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英
高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新探
□唐曉英
高職大學生思想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他們的職業成就和生活質量,甚至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根據多年的教育實踐,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特點,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重點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以及人生價值觀的教育,使他們成為既具有高超職業技能又擁有良好思想素質的合乎時代需要的人才。
思想素質;責任感;使命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觀
所謂思想素質是“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理性反映發展到一定高度時敏捷的思維結晶。”“是人的質量和品位的決定性因素,思想素質制約著人對國家、對社會的作用以及自身價值的大小?!盵1]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現階段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且直接關系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2]為了了解高職學生的思想素質狀況,我們對我院09級20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下簡稱調查)。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題:你是否認為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其中有31%的學生認為對父母、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民族的事責任不大,有4%的學生表示國家民族的事與己無關。另外,有39%的學生認為中國在21世紀末不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還有10%的學生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歸根結底,就是對祖國和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我們必須要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復興的信心。在教學中,我們向學生展示了2000年和2009年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狀況,以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四的成績顯示了中國今天的強大;通過“21世紀中國現代化的途徑選擇”和“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量化任務”①兩個圖表向學生展示實現民族的復興的進程;通過觀看 《大國的崛起》、《復興之路〉》、國慶60周年慶典、人民空軍60周年飛行表演等堅定學生對實現民族的復興的信心。
其次,堅定不移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的學生看到祖國的發展非常興奮,但一說到自己對祖國的責任和使命就仿佛置身事外與己無關。其實,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中華兒女都完成了了對祖國的責任和使命,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把古老的華夏族推向世界的頂峰。在百年滄桑的歲月里,無數的仁人志士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洪秀全的《天朝田畝制度》,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獨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那黑暗的時代里帶給了中華兒女無限的曙光,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列寧主義的中介找到了通往社會主義的橋梁,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求得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毛澤東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使中國人民富起來,江澤民帶領中國人民進入新時代,胡景濤帶領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共同的社會理想。在教學中,我送了同學們一首詩《相信》。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相信你們,在我們曾經宣誓的黨旗下扛起災后重建的破碎山崗;相信你們,在我們永遠突進的軍旗中譜寫子弟兵為人民的最新樂章;相信你們,在我們神圣的國旗下,讓世界知道我們偉大民族復興的希望。因為,對8090來說,相信永遠比否定更重要。要讓學生明白:我們這個時代不缺乏能干的人,而是缺乏真正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缺乏只爭朝夕、爭分奪秒、腳踏實地、全心全意為國家和人民辦實事的人。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有遠大的個人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活、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宏偉的設想和規劃,而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以及自己的道德修養方面,有的學生甚至漠不關心。概括起來說,存在的問題是: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甚至無社會理想;重近期理想輕長遠理想;重職業理想、生活理想輕政治理想、道德理想;重理想輕信念。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切實加強大學生的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以及崇高信念的教育。
首先,培養高職學生的遠大社會理想:縱觀我國的教育實踐,不管是什么層次的教育,老師們總是不停地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我在教學中也發現一個事實:只有當學生們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戚戚相關的時候才會有遠大社會理想。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伊拉克國家與人民、金融危機與大學生就業、5.12地震與災后重建。我們知道:伊拉克是一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國家,如果沒有戰爭,伊拉克人民可以過著安寧而富裕的生活,而如今,伊拉克人民沒有食品、醫藥,甚至基本的安全沒有。伊拉克人民用血和淚在訴說著一個事實:國破家亡。我們也知道:2008年第四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降到6.8%,1.3億農民工中有650萬-910萬農民工失業提前返鄉,讓本已艱難的大學生就業更是雪上加霜。走過2009,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計劃和經濟振興措施,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第一,全年增長超過8%;想方設法解決大學生就業,失業返鄉的1000多萬農民工重新找到了工作,中國經濟當之無愧地成為2009年帶動全球經濟最強大的一臺引擎。我們更知道:2008年的那一場災難帶給災區人民不僅是家園的毀滅、生命的消失,更是心的創痛。但是,災區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全國人民的共同幫助下走出了陰霾。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學生們終于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前途其實是和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所以,作為青年學子,確實要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的關系,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理想。
