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徐英英,胡俊喜,王保君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眼科,河南新鄉 453100)
PBL與傳統教學法在眼科見習教學中的比較
張海濤,徐英英,胡俊喜,王保君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眼科,河南新鄉 453100)
目的:對比PBL與傳統教學法在眼科見習教學中的授課效果。方法:選取新鄉醫學院2006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86名學生,按見習過程中接受PBL教學或傳統教學方法分為試驗組(43名)和對照組(43名),見習結束后進行授課評價。結果:試驗組每人問題回答次數為(0.7±0.3)次、學習的興趣程度得分為(2.6±0.5)分、教學的滿意度得分為(2.8±0.4)分、模擬診斷考核得分為(7.6±1.0)分,對照組每人問題回答次數為(0.3±0.2)次、學習的興趣程度得分為(1.7±0.7)分、教學的滿意度得分為(2.4±0.7)分、模擬診斷考核得分為(6.2±1.5)分,兩組在以上各方面的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PBL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方法可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見習授課效果更好,可作為眼科見習教學過程中一種新型方法積極推廣。
PBL教學法;眼科;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作為醫學本科教學過程中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重要階段,不僅可以鞏固理論課中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臨床獨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傳統的臨床見習方式常常采用邊看患者邊講授的“床邊帶教”的順序性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培養鍛煉發散性思維,易造成學生循規蹈矩,甚至走馬觀花。為提高眼科臨床教學效果,提高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近年來在臨床見習教學中試行了PBL教學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的教學方法。我們將PBL教學與傳統見習教學效果進行對比,為眼科見習教學改革提供指導。
1.1 研究對象
選擇新鄉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2006級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專業86名醫學生,均在同一學期接受過相同形式的眼科理論課講授,并將在同一學期到本眼科教研室見習學習,見習之前均進行了例行眼科理論筆試考核(百分制)。
1.2 方法
在見習過程中,將學生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3名)分別接受兩種不同的見習教學方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按照教學大綱,由有經驗的帶教教師利用“床邊授課”形式,結合病例分析給學生詳細講解典型眼科疾病的癥狀體征、鑒別診斷,每次課后均布置書面作業,總結課堂上的內容;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式,分為幾個小組進行,由一位專業的小組老師負責指導,具體實施方法:在簡要查房后,首先提出與臨床病例相關的問題,之后要求學生積極收集資料包括教科書及專業文獻上的理論知識和典型病例資料,第二天經小組討論(一般3~4名)然后在課堂內討論(一般10~12名),最后由帶教教師歸納總結,之后布置課后與傳統教學方法相同內容的作業。由同一名臨床教師實施傳統教學和PBL教學,時間均是下午。利用以下方式來評價不同教學方式的授課效果:①由帶教老師記錄每次問題提出后參與回答或討論的人次數,之后相加后除以(問題數量×人數)得出平均每人問題回答次數作為學習熱情定量指標;②采用匿名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本次見習教學過程的意見,內容包括學習興趣程度(0=無興趣、1=一般、2=有興趣、3=十分有興趣),對本次教學滿意度(0=不滿意、1=一般、2=滿意、3=十分滿意);③模擬診斷教學考核中正確的分數(10分制),考核過程采用盲法設計,由三名非本次帶教的眼科教研室教師參加評分。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兩組之間性別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其余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醫學生的特征對比
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醫學生的男女比例、年齡及見習前考核分數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學生的特征比較()Tab.1 Comparison ofmedico characteristic in two groups()

表1 兩組醫學生的特征比較()Tab.1 Comparison ofmedico characteristic in two groups()
組別 性別[n(%)]年齡(歲) 見習前考核(分)試驗組(n=43)對照組(n=43)χ2/t值P值25(43.1)32(55.2)1.690 0.194 22.6±0.8 22.9±1.1 1.008 0.319 75.5±10.1 78.1±9.6 0.862 0.394
2.2 不同見習教學方式授課效果對比
見習授課過程中,試驗組的學生較對照組學生在平均每人問題回答次數、學習興趣程度得分、對教學的滿意度得分以及模擬診斷考核得分方面的差異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2。
表2 兩組見習授課效果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clinical teaching in two groups()

表2 兩組見習授課效果對比()Tab.2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clinical teaching in two groups()
組別 每人問題回答次數 興趣度 滿意度 模擬診斷考核試驗組對照組t值 P值0.7±0.3 0.3±0.2 3.068 0.011 2.6±0.5 1.7±0.7 4.750 0.000 2.8±0.4 2.4±0.7 2.828 0.007 7.6±1.0 6.2±1.5 3.967 0.000
PBL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美國的神經病學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首創,如今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創新性醫學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1]。PBL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2-3]。近年來部分國內醫學院校不同專業教學中已開始初步采用PBL教學方法,并取得了積極的效果[4-6]。
