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洪林
(哈爾濱理工大學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腦血管病是我國成人常見病,多發于老年人,隨著近年的生活水平提高,該病趨于年輕化,腦血管病中早期表現以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全的頭昏、嗜睡、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為主,臨床上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早期治療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全對預防和控制腦梗死、腦出血是非常重要的。筆者收集了近兩年來在我院住院的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全的患者近百例,對比發現用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的療效甚佳,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8年1月~2009年12月臨床符合1995年全國第4 屆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的病例98例,對照組3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齡54~65歲,平均58.5歲。治療組64例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55~68歲,平均61.2歲。兩組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嗜睡,對照組中記憶力減退29例,高血壓16例,高血脂31例;治療組中記憶力減退58例,高血壓41例,高血脂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再予以銀杏達莫20 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靜脈滴注,1次/d,14d 為 1個療程。
臨床療效分為顯著好轉、好轉、無效三項,顯效:頭昏、嗜睡消失,記憶力減退明顯減輕;好轉:頭昏、嗜睡、憶力減退皆有不同程度減輕,但仍有一項好轉不明顯;無效:頭昏、嗜睡輕度緩解,記憶力減退無明顯減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測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groups[n(%)]
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2。兩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腎功能、心電圖等均無明顯變化,未發現明顯反應。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mPa·s)Tab.2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 between twogroups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mPa·s)Tab.2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index between twogroup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例數 時間64治療組對照組34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低切9.4 ±2.1 6.2 ±1.5*9.1 ±2.1 8.4 ±1.5*中切7.4 ±1.3 4.1 ±1.7*7.6 ±1.5 6.2 ±1.4*高切6.3 ±3.3 3.6 ±1.6*6.3 ±2.3 6.9 ±1.6*血漿黏度1.8 ±0.2 1.05 ±0.11*△1.87 ±0.21 1.7 ±0.15*
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全是臨床最常見疾病之一,治療的藥物也很多。隨著銀杏達莫注射液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其在緩解腦動脈硬化的進展程度、改善腦供血、增加腦血流量、保護神經元、恢復記憶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栓等方面的顯著效果得到證實[2-5],其主要成分為銀杏黃酮苷(24.0%)、銀杏苦內酯(3.1%)、白果內酯(2.9%)、雙密達莫(10.0%)[6],其藥理研究表明銀杏黃酮為強力的自由基清除劑,可清除多種自由基,改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血產生的癥狀和記憶功能;銀杏內酯可通過降低細胞膜上鈣離子通道水平,防止神經細胞內鈣超載及谷氨酸誘發的鈣離子升高,對抗谷氨酸神經毒性,保護神經元;雙密達莫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3 種成分協同作用改善腦組織供血,改善微循環,增加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和腦缺血狀態。可見,銀杏達莫在治療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全方面有廣泛的臨床前景。
[1]中華醫學會全國第4 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雜志,1996,29(6):379-380.
[2]侯德軍,王鍵銘,寧剛,等.銀杏達莫治療急性腦梗48例臨床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5,22(4):405-406.
[3]李莉.銀杏達莫治療腦梗塞療效觀察 [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0,27(3):284-285.
[4]劉璋,曹學兵,劉昌勤.銀杏達莫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158例[J].Herald of Medicine Vol,2004,23(5):314-315.
[5]王擁軍,張薇薇,張茁,等.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4,23(1):48-49.
[6]李新崗,薛榮.銀杏葉制劑的心腦血管藥理及其臨床應用[J].國外醫學:腦血管分冊,1995,3(6):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