其次,培養高職業院校大學生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在高職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培養特別重視,他們會主動參加各種各樣的職業技能考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等,但對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卻不作思考,更不追求所謂“君子之道”的理想人格,所以沒有進行自我道德修養的欲望,更不主動參與道德實踐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33%的學生認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一般,有11%的學生認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高,有5%的學生認為對個人未來的發展而言,思想品德沒有知識重要。馬丁·路德說過:“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于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逼鋵?,君子道德與君子人格一直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我們不求我們的學生為君子,成圣人,畢竟歷史上成君為圣的人不多,也不易。只求我們的學生在浮躁的世界中仍然可以有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淡泊名利的道德理想,仍然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壯志豪情。既有自強不息的入世精神,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力量;又能陶冶情操,淡泊名利,為子孫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再次,培養高職大學生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出生于改革開放的年代,成長于國家高速發展時期的孩子們有熱情、有理想、有干勁,但是在困難面前往往畏縮、脆弱、缺乏堅強意志力。其實理想不在于多,也不在于高,關鍵在于我們內心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學生們青春年少時一起跨進大學的門,起點一樣、智商一樣、理想也差的多,可許多年以后結果卻完全不一樣。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在實現理想的路上,每個人的堅持不一樣。于是,我讓我的學生寫了一篇短文:信念到底是什么?其實,信念就是一種習慣,信念就是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執著,信念就是華夏兒女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堅持,只要同學們具有正確而頑強信念,那么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就沒有克服不了困難。
據調查,有72%的學生認為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有82%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忠誠的愛國者,有93%的學生表示對祖國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依存感、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非常強烈,用他們的一句話表達:下輩子都做中國人!但是有28%的學生認為愛國不一定要愛社會主義,有30%的學生認為愛國與愛社會主義不能劃等號。其實,就我國而言,愛國就必須愛社會主義,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這是無可爭變的事實;反之,愛社會主義制度也必須愛國,國家都沒有了,還能愛社會主義嗎?雖然愛國屬于道德范疇,愛社會主義屬于政治范疇,但是就我國來說二者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因此,要求當代大學生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自覺地把二者統一起來。同時,我認為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理論,流于形式和口號,而是必須融于大學生的生活與實踐。因為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像炒菜撒鹽一樣,它會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要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明白祖國、人民、土地、家園、國旗、國徽、國歌的神圣與莊嚴,并且把真切的愛國情感、深刻的愛國思想轉變成具體的愛國行為,把自己融入到祖國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大業中去。
經過30年的探索與創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競爭機制、等價交換原則對于當代大學生培養自主自強精神,強化競爭拼搏意識,樹立求真務實精神以及敢于維護群眾正當利益的行為有積極作用。但市場行為的趨利性、自發性又容易引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現象。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的接觸與交流,發現我院部分學生同樣存在著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等價交換而不愿付出愛心、重個人利益輕國家利益,重個人價值輕社會價值、重奢侈享受輕艱苦奮斗的現象。據調查:有10%的學生認為金錢是萬能的,有16%的學生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有19%的學生認為長江大學三個19歲的大學生陳及時、何東旭、方招見義勇為之死是不值的,有33%的學生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享樂”,有71%的學生認為人性是自私的。說實話,作為高校“兩課”教師,我們在教學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該怎么辦呢?
首先,作為高?!皟烧n“教師,自身的人生價值觀必須是正確的、堅定的,不可動搖的,不僅僅如此,還必須以自己的行為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別說校園腐敗現象,就是教師一點點的不良言行對學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由于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許多學生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世界,在處理師生關系時總是把它異化,不管是考試還是就業總想通過金錢和權力解決,如果老師的人生價值觀存在問題,總是有意無意的通過不良言行去強化學生的思維慣性,這對學生科學人生價值觀是可怕的。
其次,理論聯系實際論證為人民服務人生觀的科學性和人民性。從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到胡景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從勤勞樸素、默默奉獻的張思德到除暴安良為人民撐保護傘的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再到 “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還有那些成千上萬為中華民族的復興默默奉獻的勞動者,都證明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科學高尚的人生觀”。
再次,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信仰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譬如:通過開展課堂討論、辯論、觀看視頻資料,課外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活動等形式來塑造學生的人生價值。學生們在各種活動的心得體會中寫道:“人性自私論”者把人的自然屬性當作本質屬性,把暫時存在的現象當作事物的本質,把部分存在的思想行為當作人類共有的本質,就注定看不到人性的光芒;有句至理名言說過,人不可能把金錢帶進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送入墳墓,所以大學生要有正確的金錢觀;一位哲學家也說過,青春是一種時限貨幣,當一個人盡情享受這種貨幣帶來的享受時,就意味著青春逝去之時,他就淪為了乞丐??吹綄W生們的這些變化,我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欣慰。國學大師季羨林說:“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3]在時代滾滾向前的潮流中,只有那些把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高度統一起來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縱觀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歷史,結合我院高職教育的實踐,我認為要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的關鍵是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而教育的關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內化,因為,黑格爾說過:“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這種行為方式為他的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時,他才可以說他是有德的?!敝挥挟斏羁痰呢熑胃泻褪姑?、崇高的理想信念、偉大的愛國精神、科學的人生價值觀成為學生的內在品質時,其思想素質才是合格的。
注 釋:
①《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圖3-121世紀逐個社會現代化的一種途徑選擇,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量化任務,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1]時延春.公民政治素質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01:9.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32.
[3]季羨林.季羨林全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7.
唐曉英(1964-),女,四川瀘縣人,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學。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200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修養研究”(編號:CJS09-057,主持人:唐曉英)成果之一。
G715
A
1001-7518(2011)17-0081-03
責任編輯 夏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