作為選修課程的眼科學,臨床醫學專業醫學本科生在學習興趣方面往往不高,在理論知識點方面掌握往往不牢靠,而在眼科見習過程中,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授課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不利于臨床邏輯思維的培養,也影響了臨床見習的教學效果。近年來,醫學知識的迅速增長和更新,要求學生掌握發現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使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為提高眼科學見習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我們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初步應用于眼科見習授課過程中。通過對比發現,盡管兩組在見習之前各個特征相同,但接受PBL教學的醫學生較接受傳統教學方法的醫學生,在見習授課過程中平均每人問題回答次數更多,即學習積極性更高,學習的興趣程度以及對見習教學的滿意度更高,同時在見習結束后的模擬診斷考核分數更高。這與國內以往研究[7]結論相同。這些都表明,PBL較傳統教學方式在醫學生的見習教學中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眼科臨床見習PBL教學中,我們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這些問題應與見習病例密切相關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并且將學生作為中心,是問題的解決者,賦予他們自我學習和教育的責任和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而帶教教師在 PBL中的責任只是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監控整個學習過程使見習授課計劃順利進行,比如帶教老師圍繞具體某種眼病提出幾個實際臨床問題,包括與疾病相關的解剖學生理學問題、鑒別診斷、治療原理及研究進展,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臨床診療方面的思考,同時查閱有關資料,然后組織大家討論,互相補充,老師在其中進行適當點評引導,最終取得問題的滿意答案。
總之,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較,PBL教學法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和滿意度與提高臨床見習授課效果等方面具有較大優越性,因此可作為眼科見習帶教過程中一種新型教學方法積極推廣。
[1]Kong J,Li X,Wang Y,et al.Effect of digit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cas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ophthalmology courses[J].Arch Ophthalmol,2009,127(9):1211-1214.
[2]趙廷坤,康白,史立宏,等.PBL教學模式對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4):130-131.
[3]劉春杰,董立珉,康紅鈺,等.PBL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85.
[4]石棟,王又冬,張勁松.改良的PBL教學模式在眼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08,8(7):1405-1407.
[5]石鑫,姜梅,郝玉軍,等.PBL模式在神經外科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0,(9):117-118.
[6]黃黎,周麗珍,王栩,等.PBL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4):775-776.
[7]袁洪峰,孫強,張聰.PBL教學在眼科見習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4):734-735.
Com parison of PB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ophthalmology
ZHANG Haitao,XU Yingying,HU junxi,WANG Baoju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He'nan Province,Xinxiang 45310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during the clinical probationary teaching of ophthalmology.Methods8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majored in clinic medicine were selected from grade 2006 in Xinxiangmedical college.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ho
ophthalmologic observation teaching by the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 respectively,each group 43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stimated after probation.ResultsThe number of answers to each question per person,the score of interest,satisfaction on teaching and simulated diagnosis examination in the experimentwere(0.7±0.3)times,(2.6±0.5)score,(2.8±0.4)score and(7.6±1.0)score,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0.3±0.2)times,(1.7±0.7)score,(2.4±0.7)score,(6.2±1.5)score.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was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PBL can makemore active and interesting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bring out better teaching effect than traditionalmethod,PBL method may be recommended during the clinical probationary teaching of ophthalmology.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method;Ophthalmology;Clinical probation
G64
C
1673-7210(2011)01(a)-118-02
張海濤(1976.12-),男,河南衛輝人,博士,主治醫師、講師,新鄉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青光眼。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