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主體力量——石家莊市供銷合作社截止到2010年底共領辦各類專業社752家,各類行業協會143家,入社入會農戶達到14.85萬戶,輻射帶動29.7萬戶,推銷農產品14.7億元,助農增收達1.2億元。目前,石家莊市規模較大、運轉良好的一批專業合作社發展先鋒大部分聚集在此。
這批在全國都享有盛譽的大規模專業合作組織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供銷合作社在帶動發展合作經濟過程中,根據合作社的不同特點創立的八種獨特發展模式。

第一種模式
石家莊市供銷合作社共組建市、縣兩級農合聯19家,發展鄉鎮農合聯分會或鄉鎮辦事處155家,占全市鄉鎮總數的69.8%,健全了農合聯組織服務體系,組織領導作用日益增強。
農合聯成立以來,積極開展農業保險試點,為22家專業合作社提供風險保障金470.54萬元,受災農戶理賠近150萬元;積極發展信息網絡,全系統投資600多萬元,開辦了20多家綜合或專業信息網站,2010年,通過網絡免費為農民發布市場信息7000條;積極組織培訓活動,培訓農民專業社骨干成員、技術能手1.1萬人次,受到農民的歡迎,得到省市領導的肯定。
第二種模式
巧上項目 工廠化發展
示范典型
●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
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2007年9月成立,現有成員1300個,總資產1500萬元,現有土布織機6000臺、紡車3000臺,年生產能力25萬件,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988萬元,利潤200萬元,社會效益500萬元。石家莊市供銷合作社在贊皇縣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投資600萬元,建設了集土布生產加工整套工藝于一體,附帶產品展廳和辦公區的新廠,成為社員培訓、新產品研發、產品展銷基地和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景點,有力推動了產品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靈壽縣冀樂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靈壽縣冀樂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007年8月成立,注冊資金12萬元,現有社員115戶,輻射15個鄉鎮120個村,帶動種植戶4500多戶,年助農增收5000多萬元。年產量10萬噸,產品銷往廣州、深圳、太原、沈陽、大連等20多個大中城市。2010年總投資680萬元,占地面積20畝,建成高標準可控工廠化菇房兩座,內設30個冷房,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使食用菌生產周期達到每年3—4輪,鮮菇年產量1000噸,項目列入國家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示范項目和2010年度石家莊市“新網工程”扶持重點項目。
第三種模式
建設基地 標準化發展
●藁城市蔬菜合作社聯合社
藁城市蔬菜專業社聯合社2010年由石家莊神喻王果蔬開發有限公司牽頭藁城市6家蔬菜專業合作社發起成立,現有社員1萬多名,種植面積3萬余畝,總資產3億多元。聯合社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石家莊橋西蔬菜批發市場、佳農水產品批發市場、華夏果品交易市場等達成了招商合作意向,目前市場年交易額已達27億元。目前,合作社下轄12個合作分社,建有年育蔬菜苗能力2000萬株的現代化的工廠化育苗中心,2000畝的標準化示范基地,現代化的加工配送中心和萬噸冷庫,擁有石家莊東部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服務設施,力爭打造集產前物資供應—產中技術培訓—產后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全產業鏈合作發展模式。
●井陘縣助農中藥材專業合作社
井陘縣助農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由井陘縣小作供銷合作社發起創建,2008年3月注冊登記。現有社員140戶,股金2萬元,涉及全縣12個鄉鎮,61個行政村,帶動農戶7410戶,示范種植面積達4750畝,推廣種植面積達1.8萬畝,規模品種達50多種。先后發展了南河頭、翟家莊、白王莊、金柱、洞陽坡等4個示范基地,示范面積達4080畝。2007年投資150萬元,扶持培育了“仇家窯生態種養基地”600畝,2010年通過網絡為藥農推銷藥材1360余噸。
示范典型
截至目前,石家莊市供銷合作社共建設國家級、總社級標準化示范基地2個,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1萬畝。

