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榕 ,林 寧
1.福建省福州機場邊防檢查站衛生隊,福建福州 350209;2.福建醫科大學省立臨床學院福建省立醫院超聲科,福建福州 350001
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疾病,近年來上升的趨勢,已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病。非均勻性脂肪肝為脂肪肝的一種特殊類型,超聲檢查對脂肪密度差別的敏感性,因此超聲為這種病變的診斷提供了手段[1]。本文對60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超聲診斷資料作回顧性分析,探討其特點,現報道如下:
2009年1~12 月60例非均勻性脂肪肝患者[穿刺活檢及術后病理證實14例;CT增強掃描證實16例;B超診斷結合資料初診為非均勻性脂肪肝,經隨訪6~28個月排除肝內占位性病變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25~64歲,平均(46.56±12.56)歲。
超聲儀器:西門子Prima二維凸陣成像儀,探頭2.6~5.0 MHz;東芝32B線陣成像儀,探頭3.5 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檢查,對肝臟進行縱切、橫切和斜切掃查,觀察肝臟實質回聲的強弱、均勻與否,肝內管道系統回聲情況,發現局限性回聲區別則詳細記錄其位置、范圍、形態、內部回聲性質等特性。
①葉段型脂肪肝:聲像圖表現為回聲增強區符合肝臟的解剖葉段劃分,邊界與肝靜脈一致,其余無脂肪浸潤的肝臟葉段回聲正常。②團塊型脂肪肝:聲像圖表現為一個或多個回聲增強區,形態欠規整,但邊界清晰,其余肝實質回聲正常。
60例均為相對獨立的異常回聲區,聲像圖表現為肝內可見其大小不等,小的呈小片狀,大的占據整個肝段甚至肝葉的回聲異常區,其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呈不圓形、卵圓形、三角形、片段形等;內部回聲多數均勻,多為強回聲,管狀結構變細或顯示不清,病灶無球體感,無明顯聲暈,無占位效應。符合葉段型脂肪肝的48例,符合團塊型脂肪肝的12例。
正常肝內脂肪占肝重的3%~4%,由于肝臟脂肪代謝障礙,脂質穩定態性失調,肝臟攝取游離脂肪酸增加,內源性合成增多,線粒體氧化障礙,如果脂肪含量超過肝重的5%即為脂肪肝,脂肪肝的脂類主要是三酰甘油,也稱為肝脂肪變性或脂肪浸潤,肝內病理改變多呈彌漫性,當肝組織內脂肪分布不規則,堆積于肝的一葉、幾葉或局部時,則稱為局灶性脂肪肝,其發病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是由多種疾病和原因引起,與肥胖、糖尿病、飲酒、任何原因所致營養不良等因素密切相關[3]。脂肪肝輕者無臨床癥狀,重者可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4]。脂肪肝如能進行有效的治療,包括低脂飲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及服用降脂藥物,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5]。
因此,早期診治對阻止脂肪肝進展和改善愈后十分重要。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超聲可基本判斷肝內脂肪的分布,作出了彌漫性及局灶性脂肪肝的診斷,已成為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診斷的首選方法[6]。
脂肪肝病理大體觀察為肝臟體積稍有腫大,外形多無改變,邊緣圓鈍,質地較硬,非均勻性脂肪肝大體改變不明顯,鏡檢肝全部或部分細胞內有大量脂肪顆粒,出現類脂空泡。臨床上多無自覺癥狀或可有輕微消化道不適癥狀。脂肪肝患者由于肝細胞內有大量脂肪顆粒,脂肪顆粒對超聲波能量吸收增加,并產生散射作用,因此局部肝組織回聲增強,與正常肝組織界限明顯,或整個肝臟回聲增強,局部回聲減低,遠場肝實質光點衰減明顯或不明顯,肝內管道結構可正常或不明顯[7],常見的聲像圖表現多在門靜脈主支周圍呈彌散的斑片狀或數個團狀局灶性的回聲異常區。通過本組資料觀察發現,局灶性脂肪肝最具特征性的聲像圖改變為:病灶無球體感,無明顯聲暈,無占位效應,病灶密度較為均勻,但是對非均質浸潤型中聲像圖表現為類圓形或橢圓形的低回聲音區或局限浸潤型表現為增強回聲團時,需要與肝臟惡性腫瘤進行鑒別診斷,應進一步檢查以獲得明確診斷,必要時應作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活檢組織學予以確診[8]。
綜上所述,局灶性脂肪肝的超聲診斷有其聲像圖特點,可以比較準確地進行診斷,且操作簡便、檢查無創,具有經濟、迅速優點,因此是首選檢查診斷方法。根據超聲探查和對血脂的分析,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可以對局灶性脂肪肝作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對于局灶性脂肪肝的治療,超聲跟蹤隨訪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9]。
[1]瞿佐發.脂肪肝診斷、發病機理研究進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72-75.
[2]文宗萍.脂肪肝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1):32-33.
[3]張仲偉,林志謙,陳克敏.脂肪肝無創性影像學檢查[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1):78-80.
[4]陳寶海,柴傳英,劉衍秋,等.某醫院駐地健康體檢人群脂肪肝檢出結果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2):225-226.
[5]董森偉,王玉斌.某地區中老年體檢者高血脂及脂肪肝檢出率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06,23(7):852-853.
[6]李明霞,任伯緒.脂肪肝超聲診斷的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2):74-76.
[7]劉利平,董寶瑋,于曉玲.超聲造影對脂肪肝內低回聲病變病灶類型診斷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4):336-339.
[8]吳靜,王鐘音,鄭浩.非均勻性脂肪肝的超聲圖像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6,27(4):469-471.
[9]劉翠,李欣.腹部超聲在診斷老年非均勻性脂肪肝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6,5(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