熟,不善理解教師的教導和付出,叛逆感強烈。每天都會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著中職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此時,中職教師更需要組織的理解和鼓勵,需要社會的認可和支持,需要家人的關心和體諒。社會要重視中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校領導要全面認可教師的勞動和付出,給教師適當的物質和精神鼓勵,讓教師感受到成就感。教師要學會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拓寬自己的生活接觸面,豐富自己的生活。
總之,中職教師面對的學生是個特殊群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只有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技能人才。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是目前中職教育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關心和重視。
[1]馮利.探索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職業技術,2007,(4).
[2]彭麗華,彭艷華.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尷尬 [J].教育與職業,2007,(13).
[3]孫井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緩解職業倦怠[J].吉林教育,2009,(3).
[4]喬芬,劉曉春.淺議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J].職教論壇,2009,(32).
[5]魏宏.職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師,2009,(20).
G715
A
1672-5727(2011)04-0075-02
孫秀珍(1974—),女,江蘇連云港人,工學碩士,連云港市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維修電工技師,電子裝接工技師,主要從事電工電子專業的專業課教學。
*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勝任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09zcj139)和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高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0958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