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華,劉學松
(荊州市中心血站,湖北荊州 434000)
臨床血液需求呈快速增長,“獻血淡季”和血液偏型又成為血站發展的一個瓶頸,無償獻血工作面臨重要的轉折與挑戰,特別是對無償獻血工作招募與管理模式應進行戰略思考,以促進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發展。要實現無償獻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應符合發展、協調及持續性三大特征,其中要特別重視人的核心作用[1]。面對輸血事業現狀以及臨床輸血和血液管理新理論的迅猛發展,結合血站管理的要求,從以下幾方面探討血站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發展策略。
人是促成發展與進步的關鍵因素。《財富》雜志的專欄作家斯蒂文·托馬斯指出:“一個顧客決定是忠誠還是背叛都是由在你公司的一系列遭遇的總和構成的”[2]。員工對獻血者提供服務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獻血者的滿意度。因此,得力的員工隊伍是無償獻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員工對工作的態度需要強化管理,主要包括合理設置崗位、員工招聘和培訓、員工激勵、員工薪酬和福利的管理等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是員工培訓和員工激勵[3]。
進行員工培訓,開發員工的潛力,將員工造就成優秀的人才,有利于實現血站的發展目標以及員工個人的發展目標和完善血站文化。各采供血機構對員工除了進行工作技能的培訓,更需要加強對員工工作態度的培訓(包括樹立員工的正確觀念、價值判斷、責任感、事業心等方面),血站的歷史,無償獻血的社會意義,無償獻血工作的社會責任等。要強化員工對無償獻血工作社會責任感的理解,明白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大意義,理解獻血活動是為獻血者提供拯救他人生命的經歷,對受血者則是提供獲得生命的經歷[4],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使員工在工作中產生動力,為無償獻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管理角度講,激勵是激發員工工作動機,付出努力以提高工作績效,在實現組織目標中滿足個人需要[5]。無償獻血工作,主要是由獻血招募人員進行,必須激發招募人員的工作熱情,才能使其發自內心的為獻血者提供良好的獻血服務。激勵的方法:①培養員工的自我激勵精神。②處理好滿足員工心理需要與物質需要的關系,并把兩者結合起來,且首先考慮員工心理需要的滿足。③有明確的工作要求。④為員工提供控制、支配、衡量自己行為所需要的情報。⑤使員工在思想上明確真正的榮譽和成就是建立在對自己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對組織貢獻的基礎上。
明確發展方向是無償獻血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因素。目前我國的無償獻血工作存在城市力度大農村力度小的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和國家醫改政策的落實,農民越來越成為臨床用血的主力人群。為改變“城市人獻血農村用”的狀況,今后無償獻血工作的發展方向應是以城鎮、社區為基礎,逐步向鄉鎮、村組延伸。明確了這一方向,就可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城鎮、社區經過近12年的宣傳和動員,無償獻血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都相對較高,而且城鎮、社區由于人口集中,更易于組織和動員。針對這一實際情況,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宣傳和動員,可考慮在各大社區開辟一個無償獻血宣傳陣地,以宣傳畫、版報、宣傳欄的形式,進行常年宣傳;于社區開展一系列無償獻血相關活動,如開展獻血知識講座、聯合開展放電影進社區活動等,進行充分的宣傳和動員。另一方面,在血液緊缺的時段,與社區聯合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并進行集中的宣傳和動員,激發社區居民的獻血熱情,以滿足臨床血液需求[6]。
鄉鎮、村組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深入,農民對無償獻血了解得不多,而且存在點多面廣、人員分布較為分散的不利條件,實現無償獻血宣傳的全時全覆蓋是不現實的。因此,應采取定時、定點的方式,對鄉鎮、村組開展無償獻血宣傳和血液采集工作,如在某縣確定某個鄉鎮、村組的采血日期,采供血機構在指定日的前一周,通過當地媒體進行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和無償獻血動員,還可將宣傳單采取進村入戶的形式進行發放;在采血日當天,采血現場配以宣傳橫幅、宣傳片、宣傳展板等形式,調動現場氣氛,聚集人氣,吸引廣大農民朋友參加無償獻血。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宣傳無償獻血,農民無償獻血意識逐步建立,以期改變農村無償獻血工作的落后局面。
合適的工作方法是無償獻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無償獻血工作,一方面需要有專業的血站工作人員開展服務,另一方面還需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全社會參與無償獻血工作、關心無償獻血工作的局面,才能使無償獻血者感到倍受重視,以更大的熱情參加無償獻血。
以獻血者為中心,根據獻血者動態數據庫的資料,對獻血者檔案進行分類管理,并對獻血者進行細分,在細分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宣傳策略,突出宣傳重點,吸引獻血者獻血;優化獻血接待流程,提高現場服務水平,留住獻血者,并運用獻血者動態數據庫與獻血者進行有效溝通,找出更多獻血者的個性化信息,補充記錄在獻血者個性化檔案中;獻血者獻血后,將獻血者的信息及時錄入獻血者動態數據庫,并通過定期召開獻血者聯誼會、進行獻血者滿意度調查、建立獻血者投訴和建議處理系統、開展神秘獻血者調查和流失獻血者分析等一系列的溝通和交流,收集獻血者意見,為獻血宣傳、獻血者服務提供更好的方案,以增進與獻血者的關系,使獻血者達到忠誠,從而為無償獻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償獻血工作,除了采供血機構的專業人員外,還需要由社會力量組成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者組織參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者組織,是以無償志愿服務的形式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非政府組織(NGO),是由定期捐血者和支持捐血活動的愛心(民間)人士組建的。它不靠權力驅動,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因此能很好地將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下去。它的原動力是愛好和志愿服務精神,能最大程度地將“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發揚開來,為獻血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其成員來自普通市民中間,對無償獻血有著較深刻的認識,又參加過多次無償獻血,能對一般無償獻血者產生很好的現身說法的示范作用。因此,他們對無償獻血的推動作用和對普通市民的影響是采供血機構專業人員所無法做到的。有必要借助于無償獻血志愿者組織開展無償獻血的宣傳和服務工作。從目前全國的情況看,無償獻血志愿者組織對無償獻血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器作用。
綜上所述,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發展的特征:以獻血者為中心,以獻血招募人員為骨干,明確工作發展方向,協調各方力量,保持宣傳和服務的有效性與持續性,在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切實把握好工作發展方向,運用正確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扎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確保無償獻血工作的科學、合理、可持續的發展。
[1]滕藤.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2]吳必達.顧客滿意學[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101.
[3]黃維德,董臨萍.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9.
[4]倪小芳,劉曉偉.從讓渡價值角度談提升無償獻血者滿意度的策略[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3):234.
[5]夏國新,張培德.新編實用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149.
[6]曾鳳芹,齊存生.秦皇島市40歲以上無償獻血者獻血目的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4):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