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海弟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廣東湛江 524003
臨床藥學是醫藥結合,探討藥物臨床應用規律,實施合理用藥的一門藥學分支學科。是以病人為對象研究藥物及其劑型與機體相互作用和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旨在用客觀科學指標來研究具體患者的合理用藥。其核心問題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臨床療效,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與合理[1]。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率先建立了“臨床藥學”這一新興學科,把過去傳統的藥學教育重點在“藥”轉向重點在“人”。醫院藥學工作者除應完成傳統的藥品供應、分發等工作外,還要參與到臨床用藥工作中,通過藥師進入臨床、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協助醫師提出個體化給藥方案,并通過監測患者的用藥過程,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臨床療效[2]。由于美國藥學界的成功實踐,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日本等也都紛紛效仿。目前大多數醫藥學人士都認為這是醫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醫院藥學工作者就提出應重視臨床藥學的問題,并建議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開展。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藥學會先后舉辦多次學術會議,1983年11月在成都召開了“全國臨床藥學工作座談會”。國內醫藥市場隨著改革開放得以發展繁榮,尤其是近幾年藥物動力學、生物藥劑學、基因工程等新興學科的開展,也由于藥品管理體制的逐步規范,醫院的合理用藥才獲得醫藥界的重視。此后10多年來,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臨床藥學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1991年國家衛生部在醫院分級管理文件中,規定三級醫院一定要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并列出治療藥物監測項目,進一步推動了臨床藥學的發展。1999年國家衛生部頒布了《醫院藥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規定在兩個階段共5年的最后一年培訓中,進行臨床知識培訓,參加臨床科室的實習,包括查房、會診和藥物治療。2002年1月,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了《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臨床藥學工作應面向患者,在臨床診療活動中實行醫藥結合。臨床藥學技術人員應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方案設計,建立重點患者藥歷,實施治療藥物監測,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度”。這是第一次在政策法規上明確了臨床藥師的職責及臨床藥學工作的內容和目標。臨床藥學在我國從無到有,并由大城市醫院發展到全國不少縣級以上的醫院。各級各類醫院在不同水平上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臨床藥學實踐,但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在地區間、醫院間存在明顯不平衡。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一些條件好的醫院已開展了藥物生物利用度、治療藥物濃度監測和不良反應監測等工作[3],但大多數尤其是“二甲”及以下的醫院還尚未開展。所以,不可否認,我國醫院的臨床藥學工作開展比較緩慢,基本停滯在初級階段。針對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現狀,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措施。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改革項目《臨床藥學課程體系與內容的研究》已完成并組建了臨床藥學課程群,教材《臨床藥學各論》已出版發行。此外,多項藥師培訓班、臨床藥物新進展學習班給了臨床藥師更多地了解、接受和掌握臨床藥學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繼續教育包括有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多種模式的開展,這些有利政策、發展良機給予臨床藥師極大的鼓舞和信心,給臨床藥學工作創造了極其廣闊的空間和發展機遇。
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有一些三甲醫院已試點開展了臨床藥學工作,但臨床藥學的教育發展緩慢,滯后嚴重,臨床藥學人才緊缺[4]。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一些高等醫學院校(如華西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才相繼開始設置臨床藥學本科專業,同時臨床藥學的師資方面也嚴重不足,這一現狀極大地制約著臨床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有,在各醫院工作的廣大藥師大多數是中專或大專畢業,他們存在學歷低、藥學理論知識薄弱、臨床醫療知識缺乏等特點。很多醫院對藥師的培養不夠重視,藥師對臨床藥學知識的學習,只能靠聘請專家講座或參加一些短期培訓班,未能做到有系統、有計劃地培訓和繼續教育。臨床藥學人才的緊缺和藥師繼續教育方面的不足,制約著我國臨床藥學的發展,使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很難走上一個健康、持續和快速發展的軌道。
國家法律法規方面的支撐,是順利開展每一項工作的重要保證。雖然在2002年1月,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明確了臨床藥師的職責及臨床藥學工作的內容和目標,但是暫行內容也不太明確、詳細和完備,因此實踐工作很難操作。例如:具體哪一年、哪一級醫院、哪些地區的哪些醫院必須開展哪些方面的臨床藥學工作,沒有開展的必須承擔哪些責任等,醫療機構依照什么政策加強臨床藥學工作的進行,都有待政策和管理上的進一步完備與保障。廣大臨床藥學工作者的責、權、利也有待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明確。
由于《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的暫行內容也不太明確、詳細和完備。很多醫院特別是一些二甲醫院以下單位的領導,對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重視不夠,認為臨床藥學工作可有可無,臨床新技術新項目才是醫院工作的重點,“重醫輕藥”的現象在絕大數醫院中普遍存在。有的單位,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只是追求形式,盲目派人到臨床去,把藥師“下臨床”自喻為臨床藥師。由于領導重視不夠,藥師就得不到臨床藥學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藥師就缺少臨床藥師所必備的醫學知識及臨床藥物治療的能力,使業務能力和經驗尚未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普遍認可和支持,導致互相間的不信任、不配合,或分工不清,責任心不強等,這些因素導致“臨床藥師”在臨床屢遇紅燈[5]。此外,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固有觀念影響著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和臨床藥師制度工作的進展。在我們國人印象中固有的觀念認為,藥師只是從事發藥的工作,與臨床治療工作根本沒有關系,臨床只是醫生的事。這種傳統觀念的轉變,對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綜上所述,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目前還處于部分領導不重視、改革不積極和發展緩慢的局面。
