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
(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口腔科,河南新鄉 453000)
唇裂是頭面部最為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大多數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畸形。筆者通過對唇裂鼻畸形發生的機制、唇裂發生、發育過程中的病理因素的研究發現,除鼻翼軟骨外,還包括肌肉、上頜骨、鼻中隔軟骨和皮膚等因素,甚至還有醫源性的,如設計相應的手術方法等。我院2001年6月~2009年6月對不同年齡段的單側唇裂術后患者鼻畸形進行了手術整復治療,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通過對不同年齡術后的患者進行隨訪,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單側唇裂術后鼻畸形患者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齡7~25歲,平均14.5歲。在此前除行鼻部唇裂手術外,均未行其他手術。
1.2.1 先將鼻畸形的各種病理變化詳細分析并分類,再分別制訂治療方法。
1.2.2 鼻翼畸形的矯正:單側唇裂術后鼻翼畸形表現為患側鼻孔扁圓、鼻翼塌陷、鼻小柱偏斜等,其原因多為患側鼻翼軟骨外側腳發育不良,導致患側鼻翼軟骨的位置及外形異常。手術切口:沿裂側鼻翼基底切口逐層切開,鈍性分離肌肉,暴露梨狀孔外側緣。分離鼻翼外側腳與梨狀孔之間的粘連,在梨狀孔骨膜上向下分離,分離鼻翼肌與頰肌的連,將離斷的患側鼻翼基底部固定在側梨狀孔外側緣的骨膜上,使患側鼻翼內收隆起,以使軟骨穹隆部可以無松弛地上提至健側高度,通過導引方法將穹隆部軟骨向中線斜上方懸吊于健側鼻軟骨,如果患側鼻翼軟骨發育不良可行耳廓軟骨或肋軟骨移植手術。
1.2.3 鼻小柱畸形的矯正:此類畸形多為鼻小柱縮短、鼻小柱偏斜及鼻尖塌陷等畸形,將鼻翼緣與鼻小柱的鳥翼形切口作“V-Y”縫合,用以延長鼻小柱,增加鼻尖高度。將患側鼻前庭“Z”字形切口的軟骨黏膜三角瓣交叉換位縫合。對于鼻小柱偏向健側較明顯的,則可在鼻小柱基部與鼻翼基部皮下進行縫合懸吊,使鼻小柱兩側拉力保持平衡。如需植骨,可取肋軟骨或髂前上嵴軟骨,修剪形成需要的形狀,要根據鼻背和鼻小柱的實際情況,調整好高度,再植入鼻小柱內。下端應垂直正對修整后的鼻前棘,上端應位于兩側鼻翼軟骨內腳之間,高度與鼻翼軟骨體部頂端高度保持一致。將患側的鼻翼軟骨向上提起,使其與健側對稱、高度保持一致,然后縫合固定植入的軟骨。將兩側鼻翼軟骨體部在鼻尖處與置入的軟骨進行懸吊縫合固定。如必要時,可將患側鼻翼軟骨與同側、健側鼻側軟骨縫合固定在一起,以增加懸吊的力量,然后將預先保留的小結締組織脂肪小瓣覆蓋于植入軟骨的鼻尖端。
1.2.4 鼻孔形態的外固定:創口縫合后鼻梁旁用紗卷固定,鼻孔內用硅膠管等材料,根據健側鼻孔的形狀和大小,制成環形支撐物,支撐鼻孔1~6個月,以支撐鼻翼、保持外形以及拮抗后期的瘢痕收縮。
本組病例均取得良好的即刻效果,患者鼻翼及鼻小柱畸形都有明顯改善,移植軟骨未發生明顯吸收,鼻翼塌陷、鼻孔形態得到明顯改善,切口瘢痕不明顯,效果滿意。所有患者局部傷口愈合良好,61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5個月~2年。患者無移植軟骨排出,鼻外形維持良好,患者滿意。
唇裂是先天性頜面發育畸形,具有獨特的病理解剖學特點與外科整復方法,累及唇部皮膚、黏膜、肌肉、軟骨和骨,絕大多數在一期修復后需要再做一次或幾次整復,以使其鼻唇接近或達到正常形態[1]。單側唇裂鼻畸形的修復對整形外科醫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單側唇裂患者一期術后常遺留不同程度的鼻畸形,常需二期手術整復,二期手術治療的效果直接決定了患者的容貌和形象,鼻畸形的矯正是其治療中的重點。目前對鼻畸形的治療方法國內外專家意見不一,采用的手術方法不勝枚舉[2-3];而鼻畸形手術時機的選擇長期以來一直是大家爭論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關于鼻畸形手術整復的時間,單側唇裂初期時是否應同時施行鼻翼畸形矯治的問題,目前尚無統一的見解[1,4-5]。目前有的觀點主張在16~18歲鼻部發育基本穩定后進行,也有學者認為早期行鼻畸形修復術是可行的。有學者主張早期行唇裂修復術的同時進行鼻畸形矯正術[6]。
就唇裂鼻畸形的修復技術和效果而言,方法眾多,效果也相差無幾;而唇裂繼發鼻畸形手術時機的選擇長期以來則一直是爭論而又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本組病例分析顯示,對不需要進行植骨的患者早期修復鼻畸形對鼻翼軟骨生長發育并不產生明顯的干擾影響。由于嬰幼兒的鼻翼軟骨弱小纖細,過分的解剖會增加創傷影響鼻翼軟骨后期的生長發育,術中剝離出血形成的瘢痕均可在后期造成患側鼻孔縮小變形,而致兩側嚴重不對稱,再次矯正十分困難。因此,初期手術時進行較徹底的鼻翼畸形矯治弊大于利,部分專家主張分期施術,在患者面部各器官發育基本完成時再施行鼻畸形矯治為宜,對于需要植骨的患者仍以其發育成熟后進行手術為宜。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此手術術后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總結分析單側唇裂鼻畸形的不同治療方法和適應證,可以不斷完善此類手術,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要求。
[1]李增健,白曉峰,劉強,等.單側唇裂術后鼻畸形伴歪鼻畸形的同期矯正[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8,19(4):250-252.
[2]Madorsky SJ,Wang TD.Unilateral cleft rhinoplasty:a review[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9,32(4):669-682.
[3]Cutting CB.Secondary cleft lip nasal reconstruction:state of the art[J].Cleft Palate Craniofac J,2000,37(6):538-541.
[4]鄧細河,翟佳羽,徐達傳,等.嬰兒單側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復術后發育的近期觀察[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9,25(2):89-92.
[5]劉明生.自體耳軟骨在單側唇裂并發鼻畸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9,20(1):40-41.
[6]陳偉練,唐世杰.單側唇裂鼻畸形初期整復現狀[J].醫學綜述,2010,10(3):41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