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波 韋逸群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高職教學改革堅持扎根本土之實踐
賴永波 韋逸群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53)
針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不良現象及其根源,提出教學改革應堅持扎根本土實踐,一切教學改革應走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之路。
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本土實踐
10年來,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從發展速度、辦學規模、教育成效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現象,且這類現象正在蔓延。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扎根本土,應堅持中國國情,要有開放的視野,在教學改革探索中要深入思考并踏實地付諸實踐。今天的高職教學改革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的教育創新改革,不是自我封閉的教學改革,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是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生命力。但是,現在的高職教學改革存在兩類不良現象。
(一)拿來主義
目前,一些模式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主流模式,形成以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為引領的課程教學改革,紛紛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評測等改革套用幾種模式,這種開放性的“拿來主義”視野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豐富了我國高職教學改革。但是,這種高職教學改革融入中國教育國情有多少?以新西蘭和荷蘭為例,目前,新西蘭有50.5萬名學生分別在35所公立和540所私立高等院校就讀,平均每所院校不足900名學生,還不到我國一些高等職業院校一個系部的學生數;新西蘭高等職業教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為勞動力資源開發進行技能型教育和培訓;培養有實際經驗的應用型人才,使學生畢業前有工作經驗;校生均數較少為教學改革實施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小班化保證了師生互動和更好的效果,小班化保障了教學既能同時滿足學校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要求,又能滿足企業對專業技能人才的要求,甚至是家長對學歷和技能的雙重要求;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更注重拓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荷蘭的職業大學被稱為Hogeshool,地域性十分鮮明,由當地政府、經濟體、社會構成的三角中心是Hogeschool。每個Hogeschool中都設有中小企業局的辦公室,它們代表當地企業的利益,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活動,是學校專業的直接合作伙伴,全國38.3萬名學生從入校的第一天就知道它們的存在。實習、兼職工作都可以通過中小企業局聯系,當地的就業中介機構也在學校設有自己的辦公室,社會和學校(學生)合作的空間距離被大大縮短。每個專業都有一個行業代表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參與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實施、畢業評估,從始至終。隨著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結構和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Hogeschool順應這個變化趨勢,調整自己的辦學思路,從單純提供人才(畢業生)的傳統辦學模式上升為學校(專業)作為合作伙伴參與和承擔當地中小企業的知識創新活動,教育與企業的結合在此得到突出的體現。在中國經濟轉型的現階段,經濟體與高等院校結合的保障機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發展,社會和學校(學生)合作的空間還很大,這種“拿來主義”的教學改革模式在中國土地上能夠生存多久?
(二)山寨文化
高職教學改革中的 “山寨文化”現象,源于“拿來主義”在中國教育土壤上孳生的只模仿、不創新的教學樣板,在企業需求驅動和“教育專家”導引下孕育的產物,諸如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做中學、生產過程系統化教學方法,典型地缺少扎根本土教育的根系,教學改革實踐中融合中國教育國情的因素較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教育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使他們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人。我國高職教育在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時,不但要回答 “會不會做”,即能否運用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術手段合理地解決問題,更要在教學過程中回答“該不該做”,即是否經濟劃算,是否符合政策法規、社會公德、文化傳統、民族習俗的要求。以高職可編程控制技術(PLC)專業課為例,普遍采用學習情境模式下的項目任務驅動或案例式教學法,通用教材多達100種版本,教材中典型案例有小型電梯、洗衣機、樓梯燈、搶答器、自動售貨機控制等,對此,筆者想說的是:國際上任何一款PLC控制器產品少則數百元,多則數千和上萬元,而用普通單片機或集成芯片加上低廉的電子器件等來控制上述教學案例工程,一般幾元、幾十元即可解決。在課程教學改革實施中很少考慮經濟性、企業和客戶的可承受度,更談不上控制設計工藝性。在高職管理、商務、藝術類等專業課教學改革中追求項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學法,融合本土的文化傳統、民族習俗等因素較少,這種為了教學改革而改革的教學法,在當前我國高職教改中甚為流行。
目前,高職教育既面臨著中國社會的轉型,又面臨全球競爭、經濟危機和就業壓力帶來的挑戰,加上網絡化、全球化、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創新的挑戰,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更加艱巨的任務,同時也創造了良好的時代背景。要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今日的中國高職教學改革必須超越“做什么都是統一模式”的從眾行為,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專業甚至是不同的課程所產生的效果是不盡相同的。堅持中國高職教育現階段的國情,堅持扎根本土,應有開放的創新視野。珍貴的民族文化傳統、經濟產業發展現狀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根基,教學改革應把根留住。
我們需要有真知灼見的職業教育家來辦學,更需要有大批的職業教育教學一線人員來實踐高職教學改革這一艱巨的任務。
(一)要保持教學在繼承中改革,在改革中繼承的心態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我國高等教育在改革開放后的30年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就注定了繼承的必要性。但真正有意義的繼承是在改革中繼承,因為任何時期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方法都存在不完善或不適應未來發展的因素,這就需要教學與時俱進,需要改革,所謂“變則通,通則久”。對過去的教學方法、手段、理念、做法的改革與變化不等于否定過去,說某種課堂教學法需要改變,并不等于此前的做法是錯誤的,只是表明以前的教學法已經不適應當前高速發展的高職教育需要。
(二)要保持以高職教育目標來端正教學改革的心態
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中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有別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教學目標,后者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等技能型、研究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應緊扣以就業為導向,就業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的命脈,教學改革的宗旨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服務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中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去服務社會。一切高等職業教學改革應端正心態,正確定位,安于本位。堅持中國國情,扎根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和層次。
(三)要保持教學改革敢于批判的心態
擁有長遠發展的心態,是我們高職教改不斷前進和不斷完善的動力,未來的高等職業教育要在不斷的自我批判中成長并增強自己的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改革就是對過去某些教學做法的批判。要敢于面對國際國內教學改革,這是我們的教學改革獲得開闊視野的條件;要勇于自我批判,這是我們的教學改革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
高速發展的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要避免脫離本土實踐的現象,又要避免什么都要自己從頭做起。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設計新的教育培訓需求,這就是科學發展觀,同時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堅持科學發展觀,為高職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表達溝通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學會做事做人,具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不斷進取的毅力、團結協作的精神、良好的個人修養等,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和主動服務社會,開創美好未來。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改革攻堅、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社會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高職教學改革要堅持扎根本土強基固本,不斷提高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既要有全球視野、瞄準國際前沿、借鑒經驗、應對挑戰,又要堅持一切從基本國情出發,牢牢把握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堅持中國職教國情,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是教學改革者應牢記的基本準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從國家中長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角度思考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理念,需要高職教學改革實踐者改變觀念,不斷探索,不斷進取,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學改革之路。
[1]Yongbo Lai.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curriculum of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2010,July17 -18,Wuhan,China.IEEE,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85-87.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 edu.cn/html/e/jiaoyuguihuagangyao.htm.
[3]蔡俊蘭.中國高等教育規模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實證分析[J].高教探索,2008,(3):49-52.
[4]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溫家寶.教育大計,教師為本[EB/OL]. http://news sina.com.cn/c/2009-10-11.shtml.
[6]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教改革與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EB/OL].[2009-10-09].http://www.edu.cn/fa_zhan_283 /20091009/t20091009_411411.shtml.
[7]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2):4-6.
[8]張偉江.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和諧教育 [J].中國高教研究,2008,(1):8-9.
G718
A
1672-5727(2011)11-0155-02
賴永波(1975—),男,碩士研究生學歷,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講師,主要從事電氣控制類課程教學和科研。
(本欄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