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靜,謝書陽,岳 真,馬 穎
濱州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山東濱州 256603
如何提高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分析
商文靜,謝書陽,岳 真,馬 穎
濱州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山東濱州 256603
生物化學是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專業必修課,是基礎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生物化學是一門系統性、抽象性、與其他學科聯系性比較強的學科,且發展很快,目前高校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完整、系統地掌握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是當前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主要探討生物化學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方法和模式相結合,通過理論課教學和實驗教學方式雙重改革,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
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生物化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以及這些物質在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其理論和技術已滲透至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
生物化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抽象性,和其他基礎學科如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的聯系性較強,并且該學科的發展比較快,是一門比較難學的醫學基礎課。“死記硬背”是大多數同學在學習該課程時采取的學習方式,不能真正理解該學科的內容及學習該學科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的醫學院校仍舊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及“單向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受制于教師,學習缺乏自主性和能動性。為改善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及研究,初步討論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方向及方法。
1.1 PBL教學法
目前很多國家的教育家主張在醫學教育的各階段采取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方法,該方法的主要理念是用問題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相比較,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的學習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發展趨勢[1]。我國一些醫學院校正在逐步地引用PBL教學法,以達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且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生物化學的PBL教學可采用基礎問題為引導,組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學習。8~10名學生組成的討論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一定的臨床指標檢測,就某一常見事件——如“土豆在人體內代謝”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討論,經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自學解疑→論證假設”的邏輯過程獲取知識。使學習者在自學、討論過程中獲得廣博而靈活的基礎知識,并且提高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2]。在PBL實施過程中,學生由原來傳統教學法中的被動變為為主動,在具體問題中學習相應的醫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并且對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有較好的理解。經過PBL教學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較快地學會思考,有創新意識,能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但對于醫學基礎課程而言,PBL模式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PBL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要求較多的課時,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將班級分小組討論學習,對師資有較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醫科院校的課程教學不能滿足以上的需求,因此PBL模式不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需與其他教學方法相互補充,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2 病例教學法
病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病例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3],它旨在使學習者建構起廣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有效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重視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促使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是傳統教學不能做到的[4]。
該教學法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具體的案例將看似瑣碎、無邏輯性、抽象的理論知識聯系在一起,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臨床疾病的理解。對生物化學而言,代謝篇的教學尤其適合病例教學法。代謝篇的內容繁雜、抽象,涉及很多生物分子、生化反應和代謝途徑,并且代謝途徑間具有橫向和縱向聯系,形成一個復雜網絡,學生很難將其融會貫通??稍诖似乱氩±?,如糖尿病,充分利用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渴望,加入一些與臨床聯系密切的生化問題,使生化理論在臨床實際中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拓寬學生知識面,同時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5-6]。
1.3 網狀式教學法
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各個章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忽略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熬W狀式”教學方法貫徹“縱講途徑、橫講聯系、穿插調節、復習測試”16字方針,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本科目的物質代謝篇章為例,可引導學生以各類物質代謝途徑為“經”,以各類物質代謝之間的聯系為“緯”,將各物質的代謝反應式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系統的物質代謝網,從而使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熬W狀式”教學法可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穿插使用,使看似瑣碎、雜亂無章的內容完整緊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整合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有很多教學方法可供選擇,每種教學方法均有其不足之處,亦有其最適合使用的篇章,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不同的專業、班級、不同的篇章選擇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每種教學方法揚長避短,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列舉的適用于本科目的幾種教學法,可在各篇章中穿插使用。
2.1 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日益完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當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7]。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相應產生了多媒體輔助教學(mutimedia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MCAI)。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開展,可使得原本抽象、晦澀的理論,變得形象生動,其中課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赏ㄟ^課件的制作,將圖片、動畫、視頻等插入,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逼真,便于理解與掌握。而這對于生物化學的教學而言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抽象的分子結構、基因表達及其調控、分子生物學技術原理的教學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并可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信心。
2.2 試題庫和自測教學系統的使用
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設計一套網絡試題庫和學生自測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互動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自主地學習。學生可通過本校訪問生物化學網絡試題庫,教師則可以根據自主測試的結果來分析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課程教授內容和難易程度,學生在可以根據自主測試結果明確自身對相應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有重點地加強對特定內容的復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8]。
3.1 多開展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傳統的實驗課的授課模式是將實驗目的、內容、步驟、條件詳盡地告知學生,學生“照貓畫虎”地完成實驗,沒有自主思考的過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驗與學習平臺,在進行設計綜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查閱文獻資料,自行立題,設計實驗方案,指導老師對設計思路、實驗技術方案等提出建議、修改。通過報告會,學生修改和完善實驗設計方案。然后進入預實驗和正式實驗。最后進行結果分析、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還要聯系實驗場地、設施、實驗動物等。在實驗中,學生成為學習和教學的主體,主動思考,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并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
3.2 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
學生在課堂及實驗課上所學的畢竟是一些已被大家所共同認知的知識,但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及其相關的實驗技術,尤其是分子實驗技術發展迅速,不能在有限的學時內將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加入到科研項目中,師生一起探討、解決科學問題,一起分析、討論實驗結果。這樣學生不但接觸和了解了更多的生物化學相關知識,更是對生物化學理論和實驗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可使學生對科學研究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和對科研執著的精神。
[1]Mu JQ.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BL in medical education[J].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04,12(3):170-173.
[2]Michel MC,Bischoff A,Jakobs KH.Comparison of problem-and lecture-based pharmacology teaching[J].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4):168-170.
[3]江渝,鐘小林,康運生,等.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01,9(2):221-222.
[4]陳再蓉.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1):1031-1032.
[5]宋志宏,任明.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621-623.
[6]胡曉燕.淺析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J].中國醫藥創新,2011,8(5):146-147.
[7]王華強,李成標.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8,8:96-98.
[8]吳清華,馬文麗,朱利娜,等.生物化學在線網絡試題庫和自測教學系統的設計[J].醫學信息,2009,22(5):587-589.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SHANG Wenjing,XIE Shuyang,YUE Zhen,MA Yi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Binzhou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256603,China
Bio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of our nation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curriculums.Because biochemistry is a systematic,abstract and rapidly developing course,which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linical problem scenarios,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lleges,does not motivate medical students to study biochemistry.Hence,how to wak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motivation,and how to make them master the theories of biochemistry so deeply that they can use freely,are the important procedures in the reform of medical basic education.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like to mainly talk about the reform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s through combin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aching methods,which may be helpful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reform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
G642.0
C
1673-7210(2011)11(b)-131-02
濱州醫學院2009課程與教學方法專項研究項目(BYJYZ 200949)。
商文靜(1979-),女,講師;研究方向: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