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賢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洛陽 471000)
膝關節僵直是第一次全膝置換術后并發癥之一,引起膝關節僵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和治療方式、康復手段與手術技術有關,而且患者的性格、情緒亦可以對最終結果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本文就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膝關節僵直的原因以及護理進行詳細的討論。
術前膝關節的彎曲程度能夠對手術之后膝關節的彎曲度造成影響,根據有關資料證實,術前即術中膝關節的彎曲度能夠影響手術之后膝關節彎曲度。肥胖歷來是對術后膝關節彎曲度造成影響的很大爭議問題,因為肥胖會對膝關節活動度造成閑置,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后方軟組織遭受擠壓。其余影響因素如心理、血友病、淋巴水腫以及周圍血管疾病等等。
①保留后髁骨贅:后髁截骨不足能夠在伸膝位限制后關節囊伸展,并且屈膝位可以和聚乙烯襯墊后方產生碰撞。②對假體大小的尺寸選擇以及伸屈膝間隙不平衡:這兩種因素一般情況下同時存在。股骨假體尺寸過大以及股骨假體后置使得屈膝間隙變緊張,通常股骨遠端截骨不足會出現伸膝間隙十分緊的現象。伸屈膝間隙還會經常出現在脛骨近端截骨不足或使用加厚的聚乙烯襯墊。③關節線的高度:在手術之后降低膝關節彎曲度的方法是可以把髕骨厚度增加20%或關節線抬高16 mm。④對線異常:由于股骨假體前、后置十分突出明顯以及脛骨假體過分前突。⑤髕股關節:由于脛骨或者股骨假體非正常轉動,使得髕骨假體偏移,或者是髕骨產生不對稱性骨折。髕骨截骨過少或者股骨假體向前較為突出,從而使髕股關節過度堵塞直至影響到膝裝置。在手術結束之后,因相關影響原因使患者深部感染、異位骨化以及抗凝治療都能夠使關節周圍血腫引起關節僵硬。由于疼痛,患者不敢隨意活動膝關節,并在疼痛持續、加重時,若沒有發現高度感染現象也應當對感染進行懷疑。對部分因為身體其他部位發生移位骨化或者腰椎骨密度增加的患者,其膝關節移位骨化的發生率明顯較高[1]。
健康科學的護理方法,首先應當讓患者、家屬了解到手術的目的、方法,以及術后應當注意的相關事項,并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相應的護理照顧。要讓患者明白術后康復訓練的重要作用,并教會患者鍛煉的方法,如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直腿抬高運動等[2]。
術前康復訓練時要讓患者預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在進行術后康復訓練時,首先應當讓患者提前掌握好功能鍛煉的相關方法:①學會床上大小便;②學會下肢鍛煉方法;③正確使用拐杖的方法;④進行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⑤練習抬臀運動[1]。
術后,膝關節的活動主要是強調股四頭肌以及腘繩肌的功能,其目的是提高負重和行走能力,具體如下:
2.3.1 手術當天 在患者麻醉狀態消失之后,給其足關節進行活動,將患者下肢在病床上伸直,為了防止腫脹現象發生,應當在患者小腿和足跟下面墊軟物體加高,并在臂部墊海綿枕2~3 h。
2.3.2 術后第1天的鍛煉 對股四頭肌和腘繩肌進行收縮性練習,對患者的踝關節進行活動,并讓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此外還有抬臀、引體向上運動。
2.3.3 術后第2天的鍛煉 強化第1天所作的所有練習。
2.3.4 術后第3天的鍛煉 如果引流量<50 ml,則將引流管去除,并進行如下鍛煉:①讓患者進行直腿抬高練習。②用CPM機進行鍛煉,以此來增加鍛煉監督。倘若在此過程當中傷口疼痛變得明顯,可以采用口服藥物來進行鎮痛。③加強CPM練習。每天上午、下午各進行一次,每次鍛煉在2 h左右;并進行屈伸運動,每天增加10°。④加強膝關節的彎曲活動量。關節完全穩定后,利于患者克服疼痛,每日1~2次,每次 1~2 h 較為合理[3]。
①注意患者在家中的飲食,應當多食用高鈣食品以此來預防骨質疏松癥,且睡眠時需要將雙腿抬高,如此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回流,并按時回院復查的目的。②教導患者以及家屬鍛煉的方法,如讓患者坐在床邊主動彎曲膝關節進行鍛煉,平常在膝關節下墊一個軟枕頭等。堅持每日鍛煉,并配合全身關節的運動,如上樓、慢步行走。
功能鍛煉原則:①盡早鍛煉原則,能有效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②個性化原則,手術后康復是因人而異的。③循序漸進的原則,任何過度的活動對機體都是一種損傷[4-5]。④全身訓練的原則,踝關節由跖屈、內翻、背伸、外翻組合的“環繞運動”輔以運動間隙時的深呼吸,在增加股靜脈血流運動速度方面優于單獨深呼吸練習或是踝內、外翻運動[6]。
[1]任蔚虹,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526.
[2]涂衛東,畢霞,裴福興.人工關節手術與康復[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39.
[3]王兆霞,李崢.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住院期間功能鍛煉狀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164.
[4]李琳,郭丹.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康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2,8(6):894.
[5]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526.
[6]郭丹.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康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2,8(6):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