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華 張琦英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215104)
技術素養視野下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探討
石瑞華 張琦英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215104)
根據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結合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從技術知識角度、技術能力角度、技術情感和態度角度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技術素養;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啟發式教學
相對于本科教育以培養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高職教育則主要培養高技術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探討高職教育領域中技術的定義及本質,分析高職所培養人才應具備的技術素養,將為構建高職課程體系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導向。筆者擬在技術素養視野下討論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改革。
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為了更好地運用技術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素養。技術素養是指一個人對與技術相關的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運用以及評價的總體水平。研究技術素養可以從技術的知識角度、能力角度及技術的情感和態度角度分別展開。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是當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也是計算機應用中一個空前活躍的領域。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網絡越來越深入到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都已開設了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網絡,培養學生運用網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生的就業和生活提供幫助和指導。
然而,由于計算機網絡是一門理論寬廣、實踐性較強的技術,在教學中存在大量較難理解和記憶的新概念、新名詞、新術語、新規則,學生普遍認為計算機網絡課難度大、抽象、不易學。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選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深入分析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學院網絡實驗室的設備條件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與網絡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顯得意義重大。
下面,筆者從技術素養的三個維度出發,結合我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一些建議和思考。
(一)技術的知識角度
從知識角度看,技術是為生產某種物品或提供某種服務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用于理解技術過程的理論知識和用于控制技術過程的實踐知識,即包含了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
理論知識是掌握技術的基礎和前提,但傳授理論知識時需要把握好深度和廣度。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差,且多半對學習缺乏主動性,需要教師有效地去引導。如果教師在上課時將一些抽象的理論講授得過于深奧,一方面學生對內容不感興趣,一些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學生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另一方面,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學習自覺性較強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也會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理論知識的選擇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點到為止”,否則將適得其反。例如,對于網絡協議,以前把相關的內容全部講述,包括有哪些協議幀,每種幀又包含了哪些字節,每個字節的功能是什么。但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講述的速度就會比較快,加上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講。因此,在后來的教學中,筆者只是把重點放在各層完成怎樣的功能以及各層之間如何協調配合工作等,其他一些細節內容則略講。
高職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實踐知識。例如,對于局域網的資源共享功能,以前只是單講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透徹,因此,筆者介紹了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可以將局域網內的打印機設置成共享,這樣局域網內的其他計算機即使沒有直接連接打印機,也可以通過一些設置借助網絡實現打印。另外,在講述網絡安全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還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防病毒軟件,對其優缺點進行比較,并介紹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以及一旦發現病毒后要采取哪些措施進行相應的處理。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后會遇到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學到一些非常實用的知識。
(二)技術的能力角度
從能力角度看,技術是人們使用技術和運用技術原理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技術能力按性質可以分為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基本職業能力是勞動者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如公司秘書必須能夠熟練操作辦公軟件并具備一定的文字功底;程序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程序編寫能力;車間操作工則需要具備車、銑、焊等技能。基本職業能力強調專業的針對性,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基本職業能力。關鍵能力則是一種通用的、可以遷移的能力。如勞動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對新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它并不針對某一特定的職業領域,而是對于所有職業都適用。當勞動者從一種職業轉換到另一種職業后,他的關鍵能力不會因此失去作用。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能力,需要在教學中增加實踐課。如在網絡傳輸介質方面,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雙絞線。又如,在講述Internet提供的多種服務時,以前照課本單純講一些概念原理,學生很難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在簡單介紹一些概念特點后,指導學生動手創建一個FTP服務器,并設置相應的訪問權限 (如只讀、可刪除、可修改),讓其他同學訪問,體驗訪問界面。另外,筆者還指導學生通過TELNET遠程登錄某高校的BBS,并完成一些基本操作,如看帖、聊天、發信等。這些實驗課生動有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對學生求職就業有一定幫助。
為了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后知道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去思考,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敖虒W”包含“教”與“學”,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學生不是被動學習,而是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高職院校學生大多在學習中缺乏思考的主動性,教師就必須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授子網劃分之前,筆者先設置了一個問題:假設某單位有四個部門,每個部門20臺電腦,希望給每個部門分配一個網絡,應如何分配。有學生首先提出可以分配四個C類網絡。每個C類網絡可容納的最大主機數是254,而現在只有20臺,這就造成了IP地址的極大浪費。有學生提出可以只分配一個C類網絡,這樣就能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但如果這樣分配,各部門就屬于同一網絡,不便于進行網絡的維護和管理。筆者提出可將一個C類網絡劃分成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作為一個小型網絡,從而引出子網劃分的概念。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堂模式就從教師單向信息傳遞轉換為了師生互動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從而達到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技術的情感和態度角度
技術情感和態度是指人們對技術持有的主觀體驗和評價性持久反映傾向,它是技術素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勞動者對技術有合適的情感和態度,則能更好地掌握技術知識和技術能力。高職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技術情感和態度。
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技術的興趣,讓學生喜歡自己所學的技術。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也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學生一般對實用性強、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穿插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內容。例如,在IP地址、子網掩碼這部分內容后,筆者就安排了一定課時講授IP地址的配置和測試。目前,許多大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在宿舍或教室上網的時候,有時需要配置IP地址。如果出現不能上網的情況,通過PING測試命令可以幫助判斷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從而尋求解決方案。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如何配置和測試IP地址,還可以鞏固先前IP地址和子網掩碼的相關概念原理。
總之,任何一門課程的設置和實施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內容選擇到教學實施、設施設備資源等,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今后,我們將繼續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開展新的探索,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更好、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適應計算機網絡不斷發展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
[1]于光遠.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2]許良.技術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劉有珠.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路建彩,褚建立.工作過程導向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整體設計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08,(26):105-107.
[5]楊若凡.由技術認知過程透視技術教育課程體系[J].教育與職業,2006,(15):11-13.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0-0141-02
石瑞華(1983—),女,江蘇蘇州人,碩士,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通信技術。
張琦英(1981—),女,江蘇常州人,碩士,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課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