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201600)
對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觀點的梳理與分析*
賈慧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201600)
我國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觀點眾多,如“特色說”、“本質說”、“基本問題論”和“屬性說”等,本文在梳理的基礎上分析對職業性內涵的把握。
職業教育;職業性;梳理
從現代職業教育的起源來看,任何職業勞動和職業教育(包括培訓)都是以職業的形式進行的。職業教育是基于職業和職業人培養的專門化教育,這意味著職業的內涵既規范了職業勞動(實際的社會職業或勞動崗位)的維度,又規范了職業教育(職業專業、職教課程和職教考核)的標準。這就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原則。筆者擬對當前關于“職業教育職業性”的研究成果進行簡單歸納和梳理,以期對未來的研究有所幫助。
據筆者對近年來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我國學者對職業教育職業性的研究比較典型的論文有30余篇,考慮到研究的出發點、角度和方法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說法:
特色說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起源于手工業工廠的學徒制,來源于職業世界。創造任職條件,培養任職能力,從而獲得就業的職業資格,是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因此,使勞動者獲得從事職業勞動所必備本領的職業教育與職業世界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應然特色。學者李慧玲等認為,所謂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就是職業教育對職業的依賴性和服務性。無論是職前教育還是職后教育,職業教育都是為了使受教育者掌握專門的實用知識和技能、技巧、技術,成為適應社會各類職業需要的專門人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技術課程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逐步在教育體系中確立了自身的地位,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更加凸顯。這種觀點實質上是對職業教育進行的教育學視野拓展,有助于認識職業教育職業性的來源與職業的關系,但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論探索,顯得有些單薄。
本質說 事物的本質是該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對職業教育的本質的探究是一個無限接近其本質的過程。俞啟定等學者試圖從職業教育是什么、職業教育的特性是什么和職業教育的功能是什么三個方面剖析職業教育的本質;此外,劉曉等學者對有關“職業性”本質屬性進行了簡要梳理。這些研究總的匯聚點是:職業教育是以培養符合職業或勞動環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一種教育類型,它以職業需要為導向,以實踐應用性技術和技藝為主要內容,傳授職業活動必需的職業技能、知識、態度,并使學習者獲得或者擴展職業行動能力,進而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職業教育是以技能為中心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教育,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所在,可以說職業性和技術性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在一定意義上說,本質說是對特色說的進一步說明,不僅說明職業性是什么,更為重要的是對如何獲得職業性做了說明,對于當前職業教育提出“職業資格”的提法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但在受教育者是未成年學生的前提下,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如何更具有實效需要進一步探索。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僅僅是職業教育名稱的簡單重復,提出了應用性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其實,應用性強調的也是對專門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質上也是職業性的重要體現。
基本問題論 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地位和作用、與人和社會的關系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問題,其實質上是人與職業的關系,也可以說是對職業教育職業性的進一步探索。人是職業的主體,職業是人社會化的載體之一,人的社會化的主要表現就是職業化,換句話說,就是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這樣,就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對職業教育的“職業性”進行了內化。一方面,不僅考慮到職業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我們需要具備什么樣能力的人才來適應今后崗位的需求,這是教育服務的重要目標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對人的進步和發展進行充分全面的考慮,在對人實施為適應今后某種職業需求的培養的同時,更應把重點放在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必須在職業道德、基本素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而不僅僅是專業技能,更需要一種人文精神的培養與滲透??梢哉f,在職業教育中,很好地處理協調“人本性”和“職業本位”兩者的關系將是一個永恒主題,職業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職業的教育”而不是“與職業有關的教育”,應該是完整的人的教育,是人類實現更好生存的一種途徑,以技能為本提升個體的生存質量。我們在對職業教育“職業性”顯性特征重視的同時,要加強對“教育性”的開發和研究,重視生涯教育及其相關的生涯輔導,在終身教育理念下促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屬性說 黃蕾等學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兩重性,其自然屬性是職業性、高等性,其社會屬性是全民性、普及性。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會引起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技術結構、消費和分配結構等的變化,將隨之推動高職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緊密結合。因此,高職教育的職業性表現在針對性、實踐性和適應性三個方面,即:與普通高教相比而言,高職教育的一切活動都是針對特定的職業崗位(群)而進行的;技術教育的特性要求高職教育在職業追求中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與經濟的緊密聯系要求高職教育對經濟、市場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這有助于對現實中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在現實中,我們也發現存在這樣的事實:一方面,高等院校包括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出現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的人才需求卻難以滿足。
上述四種觀點反映了當前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中的不同看法,總的來說,對于“職業性”是持肯定態度的。在一定意義上說,“職業性”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屬性?!渡虾J兄虚L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讓學生成為適應工作變化的知識型、發展型技能人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上述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觀點的綜合體現。因此,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必須深化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全面準確地理解職業性內涵,這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前提。
首先,增強對已有職業教育職業性認識的批判意識。通過對上述四種觀點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單一對職業性的理解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教育是復雜的。當我們對現實中的職業教育進行審視時,僅僅對職業性進行認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職業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同時怎樣在這些方面做到充分體現職業性。這些問題是值得探究的。
[1]李慧玲,趙朝暉.試論我國職業教育職業性的缺失及對策[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5,(5).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06,(4-5).
[3]俞啟定,和震,等.職業教育本質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1).
[4]劉曉,周明星.我國職業教育本質研究的現狀與省思[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9).
[5]周志剛,馬君.對職業教育本質問題研究的審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9).
[6]唐智彬,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人與職業關系[J].職教論壇,2005,(10).
[7]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三論[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6).
[8]李艷霞.職業教育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5,(1).
[9]李艷.職業視野中的職業教育——以技能為本提升個體的生存質量[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10]袁廣林.高等職業教育本質屬性的再認識[J].職業技術教育,2010,(4).
[11]韓瑞連,韓芳.生涯教育與職業教育及其相關概念內涵解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
[12]黃蕾,黃煥山.論高等職業教育的“二重性”[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13]裴云.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性質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2,(4).
[14]舒均杰.基于三組關系對高職人才培養職業性的厘定[J].當代教育論壇,2009,(4).
[15]陳亞玲.關于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考——基于院校研究的視角[J].高教探索,2006,(1).
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1-0016-02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研項目《職業教育中專業職業性量化及其對專業建設影響的研究》(項目編號:091011)
賈慧(1978—),女,教育學碩士,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要結合職業教育實際進行重點分析,如對專業建設進行深入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就筆者目前接觸到的研究文獻來看,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研究與其他諸如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相比較而言略顯薄弱。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職業技術教育》2006~2009年刊登的文章為例,標題中以專業建設為核心的文章幾乎沒有,只有姜大源教授在《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中對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專業的職業性進行了理性思考。因此,我們要做到在對職業教育基本屬性把握的基礎上,通過對專業職業性的量化分析,從中發現對職業教育專業具有較大影響的要素,對職業教育中專業建設進行針對性分析,探究教學計劃中的目標定位是否與現實中職業要求相吻合、內容選擇是否與現實中職業的核心能力一致以及培養時間是否適合,是否存在教育培養的“浪費現象”,以期對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有所啟示。這樣,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顯得非常重要,有助于促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再次,借鑒有關院校的研究成果,深化職業教育職業性研究。院校研究作為一個工作領域與研究領域,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一種特殊范式,強調研究對象的個別性、研究選題的適切性、研究方法的規范性、研究人員的專業性和研究結果的應用性。為此,在課題研究實踐中要注意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個案研究、數學統計等方法和手段收集、處理相關信息,以形成對職業性的量化分析指標,挖掘我國職業教育職業性缺失的內因,指導職業教育教學實踐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