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芙蓉 龔迎春 王 朗(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 萬州 404020)
醫藥高職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張芙蓉 龔迎春 王 朗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 萬州 404020)
醫藥高職院校化學教師專業發展在社會認同感、課堂教學、跨專業知識、科研等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只有把握機遇、順應潮流、超越自我、融入醫藥課程、整合化學課程、主動進行校內外聯合與交流,其專業發展才能得到保障。
醫藥高職;化學教師;專業發展;挑戰與機遇
教師專業發展通常包含兩層涵義:一層是“教師專業”的發展,另一層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從后一層意思講,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的專業素質不斷提升的過程,這種素質包括專業理念(如職業理想、精神和情意)、專業知識(如通識知識、教育理論和學科知識)、能力結構(如自我監控能力、教學行為與策略)。醫藥高職院校化學教師專業發展所涉及內容更加具體、更加具有專業性和交叉性。
無法回避的醫藥專業培養目標 醫藥類高職院校涉及化學課程的專業主要有藥學、藥物制劑技術、藥品質量檢驗、中藥、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化學制藥等。這些專業均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程度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不同專業培養目標不同,化學教學的側重點也不相同,這就要求化學課程教學目標須分別和不同專業相對應。如對《無機化學》課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識,藥學專業應側重藥理、毒理、藥物配伍與使用等問題;藥物制劑技術專業應側重性質、合成、保存等問題;檢驗專業則應側重性質、定性或定量鑒別等問題。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測評等方面均要做相應調整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
化學教師的社會認同感面臨超越自我的挑戰 目前醫藥高職院校的化學教師通常是普通理工院校化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擁有系統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是他們專業素質的主要特征。但是,醫藥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的醫藥領域的專門人才,不是化學領域的專門人才。化學教師的角色和使命發生了轉變,不再是為化學專業服務,而是讓化學為醫藥服務,按照“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的原則讓化學教學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化學課程不處于專業課程設置的中心,化學教師也不處于教師隊伍的核心,化學似乎是“小學科”,化學教師及其教學難以得到更多的關注。這種被淘汰的感覺往往會強烈困擾熱衷于化學教學的化學教師。感情越深,受到的考驗越嚴峻。如何超越自我,重新思考并進行角色定位,是每一位身處其境的化學教師必須面臨的挑戰。
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面臨“魚與熊掌”的抉擇 通常認為,專業知識豐富的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傾囊相授。然而,在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時,化學教師必須學會控制,利用有限的時間圍繞化學在醫藥領域的不同應用展開教學,對相關性較小內容,無論多么精彩,也必須進行“魚與熊掌”的抉擇。這樣,他們的許多知識似乎學無所用,徒然浪費了曾經付出的大量學習精力和心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知識會逐漸被淡忘。因此,有個問題是處于不同教學崗位的化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那就是:如何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保持和提升。
化學教師的跨專業知識漏洞亟待彌補 醫藥高職院校許多專業課程都涉及化學知識和技能。化學教學如能與相關專業課程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明白所學化學知識在日后專業課中的具體應用領域,那么,他們就能克服通常醫藥專業學生所共有的畏難心理,更加主動地學習化學。因此,化學教師不但應具備完整的化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盡可能地掌握醫藥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目前的化學教師還很難做到這一點,化學教師的跨專業知識漏洞亟待彌補。
化學教師的科研受限 醫藥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科研條件有限,在人、財、物方面主要向醫學、藥學領域傾斜,化學領域的科研很難得到學校的政策支持。化學教師通常只能在課程改革方面進行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對于化學與醫藥結合的交叉領域研究只能是望洋興嘆。
G715
A
1672-5727(2011)03-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