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健 張 瑩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3)
試析高職高專人生導師制的教育美學
王康健 張 瑩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3)
從高等院校導師制教育概述入手,闡述了高職高專院校生源現狀,在此基礎上,對高職高專人生導師制教育美學的教育藝術、教學設計進行了探析。
高職高專;人生導師制;教育美學
導師制作為教育制度起源于英國的牛津大學,最早將導師制教學模式引進我國的是浙江大學的費鞏教授。此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導師制的普及及實踐效果表明,在這種“導學”教育模式下,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興趣愛好,通過教師的個別指導、言傳身教和個人魅力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學生在思想品德、專業素質、業務技能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協調的發展,彌補了傳統教育環節中大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質培養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有利于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同時也為高職高專施行導師制提供了寶貴經驗。
國家教育部 《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高專的教育目標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
隨著我國職教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競爭愈演愈烈,生源質量越來越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進入學校后帶來一些具體的現實問題。具體表現在:(1)學生專業基本功薄弱,面對環境和學習方法的變化無所適從。另外,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接受能力也遠遠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2)個性較強,未形成成熟穩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3)自控能力和抗壓能力普遍較差,對復雜的人際交往和戀愛交友等情感困境無力處理,心理問題突出。(4)就業競爭激烈,對前途憂慮和不知所措,直接導致一部分學生存在厭學情緒,不思進取、得過且過。(5)遠離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培養這樣的學生,教學難度和辛苦度可以想象。
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處于不敗之地?如何在這樣的基礎上更快更好地培養出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如何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辦學特色?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保證學生就業?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根據學生的興趣取向更好地引導發揮其特長?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吸收本科院校 “導師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于2008年構建高職高專人生導師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打造學院自身特色。實踐證明,這是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它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方針,為部分學有所長、學有余力的學生配備導師,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學業輔導、思想引導、生活助導、心理疏導和就業指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有更多的責任感、無私的敬業奉獻精神和更完美的藝術教學美學。
高職高專人生導師制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和“為什么”,更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做”和“怎樣做更好”。關
G715
A
1672-5727(2011)05-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