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東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醫院,江蘇淮安 2233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常用的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現已成為膽囊切除術的首選術式[1],患者也樂于接受。良好的手術視野是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手術時空胃可提供很好的手術視野,而胃脹氣則有礙手術視野,無法進行手術,因此,全麻誘導時如何操作才能不產生胃脹氣是麻醉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將兩種全麻誘導方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胃脹氣的影響進行了初步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80例,ASAⅠ~Ⅱ級;男37例,女43例;年齡18~67歲;膽囊結石68例,膽囊息肉12例;體重45~80 kg。術前檢查的心、肺、肝、腎及凝血機能均正常。隨機將其分為常規誘導組(Ⅰ組)和預給氧無正壓通氣誘導組(Ⅱ組),每組40例。
所有患者術前常規禁食禁飲,不置胃管,術前30 min肌內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入手術間后開放右上肢靜脈,用Mindrag監護儀常規監測無創血壓(NIBP)、心率(HR)、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SpO2)。Ⅰ組面罩給氧去氮3 min,推注藥物時雙手托下頜緊扣面罩,由助手捏皮球給予正壓通氣,氣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機控制呼吸,監測PetCO2。Ⅱ組全麻誘導方式用四頭帶扣住面罩,面罩連接麻醉機螺紋管,麻醉機處于機控呼吸通氣狀態向面罩內吹送氧氣。氧流量為8 L/min,預給氧10 min開始靜脈快速誘導,推注藥物過程中,直至氣管插管成功之前不進行正壓通氣,僅由麻醉機向面罩內吹送氧氣,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機控制呼吸監測PetCO2,兩組所用全麻藥相同,均為氟哌利多0.08 mg/kg、芬太尼6 μg/kg、咪達唑尼 0.08 mg/kg、丙泊酚 6~8 mg/(kg·h)泵注,睫毛反射消失時靜脈注射琥珀膽堿1~2 mg/kg,待肌顫搐消失移開面罩,進行氣管插管,觀察CO2人工氣腹成功,術中手術醫師認為胃內氣體過多,無法手術操作,需要插胃管以排去胃內氣體方能進行手術為胃脹氣,否則視為空胃。觀察兩組胃脹氣的例數和空胃的例數。
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Ⅰ組胃脹氣8例,空胃32例;Ⅱ組無一例胃脹氣,空胃40例,兩組間胃脹氣例數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行CO2人工氣腹是為了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如果出現胃脹氣會影響到術野暴露[2],從而影響手術操作,而胃脹氣則是由于全麻誘導時向肺內加壓送氣時有部分氣體進入胃內所致[3]。
全身麻醉從誘導到完成氣管插管行控制呼吸之前這段時間內,如何保證患者不缺氧是麻醉的重要任務。常規誘導方式是誘導時麻醉醫師雙手托患者下頜下壓面罩,助手捏皮球加壓而向面罩正壓通氣,直到肌松藥起效后完成氣管插管。在正壓通氣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部分氣體被擠進胃內,從而產生胃脹氣。對于飽胃患者,向面罩加壓通氣可使已處于飽胃狀態的胃更加膨脹,可能會導致發生胃內容物反流,誤吸入肺的風險[4]。因此全麻誘導時怎樣處理才能避免胃脹氣是麻醉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要求空胃以提供足夠的手術視野,本研究的結果提示:全麻誘導時預給氧而不給予正壓通氣,就不會將部分氣體吹入胃內,因此胃就處于空胃狀態,Ⅱ組40例均為空胃,無一例出現胃脹氣。Ⅰ組由于將部分氣體擠進胃內,從而發生胃脹氣,在40例中,有8例產生胃脹氣,影響手術視野而無法進行手術,術中插入胃管排盡胃內氣體后方才完成手術,組間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全麻誘導時給予加壓通氣的目的是為了向患者肺內吹送氧氣,防止患者因無通氣而產生缺氧。如果在氣管插管前充分地預給氧,在患者體內,特別是肺內儲備足夠的氧氣,在無通氣時段肺內氣體交換仍可正常進行,可顯著延長無通氣時間而不會出現缺氧。有研究表明:預吸氧3~5 min,提高吸入氧濃度至10 L/min,可快速提高呼氣末的氧濃度,因此,在進行預吸氧時氧流量以不低于7 L/min為好,有條件時應爭取延長患者的吸氧時間[5]。本研究預吸氧時氧流量為8 L/min,吸氧時間為10 min,對提高呼氣末的氧濃度,增加體內氧儲備應更為可取。正常成人的肺總量可達5000 ml[6],平靜呼吸時,功能余氣量約為3000 ml,呼吸空氣時肺內氧儲備量約為370ml,血內共儲備氧880ml,肺泡及血內共儲備氧1250ml[6],若吸100%氧,肺內及血內氧含量可達3300 ml,呼吸停止時限延長到11 min[6]。
如果在5000 ml的肺總量中有4000 ml的氧氣,而耗氧量按 3~4 ml/(kg·min)計算[6]成年患者每分鐘的耗氧約250 ml,理論上可以提供16 min的氣體交換時間,而無需向肺內吹送氧氣。有研究表明平靜呼吸預給氧3 min無通氣安全時間可達(471.9±100.9)s[4,7]。 本研究預給氧為 10 min,無通氣安全時間更長,而從給琥珀膽堿到順利完成氣管插管只需60~90 s。所以在全麻誘導時預給氧而不加壓給氧,不會有部分氣體被擠入胃內,就可避免胃脹氣的產生。
本研究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全麻誘導時采用預給氧無正壓通氣的方法,可避免將部分氣體擠入胃內,而不產生胃脹氣,可為手術提供良好的視野,而且可以給患者肺內提供足夠的氧儲備,對預防缺氧亦有好處,是一種可取的全麻誘導方法。
[1]鄭建武,鄭群英,周斌,等.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80例麻醉分析[J].國際麻醉學雜志,2010,31(1):19.
[2]張加強,孟凡民,候艷花,等.歐普樂喉罩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對胃脹氣程度及通氣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1):71.
[3]胡友洋,駱宏,汪萍,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喉罩和喉罩氣道管理的效果[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30(5):637.
[4]黃紹強,解軼,耿桂啟.給氧方式對全麻插管安全時限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7):588-589.
[5]張筑華,李紅靈,黃濤,等.吸氧對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無痛胃鏡檢查中的安全性[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9):815.
[6]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2,1365-1367.
[7]古仕明,楊春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1011,1(1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