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5月26日,國務院醫改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召開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電視電話會議。衛生部黨組書記、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張茅在會上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實際開展基層綜合改革工作。
張茅指出,要充分認識到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是各地今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是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重要保障,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內在要求,是確保全面實現醫改目標的重要環節。
張茅強調,各地要根據實際,開展適合本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情況和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條件的綜合改革工作。部分地區的改革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鑒: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部門密切配合;二是正確領會改革精神,明確建機制的內容和要求;三是創新思維和實踐探索,勇于探索適宜的改革路徑方法等。
張茅要求,各地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加快建立基本藥物規范采購機制,切實落實補償政策,推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力度。
張茅強調,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廣大醫務工作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過程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自愿地投身其中,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會議由衛生部副部長、國務院醫改辦公室副主任馬曉偉主持。國務院醫改辦公室全體成員在主會場參加了會議。
本刊訊 (《中國醫藥導報》記者 劉志學)6月13日,衛生部發布《2011年1季度全國醫療服務情況》(以下簡稱《情況》)。《情況》顯示,在第一季度,我國除鄉鎮衛生院外,在“診療人次”和“出院人數”兩方面,其同比增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情況》稱,在“診療人次”方面,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3.8億人次,同比增長9.6%。其中:醫院總診療人次為4.8億人次,同比增長9.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為8.7億人次,同比增長9.7%;其他機構0.4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0.9億人次,同比增長38.4%;鄉鎮衛生院2.0億人次,同比降低6.4%;村衛生室4.1億人次。
關于“出院人數”,《情況》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醫療機構出院人數達3320.7萬人,同比增長3.9%。其中:醫院出院人數2319.3萬人,同比增長11.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為834.6萬人,同比降低13.0%;其他機構166.8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9.3萬人,同比增長17.1%;鄉鎮衛生院768.2萬人,同比降低13.6%。
本刊訊 日前,英國劍橋市韋爾康姆信托桑格協會、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家研究機構稱,人體內從雙親遺傳可獲得至多60種基因突變,表明人類基因突變出現在精子和卵子中,而雙親或許并不存在這方面的基因變化。
這項研究推翻了多數基因突變來自父親或者母親的早期理論。研究結果表明,基因突變現象戲劇性地出現在每一個體上。為了試著探知人體內有多少“變異基因”,科學家研究了雙親的基因特征,其中包含只有一個孩子的雙親家庭。
研究人員在兒童體內尋找新的基因突變,對每個基因序列進行梳理分析,發現了6000個可能存在的突變現象。他們還研究分析了雙親精子和卵細胞中存在的基因突變,以及嬰兒出生之后出現的基因突變現象。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自然基因學》期刊上,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
研究結果顯示,一個家庭中孩子92%的基因變異來自父親,而來自母親的基因變異僅有36%。韋爾康姆信托桑格協會的馬特-胡勒斯(Matt Hurles)博士是該項研究合著作者之一,他指出,現在我們知道一些家庭的孩子基因變異可能主要來自母親,其他家庭可能主要來自父親。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菲利普-阿瓦達拉(Philip Awadalla)教授也是該項研究合著作者之一。他強調稱,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技術中的新進展和新型分析法則測試之前的理論,從而使我們發現一些新的基因突變,這就像從一個大干草堆中尋找小針頭。
目前,該研究小組計劃展開更深入的研究,試圖揭曉像雙親的年齡和生活環境是否會影響下一代的基因突變,以及如何使用這些研究發現來分辨令人體衰弱的基因疾病。
本刊訊 一種試驗性藥物幫助攜帶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過一年時間,這說明或許可以利用它為人類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辦法。
研究人員表示,細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體時,會立刻啟動人體免疫系統,令其迅速對侵入病毒發起反擊,此時艾滋病毒的攻擊性最強。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路易斯·佩克博士表示,他認為不出3年,有可能研制出一種用于人類試驗的疫苗。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細胞巨化病毒能使免疫系統始終對艾滋病毒保持警惕。
研究人員給攜帶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并取得突出成果。超過半數接受治療的恒河猴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消失,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檢測方法也找不到這種病毒的跡象。迄今為止,大部分猴子的病毒得到控制的時間已經持續超過1年,并逐漸表現出它們從未被感染的跡象。未接種疫苗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攜帶者會發展成相當于艾滋病的疾病,最終它們的免疫系統將會崩潰,各種疾病襲來。
據科學家在《自然》雜志里說,該發現顯示,這種疫苗能徹底清除體內的免疫缺陷病毒。傳統的抗病毒治療也能控制艾滋病毒感染,但卻無法清除隱藏在免疫系統的白細胞的隱藏區里的病毒。佩克說:“疫苗發展的下一步是在人類臨床試驗中對這種疫苗的候選者進行檢測。作為人類疫苗,細胞巨化病毒的傳染媒介會被充分削弱,令其在不會引發疾病的同時,能夠有效防御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