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霞,呂 程,張 偉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藥學系,四川雅安 625000)
深化藥物化學教學改革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梁曉霞,呂 程,張 偉
(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藥學系,四川雅安 625000)
為適應21世紀激烈的人才競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對藥物化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教育,改革考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將基礎知識教育簡化,強化藥物發明和發展動態,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嘗試開放性實驗及增強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以達到培養目標。
藥物化學;教學改革;綜合素質
藥物化學是以化學為基礎,融合了生命科學的藥學綜合性交叉學科,其涉及范圍廣泛,包括藥物合成、新藥開發、藥物分析、藥物作用機制和構效關系等。面對如此繁雜的內容,在過去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教師往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填鴨式”教學,將所有基礎知識托盤而出;而學生面對幾百種化學結構,幾千條化學性質,上萬個合成步驟,往往苦不堪言,普遍反映內容太多,沒覺得學到什么知識,總是被動地接受,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藥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筆者在此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1.1 基礎知識教育應化繁為簡
目前高等院校藥物化學教材普遍體現出理論性過強,教學過程中應把理論性強的內容盡量化繁為簡。藥物化學涉及的內容廣而雜,如果“填鴨式”地塞給學生,勢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藥物化學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應先簡后難,讓學生在上課時能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體會到注意聽講就能聽懂教師教學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比如每類藥物選擇經典的代表藥物進行講解,掌握該類藥物的通性和發展主線,對于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文獻查閱得到的詳細信息,不必強求記憶,減少學生的記憶負擔;在涉及典型藥物的合成內容時,應刪除一些結構復雜、合成路線較長的典型藥物的合成內容;又如涉及藥物的定性鑒別時,當存在幾種鑒別方法時,應選擇一些易于學生理解、接受且社會實踐上常用的方法,不必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方法。高校教育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啟發。
1.2 強化藥物發明史,關注藥物發展動向
學習興趣是追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懷有興趣的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有興趣才會鉆研,有鉆研才會有創新,才能使人體會到獲得新知識的快樂,且始終保持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從而煥發出持久的學習熱情。
在枯燥的理論教學中,應特別注重藥物發明史的引入,一方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用過去藥學家的發明、創新事例來啟發學生,探究科學家成功的原因,這對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樹立創新的信心很有益處;同時在進述發明過程時,授予學生開發新藥可能的途徑,使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開闊思路,活躍思想[1]。
另外,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如關于某類藥物進展的綜述),引導學生閱讀專業雜志,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從閱讀中不僅可以了解藥物發展的新方向,還可以學到論文作者觀察、想象和思維的方法,同時提高學生撰寫專業文獻的能力,為他們日后可能遇到的研發工作打下日益堅實的基礎。
1.3 嘗試開放性實驗
藥物化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長期以來,實驗課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給出實驗項目,給出實驗操作步驟,學生按部就班,在規定的時間內驗證實驗項目。實驗課在教學中只起到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的作用,這種模式缺乏激勵學生創新的動力,容易使學生厭煩,甚至為了追求產率弄虛作假[2]。因此,應改變實驗處于理論課從屬地位而機械地跟著理論走的局勢,適當增加實驗課課時,對其內容進行修改,可以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驗證性實驗,利用它來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嚴謹的實驗態度;同時增加一些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讓學生從查閱文獻開始,自己進行實驗設計,通過師生討論和反復嘗試完成實驗。不論是否能得到預期產物,都可以在開放性實驗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對藥物化學實驗的興趣,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提高。
2.1 教與學的互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過程,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適當的課堂提問、開展案例的討論,可以增加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利用啟發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于形成學生自覺積極地要求學習的心理狀態[3-4]。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聽課過程中,跟隨教師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然后結合案例教學,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解,形成“問題-分析-答案-運用”一體化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思考、探索、討論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而并非乏味地被動獲取知識。2.2歸納總結的引導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藥物化學知識點繁而雜,引導學生從結構出發,分析性質,進而理解構效關系,以此為主線進行教和學,利于學生學習思路清晰,加深對藥物結構、性質及其關系的理解。如給學生寫出阿司匹林的結構式,讓學生看到結構式中含乙?;姆恿u基,提問學生由于這樣結構的存在,阿司匹林應具有哪些理化性質、在儲存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及其雜質檢測的方法等。同時抓住藥物之間的聯系點,引導學生采用聯想式記憶。如奧沙西泮是由地西泮的代謝產物開發的藥物,讓學生總結由代謝產物開發的其他藥物。這樣不斷聯想,不斷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2.3 強化雙語教學
順應時代的發展,專業英語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英語教學,利于提高學生對藥物化學領域專業英語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加強學生對原版著作的閱讀能力和科研能力[5]。如理論課時盡量使用簡單而常見的專業英語表達結構式、合成路線和構效關系等,如中樞神經系統藥(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醋酐(acetic anhydride)、甲基(methyl)等;在實驗課時常用儀器和實驗方法也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在每個實驗中反復出現,如冷凝管(condenser)、回流(reflux)、重結晶(recrystallize)等,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看、反復聽來熟記這些簡單的專業詞匯和術語,不斷積累和提高。
在考核方面,為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平時的知識積累及靈活應用,采取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的方法。增加平時考核成績在期末成績中的比重,尤其是平常課堂練習成績、開放性實驗表現情況及綜述報告效果等都進行一定程度的量化,按照學生在這些實踐及互動教學中表現出的態度、能力、認真程度等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在期末考試中,考教分離,采用試題庫出題,杜絕少數學生圖僥幸、找竅門的做法,使考試中的各種舞弊行為大大降低,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學風;同時學生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大的壓力,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6]。
面對21世紀激烈的競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迫在眉睫,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藥物化學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地探索,與時俱進,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時點點滴滴的教學中,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楊家強.在藥物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2):1145-1146.
[2]惠春,林大專,孫瑩,等.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職業能力的培養[J].科技咨詢導報,2007,(27):229.
[3]雷敬衛,白雁,劉樂.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方法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6(4):280-281.
[4]王希,陳優生.論藥物化學課程設置[J].廣東化工,2008,35(182):101-103.
[5]金麗萍,張彪.藥物化學實驗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2):255-256.
[6]梁小玲,謝東海,朱川曲.論高校課程考試與考試管理創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4):59-61.
G642
B
1673-7210(2011)01(b)-114-02
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