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華,胡雙豐
1.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浙江寧波 315100;2.寧波市藥品檢驗所,浙江寧波 315040
歐當歸(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又名保當歸,系傘形科歐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957年,當歸緊缺時從保加利亞引種,在我國河北、北京、山東、河南、內蒙古、遼寧、陜西、山西及江蘇等地均有栽培[1-2]。歐當歸以干燥的根入藥,早為德國藥典所收載,香氣特異而渾濁,性甘、味微辣、微甘而有麻舌感,具有利尿、健胃、祛痰、治療婦科病等功效[3]。歐當歸具有栽培容易,生長期短(1年即成)的特點,做為正品當歸的偽品[4-6],對當歸有很大的沖擊[3,6]。本文就歐當歸的形態特征、藥材性狀、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加以闡述,并對今后研究工作提出見解。
植株高達150 cm以上,呈圓錐形。根系發達,主根粗長,常具多個莖,直立,光滑,淺灰綠色;葉為2~3回羽狀復葉,葉柄長達22 cm,基部成鞘狀;小葉片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裂片邊緣有缺刻?;ǔ庶S色或黃綠色,花瓣為橢圓形,圓鈍,頂部短而內折。復傘形花序頂生,傘幅多達15個以上,小傘形花傘達30個以上。果實背腹扁壓,果棱有窄翅,翅近相等。雙懸果,褐黃色或暗褐黃色[7]。種背面略拱起,具3條隆起的肋線,兩側延伸成薄翅狀,腹部則彎曲成弧形,中間常存一條細線狀懸果柄,與果實頂端相連,種子長5~6 mm、寬2~4 mm、中心厚0.7~0.8 mm,千粒重2.55 g。6月初開花,花期為30 d[8]。
根呈圓錐形[5],頂端有3~7個莖痕,通常中央一個較大,故又稱多頭當歸。表面顏色較深,根頭膨大,并不具環紋。根條粗長,支根發達,大多有10余條,多平直。主根質地糠松,稍顯干枯,油潤性較差。切面皮、木部均有裂隙,韌皮部油點較少,且油點色澤較淺;木部金黃色或黃白色,疏松呈海綿狀,有的呈空心狀。香氣特異而渾濁。味辛辣、微甘而有麻舌感。顯微鏡下可見:維管束中射線細胞1~4列;導管大多3~5個相聚,密集地呈放射狀排列;薄壁組織內含大量淀粉粒,尤以皮部和射線為甚[6]。
歐當歸含多種揮發油成分,主要為藁本內酯(ligusti-lide),約占 35%[10];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約占 13%;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約占 11%[11];香茅醛(citronellal),還含亞丁基苯酞 (butylidene phthalide)、 正丁基苯酞 (butylphthalide)、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當歸二內酯(ange-olide)、洋川芎內酯(senkyunolide)、蕓香苷(rutin)、山柰酚-3-O-蕓香苷(kaempferol-3-O-rutoside)、異槲皮素(isoqrercetin)、紫去英苷(adtragalin)、阿魏酸(ferulic acid)、苯甲酸(benzon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腺嘌呤(adenine)、蔗糖(sucrose)等。薄層色譜表明尚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煙酸(nico-tinicacid)和氨基酸等。 此外,本品尚含5種新的藁本內酯二聚體(ligustilidedimer)。
歐當歸的主要成分為藁本內酯[12]。研究表明其水浸膏及揮發油具有抑制子宮節律性收縮,對抗乙酰膽堿對子宮和腸道平滑肌的痙攣作用。無水乙醇提取物有雌激素樣作用[10]。
日本東北農業研究中心的專家發現,歐當歸的葉子里含有較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因而具有食療作用。這家農業科研機構的科學家經過化驗分析,確認了歐當歸的葉子和綠白莖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成分,如綠原酸、櫟精等。在每百克歐當歸的葉子里,綠原酸的含量卻高達200~400 mg?;钚匝鯐p傷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質等,而導致癌癥等各種疾病??寡趸煞謺p少活性氧的產生,因此能防止這些疾病的發生。
Mire Zloh等人報道,歐當歸提取物中的丁二炔類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抗分枝桿菌活性的作用。
根據文獻報道,國內對歐當歸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70年代。近年,對歐當歸的報道主要集中在與正品當歸的鑒別方法中[5,6,15-17]。歐當歸在國內有大量的種植,常作為當歸的偽品,因此有必要采用現代科學方法對歐當歸的化學成分和藥理用作進行深入研究。
早年,歐當歸作為當歸的代用品被引入國內。雖然在1983年,國家衛生部藥政部門曾明文規定不能以歐當歸代當歸藥用。但該藥具有栽培容易,生長期短(1年即成)的特點,至今市場上仍有歐當歸飲片或摻雜混用的情況。因此為了規范藥材市場,使人們能夠安全合理使用當歸和歐當歸,對于當歸和歐當歸的藥用價值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近年來關于歐當歸提取物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鮮有報道,對歐當歸很多化學組分的構成尚不明確。相信隨著現代分離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化合物可得到成功分離和鑒定,結合現代藥理學和生物學技術,歐當歸揮發油及其成分的研究將取得更多的發展。歐當歸不僅在我國有大量種植,在歐洲也有種植和使用。因此對歐當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對豐富和發展我國乃至世界醫藥事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1]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中科院植研所.中藥鑒別手冊(第二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151.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5卷)[M].上海:上??萍汲霭嫔?1999:5157.
[3]孫紅梅,張本剛,齊耀東.當歸藥材資源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3):437-441.
[4]常效琳.當歸與歐當歸的理化鑒別[J].山東中醫雜志,1989,2(8):45.
[5]胡雙豐.歐當歸不可代替中藥當歸藥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4):41-45.
[6]李海洲,張紅波,許云.當歸及其易混品的鑒別[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614.
[7]董天昌,孫偉,唐學軍.歐當歸種植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5,8(4):26-27.
[8]郝近大,謝宗萬.實用中藥材經驗鑒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06.
[9]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859.
[10]方洪鉅,呂瑞綿,劉國聲,等.揮發油成分的研究Ⅱ中國當歸與歐當歸主要成分的比較[J].藥學學報,1979,10(14):617-623.
[11]Samiee K,Akhgar MR,Rustaiyan A,et al.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s of Ferulago carduchorum Boiss and 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J].J Essent Oil Res,2006,18:19-22.
[12]Liu CX,Xiao PG,Li DP.Moder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aal plants[M].Hong Kong:Hong Kong Medical Publisher,2000:166-169.
[13]劉娟.歐洲香味蔬菜珍品[J].山東食品科技,2004,6(8):15-17.
[14]Zloh M,Bucar FS.Gibbons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on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atural product polyacetylenes[J].Theor Chem Acc,2007,117:247-252.
[15]李明.當歸及其混偽品的過氧化物同工酶電泳鑒別[J].中藥材,2000,4(23):200.
[16]李敏,葛蘊萍.正品當歸及常見偽品的鑒別[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3,5(101):88.
[17]孫淑英.中藥當歸及其偽品鑒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