我國臨床藥學工作出現發展緩慢、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以臨床藥學人才緊缺有莫大的關系,而臨床藥學人才的緊缺、知識結構方面的缺陷與我國藥學教育模式、專業設置息息相關。從數量上比較,美國在1997年臨床藥師已占醫院藥師總量的 38%以上,而我國只占5%;從教育方式上比較,美國的高等藥學教育包括課程設置、實習教育和繼續教育等,美國的臨床藥師培養是6年的大學教育加2年的臨床實踐培訓,所有的臨床藥師均為藥學博士[6]。經過系統學習和培訓,具備了深厚的臨床理論和一定的臨床經驗,有能力與醫護人員、患者交流知識和參與臨床診治和藥物治療,而我國大多數院校設置四年或五年制臨床藥學本科專業,極少院校設置臨床藥學碩士專業。所以,我國的臨床藥學與發達國家臨床藥學的水平差距很大,臨床藥師培養的任務非常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從教育體制上做大動作。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改革現有的專業設置,做好長遠的人才培養規劃,參考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制訂符合我國醫學教育和藥學教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以期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臨床藥學人才,以滿足我國衛生事業的需要,促進我國臨床藥學工作的順利發展[7]。
加強臨床藥學法律法規和臨床藥師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是臨床藥學工作得到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根據我國臨床藥學和試點情況和現狀,進一步建立健全臨床藥學工作方面的體制,行政管理部門要制訂更加完備的實施制度、法律和法規。根據國內實際和實踐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總結制訂一系列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的政策和操作規程。完善的臨床藥學法律法規,讓醫院領導做到有法必依,做真正重視,認真貫徹落實臨床藥學的任務和工作重點。完善的臨床藥學法律法規,使廣大藥學工作者,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完善的臨床藥師制度,讓廣大藥學工作者做到責、權、利清楚明確,讓臨床藥師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自已的一技之長,將藥學與臨床密切結合,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提高醫療水平。
一個國家的臨床藥學工作發展,與國家的臨床藥學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健全息息相關,而一所醫院的臨床藥學工作的發展和領導的觀念密不可分。單位領導對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的意義、重要性必須有正確的認識,臨床藥學工作是經過國內外幾十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的一種行之有效藥學改革,是必經之路。領導的重視,必然加大經費投入,建立相關的工作管理制度,以促進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領導的重視,必然會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加強現有藥師隊伍的系統培訓。由于臨床藥學教育發展緩慢,臨床藥學專業人才短缺,故我國絕大多數的醫院都是對現有的藥師進行臨床培訓和繼續教育,逐漸“臨床化”和不斷升級。由于現有的廣大藥師對臨床醫學知識存在嚴重缺乏,故如何對現有人員進行業務提高是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前提。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人才培訓:①選派一些高學歷、高職稱、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中青年藥師到全國性的臨床藥師培訓基地進行脫產學習。②聘請醫學專家進行教學輔導。③采取醫院及科室內部教學交流相結合的方法,挖掘在職專業技術人員自學潛力的優勢。然后再通過參與查房、會診及病案討論等繁多實踐,從工作中汲取經驗,不斷學習和完善自我。同時醫院要制訂好激勵機制,做到獎罰分明,為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做好充分的人才保證。
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固有觀念影響著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的進展。廣大患者的傳統觀念是,藥師只是從事發藥的工作,與臨床治療工作根本沒有多大關系,臨床只是醫生的工作。當臨床藥師參加臨床查房、會診及病案討論時,可能廣大患者,甚至醫護人員都會感到不習慣,這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故擴大臨床藥學工作的社會影響,擴大臨床藥學及臨床藥師的社會認知度是臨床藥學工作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國家主管部門應加強對臨床藥學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傳媒,如:報刊、電視和網站等對臨床藥學及臨床藥師工作進行廣泛宣傳,提高社會認知度。各級醫療機構要一方面安排臨床醫師長期扎根臨床一線,與患者及醫、技、護人員進行全面接觸和深入交流,通過切實有效的服務,樹立臨床藥師形象。有了良好的社會認知度,才能發揮好藥學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化學合成、生物工程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制藥工業突飛猛進,成千上萬種藥品源源不斷地應用于臨床,因此藥物使用和選用的復雜問題也隨之而來,同時,隨著新藥的增加及不良反應的增加,藥療失誤率增高。實施臨床藥學服務、建立臨床藥師制度是避免不合理用藥和防止濫用藥物造成的危害的迫切需要,是減少藥源性疾病發生、提高藥物治療水平和醫療質量等的有效舉措,是我國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國策之一,是醫院藥學專業化高水平發展的必然方向。雖然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開展起點低、發展速度慢,但隨著國家臨床藥學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臨床藥學教育模式的改革、醫院領導的重視和廣大臨床藥師的努力,我國的臨床藥學工作將會走上一個健康、持續和快速發展的軌道。
[1]李煥德,程澤能.臨床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
[2]李春榮.臨床藥師在醫院藥學服務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0):171-172.
[3]鄭祥云,陳坤全.臨床藥師在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16):152.
[4]胡銀環.我國藥學人力資源的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中國藥事,2004,18(3):165-166.
[5] 于星,蔡鴻生.臨床醫學“現象”解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4,24(12):778.
[6]胡晉紅.醫院藥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86-187.
[7]陳志良.中國臨床藥學的路徑與策略—臨床藥師的培養與實踐[J].今日藥學,2010,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