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青
基于專業特點創新選礦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章永青
基于選礦技術專業特點,準確把握選礦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格,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提高選礦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特點;改革創新;培養模式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選礦技術專業主要面向西南地區煤炭洗選加工企業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管理人才,通過企業調研,分析選煤技術員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制定出適應選礦技術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具體的實現途徑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創新和實踐。
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是體現高職教育本質、特征、特色的兩個重要方面,人才培養目標側重解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問題,人才培養規格主要解決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在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人才培養規格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著手點,為了準確把握選礦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保證學校培養人才與生產現場需求的一致性,聘請選(礦)煤廠的廠長、工程技術骨干、選煤設計與研究單位的專家,于2006年成立了選礦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和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分析出煤炭加工行業企業一線從事選煤技術管理的技術員崗位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和關鍵能力,即煤質資料分析能力、工藝識圖和繪圖能力,選煤生產協調組織能力,選煤生產技術管理能力等;適應職業生涯發展的轉崗和復合能力,即管理層級的升遷能力、技術職稱提升能力和從事多崗的復合能力;適應礦山企業特有文化的社會能力,包括適應礦山環境的能力,熱愛礦山扎根礦山的敬業精神,自覺遵守選煤企業行為規范的素質等。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和煤炭加工產業發展對選礦技術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時勢調整選礦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為保證實現選礦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以煤炭加工企業職業崗位能力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要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改革傳統的學科性課程體系,系統設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體系。遵循工作導向原則改革課程內容,遵循行動導向原則改革教學方法,遵循情境建設原則建構課程學習環境,改革創新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
基于選礦技術專業特點,完全依靠在校內進行課堂理論教學是不能夠達到其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必須通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實施教學任務與工作任務相一致的教學方法,達到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從“應知”上升到“會用”的教學目標。而選煤廠屬于煤炭資源能源加工性企業,具有大型化和規模化特點,因占地面積大、項目投資費用高,環境污染較重,不可能實施引企入校,在校內建設具有真實性生產情境的教學實訓基地。為了實現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目的,實施“廠中校”專業課教學模式,將教室直接搬到企業,由專兼職教師實施教學和全程指導,改革創新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依托學院深厚的行業背景資源和所處地域優勢,通過校企雙方簽訂共建協議,先后與天府礦業公司磨心坡選煤廠,永榮礦業公司永川洗選廠和大足選煤廠,南桐礦業公司南桐洗選廠和干壩子洗選廠,中梁山煤電氣公司中梁山選煤廠等煤炭加工企業建立了選礦技術專業校外教學和實訓基地,聘請選煤廠工程技術骨干擔任部分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兼職教師,為選礦技術專業實施“廠中校”教學模式改革創造了條件。根據選礦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將有些專業課的理論知識集中在校內課堂授課,技能訓練放到選煤廠校外實訓基地,如《選煤廠生產技術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在校內講授完理論知識后,集中2周時間在選煤廠,結合選煤廠現場真實案例,訓練學生判斷、分析和處理選煤廠常見生產技術問題的能力;或將有些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全部放到選煤廠校外實訓基地,如《選煤機械》專業核心課程,把教學計劃中4周的生產性實習調整為7周,上午由聘請選煤廠工程技術骨干擔任的兼職教師進行集中上課,下午跟隨生產班組進行生產實習,通過結合選煤廠真實的生產設施設備教學,有利增強學生對選煤機械設備的感性認識,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淺顯化、具體化和形象化,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選煤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工藝要求,提高了《選煤機械》課程的教學效果。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針對選礦專業“雙師型”教師不足,“雙師型”教師培養困難的現狀,實施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機制,即聘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工程技術骨干擔任專業課程的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生產現場實訓指導主要由兼職教師擔任,同時選派校內專職教師協助教學,負責教學的組織協調工作,當兼職教師工作繁忙不能到校上課時,由協助教學的專職教師補位,按照教學計劃組織相關內容的教學和練習,解決了兼職教師工作與教學相沖突的矛盾。基于選礦技術專業特點,實行專兼結合,彌補“雙師型”教師不足,并能把兼職教師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典型的技術案例融入到教學中去,豐富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性,保證了專業課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如《選煤廠工藝設計》是一門應用性要求較高的專業課,該課程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將所學到的選煤廠工藝設計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必須結合具體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為保證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聘請了多年從事選煤設計工作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重慶煤礦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德榮教授級高工為兼職教師擔任該課程的主講教師,并安排一名校內專職教師擔任助教,由于工作繁忙,根據其工作日程安排,由助教負責協調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保證該門課程教學計劃的完成。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積極性都得到較大提高。
來自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調查信息,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人才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職業道德修養,用人單位總是把學生的人品、敬業精神、對工作的責任感放在首位。基于選礦技術專業學生從事煤炭加工職業的特點,積極探索學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培養方法。一是融入企業文化氛圍,寓教育于環境之中。在選煤廠實習實訓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企業舉行各種形式的文娛體育和生產技能競賽活動,加強學生與企業職工之間的聯系,從活動中加深對煤炭加工企業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企業行為規范的習慣。二是吸引重慶煤炭學會選煤綜合利用專委會在學院設立了選礦技術專業專項獎學金和困難資助金,獎勵品學兼優選礦技術專業在校學生,對于家庭生活困難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給于一定金額的生活補助,使學生感受到來自選煤行業企業的關心和支持,促進學生對將來畢業從事職業的認同感。三是邀請選煤行業的成功人士和優秀校友的杰出代表到學校為選礦技術專業在校學生做現身報告,先后邀請了重慶市“十大杰出青年”南桐礦業公司南桐選煤廠廠長何青松,杰出校友永榮礦業公司永川洗煤廠總工程師楊廷華等10多位選煤行業的杰出代表來校。通過聽取報告,使學生了解到他們在從事選煤職業中的成長和發展經歷,從中感受到一個人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的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好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
[1]張瑤詳.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問題的探討[J].職業圈,2007(2).
[2]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途徑選擇[J].中國高等研究,2007(8):82.
G715
B
1001-7518(2011)23-0075-02
章永青(1964-),男,浙江新昌人,高級工程師,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選煤專業的教學與科研。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