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 ,鄧澤強 ,彭翠蘭 ,程江波 ,陳錦玲
1.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院,廣東茂名 525200;2.廣東省茂名農墾醫院,廣東茂名 525200
神經外科患者大多以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為特點,且留置管道多、住院時間長,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及意外,具有護理難度高,死亡率、殘廢率高等特點[1]。如果管道的護理管理不當則會進一步造成病情惡化。我科在2009年12月~2010年5月對362例留置管道的神經外科患者進行管道管理及相關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5月共收治神經外科患者362人,其中,男203例,占 56.1%,女159例,占 43.9%;年齡5~89歲。 其中,5~17歲 27例,占 7.4%;18~44歲 93例,占25.7%;45~59歲 119例, 占 32.9%;60~89歲以上123人,占34.0%。其中,高血壓腦出血115例,占31.8%;顱內動脈瘤48例,占13.2%;急性顱腦外傷103例,占28.5%;腦腫瘤96例,占26.5%。其中,合并骨折15例;伴精神障礙17例。
神經外科患者留置管道多,如管理不當易引起差錯,從而造成糾紛。如神經外科患者有留置多管道者,其中有微泵恒速氣管滴液管道、腸內營養液輸注管道、還有輸液管道、靜脈微泵注藥管道等,臨床常缺乏醒目標識,易造成輸注錯誤[2]。
神經外科患者情緒常不穩定,易出現躁動,自行拔管;且留置胃管時間長,固定的膠布易松脫,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翻身、打噴嚏時管道會自行脫出,從而對治療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增加患者的不適及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進度。
神經外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臥床時間長,身體免疫力差,留置管道多且時間長,易引起院內感染。常見的感染為尿路感染,據有關報道分析指出與臨床留置導尿有關。臨床治療過程中常會進行尿道插管,當插尿管時處理不當或由于留置尿管時間過長、不及時更換則會導致尿道感染。顱內感染是腦室外引流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常見原因為劇烈咳嗽、體位等導致引流液回流引起感染。
神經外科患者病情變化快,外出檢查次數多,因為轉運過程中通常夾閉腦室(殘腔)引流管,如不注意觀察易出現顱內壓增高。留置氣管套管患者外出檢查前若不清理呼吸道,會有窒息危險。
在管道標識管理過程中,統一標識顏色至關重要。我科自2009年12月始采用統一管道標識顏色管理辦法,胃管采用草綠色標識,腦室(殘腔)用紅色,導尿管做黃色,氣管套管采用白色,從而避免差錯發生。留置尿管、胃管者標識上注明留置日期及更換時間及責任人[3]。腸內營養液輸注時掛“非靜脈”警示牌,并使用獨立輸液架,班班交班;微泵恒速氣管滴液管道掛“氣管滴液”警示牌,膀胱沖洗掛“膀胱沖洗”警示牌,使用獨立輸液架。
根據長時間的觀察,胃管最容易被拔及脫出。傳統的膠布固定胃管,時間一長,膠布易失去粘性,若不及時發現更換膠布,胃管易脫出。筆者采用棉帶固定胃管,即用棉帶繞過鼻前庭兩側、耳廓上方、枕骨粗隆下一圈,在插胃管側面頰近耳廓處打一活結,在胃管出鼻孔處、用布膠布將胃管粘在棉帶上,膠布不粘在患者皮膚上,胃管出鼻孔處膠布作為胃管留置長度的標記。再在近棉帶活結處(不超過耳廓)用布膠布將胃管與棉帶粘兩圈[4],這樣減少胃管脫落的可能性,增加患者拔管的難度。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當患者出現躁動時筆者采用無指手套式約束帶臨時約束其上肢,并留陪人24 h看護,與醫生協商是否需要鎮靜。約束帶松緊度應保持能深入兩指為宜。
病室保持空氣流通,并進行溫、濕度控制,嚴格掌握洗手指征。控制陪護率。對于常見的尿路感染我們在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密切觀察引流管通暢與否,且隨時觀察尿液的顏色、質量。每日清潔二次會陰,早期夾閉尿管鍛煉膀胱逼尿肌功能,待病情趨于平穩早日拔除尿管[5]。對于顱內感染的預防,要保持引流管正確高度,防止逆流,并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的變化,觀察生命征的變化及有無顱內感染的癥狀、體征。重視手術患者術前后營養的補充,增強患者體質,改善患者全身狀況,必要時按醫囑給予靜脈輸注白蛋白或血漿。
根據胃管、尿管的性質及時更換管道。設置管道更換一覽表,將每個患者留置的胃管、尿管按床號、姓名、管道名稱、留置日期、更換日期、更換人格式填寫,每次更換后在表格中填上下次更換日期,每日上午責任護士檢查一次表格,避免漏更換。
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必須有醫生護士護送,帶急救物品,并嚴密觀察有無顱內壓增高,判斷是否需要將夾閉的腦室(殘腔)管開放。在搬運氣管切開患者前,應先清理呼吸道,注意保持患者氣管套管通暢,防止窒息。
本組4例發生泌尿系感染,及時給予抗生素及更換尿管后康復;2例煩躁患者自行拔脫胃管,后經做好約束無類似事件發生,其他均順利康復。無管道堵塞情況,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神經外科是專業性極強的科室,就診患者常常病情較重,來勢兇猛,危及生命。近年來,由于各種創傷及內科疾病惡化導致患者數量增多,從而促使神經外科不斷發展。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常會建立各種管路,因此,管道的護理管理也在工作當中顯得極其重要[6]。通過在管理過程中明確標識,統一標識;改進管道固定方法,合理約束,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率;設置管道更換一覽表,提供更換指引,控制院內感染;控制關鍵環節,防止發生意外等,保障了護理安全,減少護理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崔炎.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6.
[2]步惠琴,王黎梅.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防止非計劃性拔管[J].護理與康復,2007,6(2):133-135.
[3]施雁.紅色標識防止差錯[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4.
[4]陳玉蘭.食管癌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預防性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3):43-44.
[5]肖介文,梁月英,王念.改進后約束帶在神經外科ICU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6):1645-1646.
[6]劉文鋒,林源泉,賈軍,等.神經外科院內感染的調查[J].黑龍江醫學,2004,28(3):l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