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芳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民醫院,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護理干預對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
陳瑞芳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民醫院,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目的:總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采用微創錐顱碎吸、溶吸術(以下簡稱微創術)和整體護理模式及護理經驗,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40例護理康復資料。結果:本組4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32例手術順利,好轉出院;6例患者出現嚴重腦并發癥,經搶救無效死亡;2例意識障礙,呈植物狀態。結論:從護理環節提出的各項措施可保證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時能有效地促進患者肢體的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錐顱碎吸、溶吸術;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開顱手術可迅速清除血腫,但腦組織損傷嚴重,且適應證要求嚴格,因此盡快清除血腫,消除占位效應是治療成功的關鍵[1]。顱內微創清除術被普遍認為是有益于提高此類患者生存率及生命質量的有效方法。本文中筆者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顱內微創清除術術前及術后的護理方法和心得。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齡38~72歲,平均56.5歲;發病至治療時間3~24 h。所有患者人院時均行顱腦CT檢查。按多田公式計算出血量為25~115(189±25)ml。均有高血壓病史,入院時血壓150~280/90~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CT檢查:額葉出血10例,顳葉出血10例,基底節區出血20例。4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3例,冠心病6例。入院時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評定,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其中,中型14例,重型26例。
40例均采用常規術前準備,按照CT片測量定位穿刺位置,采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結合生化酶血腫液化技術,在無菌操作下配合醫生在定位處經頭顱鉆孔,然后將直徑0.3 cm、長35 cm的硅膠管經鉆孔置于血腫腔內對血腫進行沖洗、融碎、液化、引流,末端與無菌引流瓶連接。行軟通道微創傷顱內血腫引流術治療。
本組40例患者中32例手術順利,術后24 h意識、瞳孔恢復正常,住院時間3~35 d,平均22.3 d,好轉出院。其中,6例患者出現嚴重腦并發癥(其中,發生腦疝死亡4例,繼發并發癥死亡2例),經搶救無效死亡;2例意識障礙,呈植物狀態。
術前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肢體活動情況,判斷患者意識障礙程度及是否出現腦疝。給予吸氧、脫水、利尿、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避免病情進展及術中嘔吐引起窒息。備好搶救用物及急救藥品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發癥和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以取得患者家屬的密切配合。
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程長,大部分有肢體癱瘓,容易產生焦慮、悲觀、失望等心理。患者意識清楚后,要告訴患者在病情穩定時,醫護人員和家屬會幫助其進行肢體和語言功能鍛煉,使其獲得心理安慰和支持,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顧慮,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要告知其絕對臥床休息及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避免因情緒激動誘發再出血。
觀察患者意識、瞳孔、體溫、脈搏、呼吸及肢體活動的變化,有條件的可采用參數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嚴密監測并控制血壓:采用多功能監護儀嚴密檢測術后患者的血壓變化,檢測規律為30 min/次,病情嚴重者可給與硝普鈉經輸液泵持續微量輸注,使血壓控制為150~140/90~100 mm Hg。
3.3.1 體位護理 體位保持正確的體位是預防術后顱內再出血的重要措施。術后絕對臥床24 h,每2小時翻身1次,術后病情允許可取半臥位、上半身抬高15°~30°,以利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并保持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時用約束帶約束雙手,旁邊加護欄,病室溫度在18~23℃,濕度在50%~60%,保持空氣新鮮、安靜、整潔,限制人員探視。便秘者可用藥物和低壓灌腸,同時防止尿潴留引起的躁動不安,使血壓升高而致再出血,術后患者常規留置尿管。
3.3.2 引流管護理 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扭曲、折疊及受壓,要加強消毒隔離,預防感染。病室定時開窗通風,每日空氣消毒2次(消毒方法同前),以凈化室內空氣。注意引流量的變化,如果引流量突然增多則應考慮顱內再次出血[2]。術后12 h送患者去復查腦CT,以查看血腫消退情況,并能及時發現并發癥。搬運患者時應先固定好穿刺針,暫時夾閉引流管再搬運患者,防止發生引流管脫落和逆行感染。一般引流時間為3~7 d,停止引流前先掛高引流袋或夾閉引流袋1 d。
3.3.3 壓瘡的預防和護理 定時給予翻身叩背,每1~2小時1次,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無渣屑。定時按摩常期受壓部位及骨隆突處。增強營養,給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昏迷患者還可采用給患者使用氣墊床、或墊棉圈等方法,防止皮膚完整性受損[3]。
3.3.4 呼吸道護理 腦出血患者需臥床時間較長,應經常翻身、叩背、排痰,防止墜積性肺炎。如合并嚴重下呼吸道感染,應及時清理呼吸道的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3.3.5 并發癥的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術后并發癥較多,常見并發癥有肺部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消化道出血等,所以術后應積極抗感染,勤翻身,并保持病床干凈、干燥,協助患者做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回流,指導患者飲食,密切觀察大便顏色、性質和量及嘔吐物等。預防消化道并發癥。
高血壓腦出血又稱出血性腦卒中或腦溢血,多見于50~ 60歲的患者,是高血壓病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4-5]。微創血腫引流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較為理想的方法,且微創技術操作簡便,能迅速有效地緩解顱內壓,穿刺對腦組織損傷輕微,有利于功能恢復,可大大降低死殘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術前做好心理護理,術后觀察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加強基礎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保持引流管通暢,控制血壓,了解藥物的性質及作用,是治療取得成功的基礎和保證。
[1]張翔.高血壓腦出血、腦卒中診斷學[M].北京:軍醫出版社,2002:118-134.
[2]李昌鵑,羅秀金.急性腦出血床旁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67-668.
[3]姜貴云.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
[4]劉安玲.急性腦出血血腫穿刺引流術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 (9):855.
[5]蘇曉蓉.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 (19):77-78.
R473
C
1673-7210(2011)02(b)-088-02
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