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哲
(江蘇省南通市紫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6)
關于高職院校貧困生的感恩教育
陳蘊哲
(江蘇省南通市紫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6)
高職院校在幫助家庭貧困學生解決經濟困難的同時,應重視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這對于完善貧困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增強他們回報社會的責任感有著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貧困生;感恩教育
高職院校的貧困生面臨著學費和生活費用短缺的困境,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因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而產生自卑、封閉等不良心理。感恩教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感,提高德育實效,實現教育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
內因——貧困學生本身提高道德素質 “感恩”一詞最早出自晉代文豪潘岳《關中》詩:“觀遂虎奮,感恩輸力”,就是感恩戴德的意思。“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唐雎說信陵君》)對于大學生,尤其是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來說,好的道德品質會成為一種力量。我院貧困生自己組織道德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樹立感恩典型,組織以感恩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會,開展感恩專題講座。那些受過國家、學校資助的學生,進敬老院做義工,通過實際行動培養對社會的感恩意識,貧困學生銘記父母親情,常念教師恩情,加深同學友情,把感恩思想貫穿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貫穿于文明建設、學風建設及和諧校園建設的實踐之中。貧困生為了回報親情而刻苦用功,為了恪守自尊而拒絕消沉,為了報效國家而提高綜合素質。例如,玉樹地震后,我院許多貧困生為災區捐款,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把感恩意識踐行到實際行動中來,感動了他們身邊的許多人。
外因——學院對貧困學生進行正確及時的引導 首先,應注重對貧困生在助學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培養,利用貧困生日常的助學工作適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如感恩班會,利用學生身邊的感恩實例,喚起他們的感恩之心。通過形式多樣的談心鼓勵他們自立自強,不因貧困而消磨意志,學會感恩,在接受幫助的同時奉獻自己的力量。其次,我院建立了感恩實踐教育的長效機制,使“感恩教育”長期化、制度化。如我院每學期都舉辦“感恩教育活動”,有側重、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生動感人的感恩情景、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再次,針對貧困學生普遍不愿或不善于與外界交流的特點,不定期地舉辦以“感恩回報、成長成才”為主題的講座和交流會,對貧困生進行教育引導。在良好氛圍中,接受資助的學生摒棄自卑,開朗自信,積極參加學生會社團活動以及各種社會志愿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激發自己成長的內在動力,塑造完美人格,陶冶美德情操,爭做一個自立自強、不忘感恩、回報社會的優秀學生。
使高職院校貧困生常懷父母養育之恩 《詩經·小雅》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這德,昊天罔極。”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又費盡心血哺育我們,所以,父母無疑是我們最大的恩人,我們應感謝父母無私的愛。有些學生家境的確貧困,在國家的貧困助學范圍之內,但本人出于虛榮、攀比的心理卻奢侈地揮霍父母的血汗錢。要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教師在工作中就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情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同時,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看到父母勤勞節儉和對自己的關心體貼而心存感恩、發憤學習,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使高職院校貧困生心感學校和教師的培育之恩 順利地完成大學學業是貧困生報效祖國、改變自身命運的途徑。高職院校每年有對貧困生的專項撥款,設立獎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崗位;對于特困生和極困生,學校會減免學費,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同時,教師不僅傳授給他們知識,而且在生活上給予他們幫助和照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心存感恩,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諧相處的集體主義意識,強化對社會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對他人的關心和幫助心存感恩,領悟人與人之間關愛的真諦,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素質、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輔導員應將對貧困生的感恩教育納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貧困生的感恩意識,在做好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師生互動,聆聽貧困學生的心聲。
