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樹平,周秀晴,張伯恩
河南省駐馬店市衛生監督所,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衛生監督是加強各級衛生管理的重要措施,對預防疾病、保護環境和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有重要意義。衛生監督工作主要由各級衛生防疫組織通過檢查、監測等手段來實現。衛生監督是促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健康,近年來,職業病、水污染、非法行醫等時有發生,本文筆者主要對我國衛生監督體系的現狀和應對措施進行了分析,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衛生監督體系的發展提供參考。
衛生監督體系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秩序、是保障人們健康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各地衛生事件連續發生,如“口水魚”、“沸騰魚”、“人造蜂蜜”、“三鹿奶粉”、日本“毒餃子”事件等,各大媒體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報道,政府亦對其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關注和政府對其的重視。為了保證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和衛生安全,就要加強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利用法律法規充分保護廣大人民的健康和促進經濟的發展。
衛生監督體系是執行國家衛生法律法規,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維護公共衛生秩序和醫療服務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衛生監督體制的改革與發展為衛生事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將衛生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衛生監督體系與廣大人民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主要是由目前我國衛生監督體系中現存的各種現狀導致的,針對上述問題,我國衛生監督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陳竺在2008年全國衛生監督工作會議上曾經指出,我國整體衛生監督體制改革還面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政策不完善,保障措施不落實;二是各地改革進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執法一線的縣級衛生監督機構改革阻力大;三是由于職能轉變和觀念轉變不到位,衛生綜合執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四是各級衛生監督隊伍建設急需加強。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衛生監督體系改革進展順利,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市、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還不完善,執法主體和監督職能未明確,未形成統一的模式,檢測和監督工作不到位,分工不明確,顯示了我國衛生監督體系改革的不完善性。
許多相關企業的領導對衛生監督不夠重視,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滯后于經濟體系的建設,許多生產經營單位對衛生監督工作不配合,法律法制觀念淡薄,僅僅只能應付檢查即可,從業人員與消費者對衛生水平的認識不同、要求不同,自我保護意識差。
我國2004年《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中規定:衛生監督工作實行分級管理,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的人員編制,應當根據轄區人口、工作量、服務范圍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科學合理制定。侯峰忠[1]研究顯示,我國衛生監督人員的最低配置標準為1/萬,而低于此配置標準的有9個省。目前各地,尤其是偏遠的基層,人員配置數量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中還規定衛生監督人員必須具備以下要求[2]:①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②具備衛生監督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法律知識;③通過衛生監督培訓,且考試合格;④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目前,我國許多基層衛生監督人員素質不高,學歷偏低,專業比例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合格。
目前我國各地衛生監督體系的經費來源不同,差別很大[3],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衛生監督機構的辦公用房問題仍然存在,這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行的衛生監督體系有很大關系,衛生監督機構為國家的行政執法機構,各地政府部門應該給予經費保障,但是目前由于大多數地方的衛生監督機構的性質為事業單位,其經費嚴重不足,各地政府部門無法保證其經費的供給。
衛生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和取證器材是衛生監督工作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器材,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處理有很大幫助,然而目前我國有一半的省份裝備不能滿足需要,尤其是偏遠地區,衛生裝備嚴重不足。衛生裝備不足嚴重影響了衛生監督體系的作用,衛生監督工作有很強的技術性和科技性,然而很多地方政府部門對其認識不足,甚至有意削弱其經費供給和裝備補給,針對其問題,我國政府采取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給給予相關補助[4]。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康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而衛生監督工作和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民生和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我們要統一思想,圍繞民生問題,推進衛生監督工作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加快,衛生監督工作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和職業病、飲用水等關系到人們健康的事件不斷發生,這些問題是人民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其實關系到人們健康和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人們的健康和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對社會的穩定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加強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我們要充分認識衛生監督職責,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衛生監督職責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無論怎樣調整,我們都要正確認識其職責,做好各項監督工作,要更好地發揮各種優勢,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優勢,促進衛生監督工作的發展。我們一定要正確轉變觀念和職能,牢固樹立依法履職意識,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將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各級衛生監督部門要嚴格、認真履行政府的職能,重視公共衛生服務和監督,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事件,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權益,各地衛生監督部門要統一思想,明確職責,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促進衛生監督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我國衛生監督機構承擔著公共場所衛生、食品衛生、學校衛生、醫療衛生等的監督執法任務,現有人員數量不足以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務,不能保證衛生監督工作的順利完成,各地要根據具體情況增加衛生監督人員的數量。衛生部2011年印發了《衛生部關于切實落實監管職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了測算監督人員配置的參考標準,各地應根據標準完成人員配置[5]。
另外,我國衛生監督人員的素質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衛生監督工作的進程,各地衛生監督部門應嚴格提高監督人員的素質,提高待遇,廣泛吸納各種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對現有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提高隊伍的素質。對衛生監督人員制定學習計劃,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定期進行考核,并制定相關規定,創新培訓機制,以提高衛生監督人員的素質,培養一批高層次專家和大批適應綜合執法的復合型人才。
針對我國目前衛生監督工作中經費和設備嚴重不足的現象,各級政府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要積極配合衛生監督工作的開展,加大其經費的投入,保證設備充足并及時更換新型設備,保證衛生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衛生監督工作用房難題政府部門應幫助其解決,衛生監督工作是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政府部門應承擔起衛生工作中經費的籌措作用,保障衛生監督工作中的經費和設備問題。對于中西部地區,我國2004年出臺了《中西部地區衛生監督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各級政府應嚴格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衛生監督部門的執法力度,促進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為促進衛生監督體系的建設,要不斷完善衛生監督管理的法規標準,建立各種衛生安全綜合協調工作機制,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理順衛生監管職責,及時解決其中的不足之處,積極修訂各種法律法規,《衛生部印發2011年衛生工作要點》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衛生工作中的各項工作機制[6]。各級政府要完善制度,加強領導,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明確衛生監管部門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著力加強各級衛生防治和監管工作,認真開展有關衛生監測和調查工作,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各地要嚴格執行衛生監督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糾風工作責任制,加強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促進工作的落實。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團結奮斗,促進衛生監督管理體系的健康發展。
[1]侯峰忠.我國衛生監督體系現狀調研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6,13(6):410-413.
[2]衛生部令39號.關于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Z].2005-01-05.
[3]石濱,杜昌琦.衛生監督面對市場經濟的困惑[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9(6):327.
[4]韋光瑤.西部大開發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對策探尋[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2,18(2):102-103.
[5]衛生部.衛生部關于切實落實監管職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的意見[Z].2011-01-12.
[6]衛生部.衛生部印發2011年衛生工作要點[Z].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