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張國平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加速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條碼信息探討
王 林,張國平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目的:探討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條碼文件速度較慢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方法:不同型號的全自動加樣儀所形成的加樣條碼文件,按照指定路徑,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內;每月定時將上月的加樣條碼文件剪切并粘貼到備份文件夾內。結果: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文件速度明顯加快,幾乎與新裝機時相同。結論:通過加樣文件定期轉移備份,解決了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文件速度較慢的問題,值得遇到同樣問題的同行借鑒。
實驗室管理軟件;加樣信息;條碼
隨著全自動加樣儀及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在采供血系統的廣泛應用,血液檢測自動化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但是,在血液檢測過程中,由于不同廠家全自動加樣儀加樣條碼文件格式不同,實驗室管理軟件常需要進行文件格式的轉換,當加樣文件積累較多時,往往需較長時間才能完成轉換過程,給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筆者在工作中,采用將加樣條碼文件轉移備份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現報道如下:
每位獻血者均留取2份血液標本,其中,1份為獻血者獻血時采血護士留取的試管標本,作為初檢標本;另1份為留取血袋上的辮管血標本,作為復檢標本。2份標本管均使用同一份血液標簽上的具有唯一性的條形碼(獻血碼)分別進行標識。獻血碼采用CODE128碼,由河北唐山現代軟件有限公司印制、提供。
STAR全自動樣本處理系統(瑞士HAMILTON公司);Xantus全自動加樣儀(瑞士Xantus公司);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瑞士HAMILTON公司);SUNRISE酶標儀(瑞士TECAN公司);HTⅢ掃描酶標儀(奧地利ANTHOS公司);Columbus洗板機(瑞士TECAN公司);MK2洗板機(芬蘭Thermo公司)。
Xantus全自動加樣儀采用HaemoTyper軟件(深圳愛康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提供);SUNRISE酶標儀采用ReaderDB實驗室管理軟件(深圳愛康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提供);HTⅢ掃描酶標儀采用Auslab實驗室管理軟件(北京AUSBIO公司提供);現代血站標準管理系統(河北唐山現代軟件有限公司提供)。
初檢標本在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加樣,復檢標本在Xantus全自動加樣儀加樣;按照試劑使用說明書要求,分別在儀器控制微機上編寫加樣程序;實驗項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ALT、HBsAg、抗HCV、抗HIV、TP[1]。加樣完成后,分別按照各個實驗項目的標準操作規程(SOP)進行實驗。
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形成的加樣條碼文件,需由2個傳輸文件轉換,其后綴為從1~999的數字,記事本可以打開,保存在控制HTⅢ掃描酶標儀的計算機里,路徑為:\AuslabDdateStar-barcode;Xantus全自動加樣儀既可以做加樣儀又可以做血型儀使用,加樣條碼文件為TXT格式,保存在控制SUNRISE酶標儀的計算機里,路徑為:\SUNRISEDdate Xantus-barcode。
Auslab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條碼文件路徑為:DdateStarbarcode。ReaderDB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初檢酶免4項(HB-sAg、抗HCV、抗 HIV、TP)文件路徑為:\AuslabDdateStarbarcode;讀取復檢酶免4項文件路徑為:\SUNRISEDdateXantus-barcode;血型儀讀取血型文件路徑為:\SUNRISEDdateXantus-barcode。
每月月初將上個月的加樣條碼文件剪切并粘貼到指定的文件夾內備份。方法是在控制HTⅢ掃描酶標儀計算機D盤建立備份文件夾:Star-barcode備份 nnn nnn.mm(nnnn為相應的年份如2010年,mm為相應的月份,如1月份),將\AuslabDdateStar-barcode內的條碼文件剪切,粘貼在相應月份備份文件夾內;剪切加樣文件時須注意,該文件夾內的2個傳輸文件不能剪切掉,一定要加以保留,否則加樣儀的加樣文件不能正確傳輸到指定的文件夾內。用同樣的方法將控制SUNRISE酶標儀計算機里的加樣條碼文件進行備份。
加樣儀及酶標儀剛投入使用時,由于加樣文件相對較少,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條碼文件的速度較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樣文件越來越多,讀取速度明顯減慢。特別是ReaderDB實驗室管理軟件需將STAR全自動加樣系統產生的初檢4項條碼文件進行格式轉換,時間會顯得更長一些。實行加樣條碼文件的定時轉移備份后,ReaderDB實驗室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文件速度明顯加快,讀取速度與新裝機時幾乎相同。
條形碼(barcode)是由一組不同寬度、不同反射率的條和空按規定的編碼規則組合起來,用以表示一組數據的符號。它是一種信息代碼,可利用光電掃描閱讀設備識讀并實現數據自動輸入計算機的特殊編號[2]。具有識別速度快、準確性高、可靠性強的特點。隨著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血站系統普遍采用條形碼對血液進行標識,確保所有血液檢測可以追溯到相應標本的采集、接收以及整個實驗過程[3],以保障臨床輸血安全。
目前,血站的檢驗儀器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大部分是從國外引進的,一般都帶有條形碼識別裝置。通過條形碼,經過實驗室管理軟件處理,將檢驗信息與相應的獻血碼進行關聯,提高了檢驗工作效率,實現了血液檢驗的標準化、檢測過程的自動化、檢驗結果的數據化、檢測數據的自動傳輸及保存,適用于血站系統對大批量獻血者的血液檢測及管理[4]。但是由于不同廠家加樣儀的型號不同,加樣文件格式不同,給工作帶來了一定不便。通過將加樣文件定時轉移備份,解決了不同廠家管理軟件讀取加樣條碼文件速度較慢的問題,值得遇到同樣問題的同行借鑒。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S].GB18467-2001.
[2]李向陽,李建宏,陳小劍,等.檢驗項目的條形碼管理[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105-107.
[3]衛生部.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S].衛醫發[2006]183號.
[4]張國平,韓惠云,王林.兩種方法檢測ABO血型結果比較[J].山東醫藥, 2004,44(29),23.
R446.9
B
1673-7210(2011)02(b)-115-02
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