使高職院校貧困生學會感謝他人 要求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在他人的熱情幫助之下擺脫生活困境而能安心學習時,應常懷一顆感恩之心,這是其綜合素質的一個基本內容。如今,我們身邊有眾多熱心慈善事業的有識之士,他們的善舉被人們所崇敬。但是,那些被他們幫助過的人的行為卻鮮為人知,甚至有些人享受著好心人的饋贈而忘恩負義,這是一種悲哀。所以,對高職院校的貧困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適時地在貧困生中開展感恩教育,通過組織受助貧困生參加“說感謝話”、“寫感謝信”、“過感恩節”等以感恩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和百折不撓的品格。高職院校應建立完善的受助檔案和誠信制度,對那些不知感恩、不講節約、奢侈浪費的受助貧困生,要適當減少資助甚至取消其受助資格。
宣傳激勵法 感恩教育可以通過輿論宣傳載體,采用多種形式及時有效地傳播、傳遞貧困學生感恩的相關內容與信息,以激勵貧困學生樹立良好的感恩意識。輿論宣傳載體包括校園廣播、校報、校內宣傳欄和校園網等。感恩教育宣傳激勵要做到說服學生,而不要命令學生;要做到激勵學生,而不要打擊學生;要做到服務學生,而不要誤導學生。
典型教育法 通過典型教育方法,可以激發高職貧困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感恩行為動機,從而增強貧困學生對感恩教育的接受性,提高感恩教育效果。采用典型教育法,首先要發現和樹立感恩的典型,這種正面典型必須是得到師生認可的。其次,要對所樹立的感恩正面典型進行實事求是的宣傳,不能把感恩的成功典型片面化、抽象化。再次,要適當地利用反面典型警示貧困學生從中吸取教訓。
咨詢服務法 首先,教育者如班級輔導員、系部有關人員、學工處人員,要熟悉貧困生資助的相關信息和優惠政策,能夠解釋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及時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不能出現部門間相互推諉使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其次,教師在工作中要有耐心,要認真回答學生的提問,具有服務學生的意識。貧困學生大多都存在自卑感,如果教師顯出不耐煩,甚至擺出傲慢或漠視的態度,那么貧困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產生永遠抹不去的陰影。作為教書育人的工作者,尤其要做好典范。再次,在學生咨詢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感恩教育,舉些學生身邊的典例,做好正面引導。
自我教育法 這是根據大學生的特點而開展的通過學生自我教育達到感恩效果的方法。主要有:(1)學生在勤工儉學過程中遇到某一具體問題而有所心得和體會。如學生在圖書館進行圖書管理工作中,要將圖書分門別類地排好,圖書分類法是按照圖書的內容、形式、體裁和讀者用途等,將所有學科的圖書按學科內容分成幾大類,每一大類下分許多小類,每一小類下再分子小類,最后,每一種書都可以分到某一個類目下,每一個類目都有一個類號,很多學生初學時并不熟練,有時會經常犯錯,但經過教師耐心的指導和幫助,他們能夠適應這份工作,并且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為走上社會積累了經驗,貧困學生都很感激學校能提供這樣的機會,感謝教師的耐心幫助,他們從工作中獲得了樂趣,并且得到了自身價值的肯定。(2)定期對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進行鑒別。貧困生在受到資助后對自身的發展和學習情況要及時反饋給教師和學校,例如,許多貧困學生在受到社會資助后會定期地反饋學習情況,既是對自己的鞭策,也是對資助者常懷感恩之情。
總之,國家、高校、社會和貧困生自身都應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強大合力,確保每一位貧困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并在現有貧困大學生教育援助體系基礎上進行制度改革,建立長效發展機制,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制度的運行效率和可持續性。同時,通過感恩教育,為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持。
[1]石鐘玲,吳靜芬.新形勢下培養中職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J].職業教育,2010,(6):120.
[2]王微.對民辦高校貧困生資助對策的思考和建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0):47-48.
[3]張艷.從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看感恩教育[J].價值工程,2010,(1):194.
[4]田維義.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實踐與探索[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5]鄭艷蘋.中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淺析[J].科教論壇,2004,(1):73.
G715
A
1672-5727(2011)05-0142-02
陳蘊哲(1985—),女,江蘇南通人,江蘇省南通市紫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