第四種模式
運營網絡 市場化發展
示范典型
●農超對接,超市帶動發展
行唐縣幾丁質紅棗專業合作社2008年1月成立,主要從事甲殼素紅棗培育、銷售和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現有社員代表35名,每屆任期三年,成員出資總額700萬元,專業社總資產1179萬元,建有“行唐縣甲殼素紅棗生產基地”及“行唐縣蚯蚓養殖基地”。合作社加工生產的富含各種微量營養元素的“太康”牌甲殼素大紅棗,在供銷合作社的幫助下,打入了北國、保龍倉、沃爾瑪、北京華聯、王府井食品商城、南寧商城等大型超市,構建了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
●農企對接,龍頭帶動發展。
晉州市長城果品專業合作社2007年9月正式成立,現有社員845名,社員代表90名,擁有種植基地面積達1萬畝,2010年銷售1.8萬噸,基地農民年增收超過400萬元,帶動周邊5個鄉鎮5220余農戶,形成了合作社形式、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成為聞名全國的優質鮮梨出口基地,在市場上打響了“花雨”、“芙潤仕”品牌,增加了鮮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鮮梨銷售已形成規模,并占領了北京、廣東、上海等內地市場。同時,積極牽手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晉州市長城經貿有限公司簽訂優質果購銷合同,合同價高于市場平均價格40%,合作社產品打入歐美等國際市場,成為當地外向型農業新亮點。
●農市對接,市場帶動發展。
正定縣供銷合作社創辦的里雙店益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陳家疃村委會聯建的陳家疃蔬菜批發市場,發展1000多農戶入社,輻射帶動30多個村莊,吸引了周邊縣市160戶蔬菜經營大戶進場交易,年交易額7000多萬元。
第五種模式
打造品牌 特色化發展
示范典型
●井陘礦區昊源蘋果農民專業合作社
井陘礦區昊源蘋果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6月注冊成立,現有成員358名,依托昊源林果場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昊源”蘋果的名牌效應,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現有果園面積1000余畝,依托河北農大的果業生產前沿技術,為果農建設高標準的示范園區,依靠“昊源”蘋果的品牌優勢,為成員提供銷售服務。2010年合作社實現經營總收入960萬元,利潤288萬元,盈余主要按照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比例返還,共返利165.9萬元。
●贊皇縣野生酸棗仁加工專業合作社
目前,已培育注冊商標25個,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24項。
贊皇縣野生酸棗仁加工專業合作社2007年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25.6萬元,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2010年1月擴股后,注冊資本增加到2000萬元。注冊的“古山紅”牌酸棗仁占全國總購銷量的2/3,暢銷各省、市、自治區及國內著名中藥材市場,并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東南亞地區,成為贊皇最具特色、增收創匯的支柱產業和全國的產業龍頭,使贊皇縣成為全國最大規模的酸棗仁聚散地,中國酸棗仁加工第一大縣。

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產品展示廳。
第六種模式
吸收能人 規模化發展
●高邑縣千秋農業專業合作社
高邑縣千秋農業專業合作社2008年10月成立,2010年12月注冊,現有社員81戶,蔬菜大棚102座,其中高檔日光溫室55座,綜合占地面積230畝,注冊有“千秋臺”商標。目前,該專業社輻射農戶達1.3萬戶,農戶年均增收6200元。合作社理事長王勝敏原來是當地一家銀行的高層管理者,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資金運作專業知識,退休后被供銷合作社吸納進來,辦起千秋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獲得國家“農超對接”項目資金50萬元,2010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書、省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與石家莊保龍倉商業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高邑縣蔬菜加工配送中心,日包裝配送蔬菜35噸左右,直接進入保龍倉超市。
示范典型
●無極縣萬鴻塬蔬菜專業合作社
無極縣2004年成立了萬鴻塬蔬菜專業合作社,為做大做強,發揮能人領辦、帶動作用,吸收合作社社長、趙戶營村支部書記雷國英為大陳鎮供銷合作社主任,在他的帶領下,發展蔬菜基地5000多畝、大棚1123個、社員525戶,社員人均收入1.5萬元,使合作社真正成了農民致富路上的領頭羊。

這片土地很快將被煙葉專業合作社建為旅游觀光園。

第七種模式
土地流轉 集約化發展
●辛集市民祥糧棉專業合作社
辛集市民祥糧棉專業合作社由辛集市供銷社牽頭,由理事長趙麗聯合5戶農民集資發起,成立于2009年8月份。成立以來,合作社以多種合同模式引導農民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現已集中土地近2萬余畝,其中以轉包方式流轉給合作社土地3300余畝,農民入社1.6萬余畝。合作社現有高層管理人員30余人,財務人員4名,入社農民2000余戶。專業社已登記注冊四個商標名稱:“民祥家園”、“嫩苗”、“芥苔肥”、“暖村”。
規模種植方式:入社農戶不改變承包關系,只需交5元工本費入社。合作社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種子、化肥、農藥、農耕機械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定期組織培訓,收獲后統一組織銷售。托管種植方式:對不舍得土地的收成,不愿意入股,又沒有耕種能力的農戶,以每年每畝800元的托管費用將土地交由合作社代為耕種,收獲后合作社付給農民800斤玉米、800斤小麥或等同價值的現金。土地入股方式:將農戶土地作價入股,生產資料、管理費用等合作社墊付,每個種植季度結束,核算成本后,盈余的60%進行返還入社農戶。示范田轉租方式:對成方連片的示范田,合作社統一轉租給有實力、有能力的種植者。通過上述方式把土地集中起來統一規劃,統一種植。
第八種模式
發展旅游 田園化發展
●靈壽縣書祥薯業專業合作社
利用采摘和觀光活動吸引城市居民進入合作社消費,以此帶動專業社發展。
示范典型
靈壽縣書祥薯業專業合作社2009年成立,現有社員381戶,輻射帶動8個鄉鎮近萬農戶,在全縣擁有甘薯、馬鈴薯5大基地和10個科技示范園區,20個優良品種,注冊商標“仙鳳園”、“薯香園”,種植規模8萬畝,年產鮮薯20多萬噸。2010年合作社開辦了品嘗和觀光活動,吸引城市居民觀光。目前專業社擁有10萬斤甘薯生態科技示范保鮮窖1座,百萬公斤甘薯生態保鮮窖2座,生態示范園10個,有機甘薯基地3個,現已成為集新品種培育、栽培、儲藏、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品遠銷太原、蘭州、上海等20多個大中城市,年為農增收1600多萬元。